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贫困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哲学的贫困读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会状况的考察,以便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确凿可靠的事实基础上。1845年,马克思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者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作用的主要缺点,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论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哲学家们过去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恩格斯认为, 《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1845年秋至1846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了阐述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1847年,马克思撰写了《哲学的贫困》。这部著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初步基础,包含着后来在《资本论》中阐发的理论的萌芽。全书都很晦涩,我对其中的一些吨阿罗还是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金钱是以色列人的妒忌之神在他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金钱贬低了人所崇奉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变成商品。金钱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独立自在的价值。因此它剥夺了整个世界一一人的世界和自然界一一固有的价值。金钱是人的劳动和人的存在的同人相异化的本质这种异己的本质统治了人,而人则向它顶礼膜拜。”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52页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犹太人从经商牟利和金钱中获得解放,不仅对于犹太人具有意义,是犹太人的事业,而且对全人类都有意义,是全人类的事业。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犹太人的实际需要和利己主义的精神已经被普遍化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的精神。而“金钱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这样,人

类从资本主义社会利己主义精神中的解放,具体就体现为从金钱崇拜中的解放,体现为金钱对于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82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因此,这种活动越多,工人就越丧失对象。凡是成为他的劳动的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自身的东西就越少。”

“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

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受摧残。”

“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157页-164页

从这几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异化劳动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同自己的生活活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由于我对异化的了解并不深入,这里便不再多谈。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他所理解的共产主义,并将共产主义理论区分为三种状态:粗陋的共产主义,即以巴贝夫为代表的平均共产主义;仍具有政治性质的以及尚未废除国家、并且仍处于私有财产影响下的共产主义和作为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实践观。

他认为实践是一种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是人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现实基础,是人的本质的规定和人的感性的基础,是哲学认识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包含了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博大精深。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南,是人类之路的明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在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观念,自觉将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融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篇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19世纪40年代中期):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直接理论来源(最直接、最重大影响)

(1)德国古典哲学(最高成果) a.黑格尔(德,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辩证法

b.费尔马哈(德,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唯物主义

(2)英国古典经济学

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上半叶)

代表人物:西门、傅立叶、欧文 2.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主观条件

(1)树立了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2)勤奋好学,兴趣广泛,涉猎较 多的学科领域。

(3)与同时代的其他人相比具有双重优越性。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发展者。

(1)《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1845.春,马克思)和《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马克思+恩格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2)《哲学的贫困》(1847.7,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1848.2,马克思+恩格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资本论》(第1卷,1867,马克思+第2-3卷,恩格斯) 2.列宁(论文):《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9c末20c初传入中国) (1)毛泽东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 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其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言之: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1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核心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革命性

(1)彻底的批判精神。 (2)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2.科学性 (1)不带任何偏见性。 (2)深刻性。

(3)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1.含义: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 2.意义:

(1)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3)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理论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长期性)。 4.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1)对党和国家干部进行马克思主 义发展史的教育。

(2)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后继者,都是与时俱进的典范。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最高):推翻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1.理想

(1)定义: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简言之:人的奋斗目标) (2)内容: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最根本,核心)等。 2.辩证统一:

a.最高理想(长期):实现共产主义 b.共同理想(近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