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 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情真意切 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情真意切释猜嫌 教案

宿城一中 张海松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鼓励学生去读《红楼梦》原著。 2、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解读黛玉、宝钗关系与性格 【教法】:阅读 设疑 启发 补充资料 【学法】:自由阅读 交流思考 质疑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得硕亭《草珠一串》“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其艺术成就非同一般。高一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通过“名著导读”也了解了这部鸿篇巨著以及其中的相关人物。你们记住了谁?

全书出现的人物,有名字的就有四百多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不下几十个。除了男一号贾宝玉,《红楼梦》中那些富有光彩的女性角色应该给我们影响最深刻,其中最主要的当然就是黛玉和宝钗。

那么我们在座的同学对黛玉和宝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补充材料:历来对黛玉和宝钗的评价就是众说纷纭。

1、黛玉真而宝钗伪,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亲而宝钗疏,黛玉热而宝钗冷。 2、黛玉一味痴情,心地偏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钗却是有德有才。 3、谈恋爱自盼黛玉,找妻子还须宝钗;掉眼泪自为黛玉,鼓掌喝彩还向宝钗。 4、黛钗是“双峰并峙,二水合流”,她们名虽两个,实为一身。

到底该如何评价红楼中的这两朵奇葩,她们的关系又如何,还是让我们走进红楼,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情真意切释猜疑 红楼梦

二、整体感知,熟悉情节

1

学生自读,了解情节,大致介绍节选部分故事。

教师启发1:故事和题目有何关系?能不能给题目加点东西使之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补上主语即可)?宝钗情真意切释黛玉猜疑(这样可以吗?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启发2:黛玉为什么猜疑?从节选部分能找出理由吗?你还知道多少? 明确:藏奸

补充材料:(一)我们都知道宝钗非常善于处事,元春从宫里送出的灯谜本不新奇,她故意只说难猜;贾母要她点戏点菜,她就专点热闹戏文和甜烂食品;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

(二)起嫌——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回) 薛宝钗进贾府(第四回)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第五回

教师总结:其实加上宝钗有一个金项圈(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和宝玉的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相配情节,黛玉和宝钗这两个性格迥异、身世不同的人物之间有隔阂、有矛盾实在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关键在于这种猜疑该如何化解?

教师启发3:黛玉生性多愁善感,对宝钗有了猜疑,在你看来她们之间能冰释前嫌,关键在于什么?(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找找原因)这些又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宝钗满怀真切情意对待黛玉

筛选关键信息:①望候体谅,从不苛责;②谈论病症,提出建议;③推心置腹,排遣烦闷;④赠送燕窝,解决烦难;⑤离开之时,答应再来。 黛玉感动折服交心宝钗

筛选关键信息:①前日相劝,大是感激;②不轻放过,不恼反劝;③袒露心扉,心里烦难;④寄人篱下,一无所有;⑤折服认错,坦诚相邀。

这些主要是通过二人对话展现的。黛玉由叹到红脸笑到坦诚相邀,宝钗由点头到笑到答应邀请,之间微妙变化也暗示二人冰释前嫌,彼此姐妹情深。

教师总结:在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黛玉的语言没有了其他地方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尖酸刻薄,

2

而更多的是那种坦诚、一种自责,一种温情脉脉的倾诉内心。宝钗在这里也没有了往日的那种圆滑,城府,虚假,取而代之的是那种细心,真挚姐姐般的关心话语。正是由于她们二人的这种情真意切的语言才使得双方各自敞开心扉,冰释前嫌。

补充材料:解题:《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回目: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比喻情投合意的知心朋友说知心话。《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文题:情真意切释猜嫌

三:人物形象总结和主题立意探讨:比较前面历来人们对黛玉宝钗的评论,我们发现

今天我们从原著当中似乎看到了和世人心目中不一样的黛玉宝钗,她们有隔阂,但是她们都是那么美丽的女子,在贾府那样一个复杂的环境里,彼此又是多么的期盼得到别人的理解,而她们两个人最终真心相待,冰释前嫌,让我们了解了红楼大观园中不只是情敌,不只是勾心斗角,更有让人温暖的真情实意。这才是曹雪芹笔下不仅貌美,内心也饱含深情的一群奇女子形象。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敞开心扉的交流与倾诉,这种温馨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才是身处复杂社会的我们所期待的。

黛玉: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寄人篱下 坦诚直率 宝钗:宽容大度,温柔多情,关心体贴,善解人意

补充资料: 我们首先要抛开一个观念的影响,不要把这么一个伟大深刻的作品引向了一个狭小庸俗的小悲剧(钗黛争婚,二女一男,家长在旁边使坏),这么重新思考一下:为什么《红楼梦》第五回中,这些女儿都入薄命司?书里叫做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为什么这样?他为了普天之下广大妇女的不幸命运而写书而流泪,至于小女儿个性不同,有点你长我短,吵吵小架,这个是很不稀奇的。当我们把那一大套都抛净了,重新再读《红楼梦》的时候,你再体会那个美,那个人和人的关系,真是博大精深,每一个女儿,她的长处短处,都很可人很可爱。------周汝昌评说四十五回后面部分答(红学迷们想请教问周老怎么看待林黛玉和薛宝钗,比较喜欢谁?要是在现代社会中,后者是不是比前者的生存能力要强?)

四:总结写法

老舍说“文学是语言”。《红楼梦》之所以能成功的塑造出一批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得力于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人物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

五:总结:在高宅大院的贾府之中,一个秋日阴沉的黄昏,两位女主人公敞开心扉,说着

悄悄话。两位美丽的女主人公心心相印、情同姐妹,这闪耀着人情美人性美的画面,应该正是作者理想的写照吧。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言,红楼中有很多“碧伞红灯”,“诗情画意”,

3

有许多优美的意境,有众多值得咀嚼的人物,但随着时间的流转,对这一切人们众说纷纭。我们只有去亲近原著,带着心“情真意切”去品读,才能“释猜嫌”吧!

板书设计: 情真意切释猜嫌

《红楼梦》

黛玉(病)——————————————宝钗(望)

折服认错 (叹) 宽容大度(劝) 坦陈心声 探病体贴 笑

诚邀 答应

情真意切 冰释前嫌(人情美 人性美) 永远的红楼:文学是语言(写法) 教学反思: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