中班古诗《咏柳》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班古诗《咏柳》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师: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题目。(师板书,生书空)题目中就出现了一个生字“咏”,是口字旁加永远的永。 5.解题:你知道“咏”是什么意思吗?(歌颂、赞美) 咏柳就是赞美、歌颂柳树。 三、读通诗文。(4分钟)

1.师:那么,贺知章为什么要写《咏柳》这首诗呢?据说当年,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为他送行。当时正是早春二月,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在自家的旧宅外,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垂杨柳,柳芽初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起,于是提笔写下《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据说,这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首咏柳诗了。怎么样?你们想不想读好这首诗? 碧玉 绿丝绦比喻、想象 2.自己先小声使者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3.问:谁感觉自己已经读好了,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评价。)

4.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通常是这样停顿的,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遍,可以吗?(范读)

5.请你也按照韵律来读一读吧!

6.问: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7.师:非常好!大家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诵读了。但我们还要诵读出语气。怎么才能读出语气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来了解诗歌的含义。

四、感悟诗情:

1.问: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呢? 预设:看书下注释、插图。

2.师:下面,请你结合着书下注释、文中的插图、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3.问:说说你从注释中看懂了什么?

4师:谁来说说,诗中哪两句是直接写柳树的?你从哪儿感悟到了到了春天柳树的美? 预设:

生:我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有课文的插图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赞美柳树。意思是一棵

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柳条好像是绿色的丝绦一样垂下来。板书:碧玉

生:我从绿丝绦看出,注解上说绦是带子的意思,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很美。板书:绿丝绦 师:你们理解得真好!关于前两行诗句,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追问:“万条”你怎么理解?真的只有一万条吗?

预设:万条表示的是有很多条,看上去满眼都是,数也数不清。 师:在古诗中,有许多数量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比如《望庐山瀑布》中有这样一句:飞流直下三千

尺,这句话中的“三千尺”不是说瀑布真的只有三千尺,而是用来形容瀑布很长。

导读:这两行诗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作者抓住了早春柳树的特点,把柳树当作美丽的姑娘,那随风摆

动的枝条就像是姑娘裙摆上的丝带,多美啊!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师: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问: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 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预设:把春风比喻成了剪刀,它会裁剪柳叶。写出了春天的动态美。板书:剪刀

师:这两行诗写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作者自问自答。自己试着有语气地读一读吧。

4.思考:这首诗用的最多的是什么的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满树的新叶比喻成“碧玉”,把随风飘荡的柳条比喻成“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板书: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剪刀,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5.师:下面,老师来诵读古诗,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说说:刚刚在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预设:

生:这看到岸边一排排柳树,萌发出新的绿叶。就像一条条绿色的带子,垂挂下来。

生:我眼中的这幅画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柳树把自己打扮得特别美丽。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生:我觉得这幅画面上还应该有春风姑娘,她在天空中微笑着,把绿色泼洒给大地。二月春风,万条柳

枝,组成了一幅这样美丽的早春图,

师:是啊,多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ppt:柳树图片)

6.配乐导读: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让我们带着对春天,对柳树的赞美之情再来读这首诗,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会背的可以背哦。(生齐诵古诗) 五、唱一唱

因为这是最好的一首咏柳诗,后人特别喜欢,就给这首诗谱了曲,想听听吗?欣赏flash歌曲《咏柳》,可以试着一起跟唱。 六、课外拓展:两首《春日》《村居》 (一)《春日》

1.师:刚才我们学习唐朝人贺知章的《咏柳》,下面我们再跟随着南宋诗人朱熹来到位于山东省的泗水河 边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师: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下这首诗以及旁边的注释,把它读正确。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寻芳:游春,踏青,寻找春天。 3.泗水滨:泗水河畔

4.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东风:春风.

3.问:从注释中你读懂了什么?

4师: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作者到泗水河边去踏青,寻找着春天的足迹。无限春光一下子映入他的眼睛。你觉得他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联系万紫千红来理解)

5.师: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春光,此时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6.师: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谁愿意有语气地给大家读一读?(指名)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师评价:你们读出了诗人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情感,真好! (二)《村居》

1.师:在春季,我们不仅可以赏景,还可以踏青游玩。低年级时我们学过高鼎的一首诗《村居》,还记得吗? 2.指名读古诗,其余生闭眼想象画面。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3. 说说:在你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4. 师:是呀!早春二月,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杨柳轻拂堤岸.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 风放起了风筝.)多么愉快的画面啊! 七、总结对比:

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那有没有写得不一样的地方呢? 预设:描写的景色不同,《咏柳》主要写的是春天的柳树,而《春日》是写泗水河边春天的景色。《村居》写的孩子们在美丽的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师:是啊,同样是描写春天,歌颂的事物不同,看到的景象也就不同了。诗人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这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许多名句流传至今、脍炙人口。我们的汉语多有魅力啊!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