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基础知识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网路基础知识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报文长度是指头部占32比特字的个数,包括任何选项。由于它是一个4比特字段,24=16,除掉全0项共有15个有效值比特字段,其中最大值也为15,表示头部占15个32比特。因此32*15/8=60字节,头部最长为60字节。

版本号(Version)字段标明了IP协议的版本号,目前的协议版本号为4。下一代IP协议的版本号为6。 8比特的服务类型(TOS,Type of Service)字段包括一个3比特的优先权字(COS,Class of Service),4比特TOS字段和1比特未用位。4比特TOS分别代表最小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和最小费用。

总长度(Total length)是整个IP数据报长度,包括数据部分。由于该字段长16比特,所以IP数据报最长可达65535字节。尽管可以传送一个长达65535字节的IP数据报,但是大多数的链路层都会对它进行分片。而且,主机也要求不能接收超过576字节的数据报。UDP限制用户数据报长度为512字节,小于576字节。而事实上现在大多数的实现(特别是那些支持网络文件系统NFS的实现) 允许超过8192字节的IP数据报。

标识符(Identification)字段唯一地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份数据包。通常每发送一份报文它的值就会加1。

生存时间(TTL,Time to Live)字段设置了数据包可以经过的路由器数目。一旦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值就会减1,当该字段值为0时,数据包将被丢弃。 协议字段确定在数据包内传送的上层协议,和端口号类似,IP协议用协议号区上层协议。TCP协议的协议号为6,UDP协议的协议号为17。

报头校验和(Head checksum)字段计算IP头部的校验和,检查报文头部的完整性。

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字段标识数据包的源端设备和目的端设备IP地址信息。

1、OSI网络参考模型分哪几层?

OSI网络参考模型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TCP/IP协议栈各个层次的功能?

TCP/IP协议栈分为五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物理层定义传输数据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功能特性及过程等手段。数据路层提供对物理层的控制,检测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进行流量调控(可选)。网络层检查网络拓扑,以决定传输报文的最佳路由。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是将应用层发往网络层的数据分段或将网络层发往应用层的数据段合并。并建立端到端的连接,将数据段从一台主机发往另一台主机,保证数据传送正确性可选。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3、TCP/IP协议栈中报文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报文的封装和解封装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封装是从上至下依次加上各层的头部而解封装是从下至上依次拆离各层的头部信息。 4、MAC地址与IP地址有什么区别?

MAC地址是固化在设备硬件上的48比特的物理地址,该地址不能修改。IP地址是一个32比特的地址,存在于网络层,该地址可以修改。IP地址分为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公共地址是全球唯一的,而私有地址可以在局域网内重复使用。

对于主机部分全为“0”的IP地址,称为网络地址,网络地址用来标识一个网段。例如,A类地址1.0.0.0,私有地址10.0.0.0,192.168.1.0等。

对于主机部分全为“1”的IP地址,称为网段广播地址,广播地址用于标识一个网络的所有主机。例如,10.255.255.255 ,192.168.1.255等。广播地址用于向本网段的所有节点发送数据包。

对于网络部分为127的IP地址,例如127.0.0.1往往用于环路测试。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也是广播地址,但255.255.255.255代表所有主机,用于向网络的所有节点发送数据包。这样的广播不能被路由器转发。

私有IP地址:

A类地址10.0.0.0~10.255.255.255; B类地址172.16.0.0~ 172.31.255.255;

C类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等。

变长子网掩码(VLSM)

对节点数比较多的子网采用较短的子网掩码,子网掩码较短的地址可表示的网络/子网数较少,而子网可分配的地址较多;节点数比较少的子网采用较长的子网掩码,可表示的逻辑网络/子网数较多,而子网上可分配地址较少。

无类域间路由(CIDR)

CIDR突破了传统IP地址分类边界,将路由表中的若干条路由汇聚为一条路由,减少了路由表的规模,提高了路由器的可扩展性。

地址解析协议ARP是一种广播协议,主机通过它可以动态地发现对应于一个IP地址的MAC地址。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常用于无盘工作站,这些设备知道自己MAC地址,需要获得IP地址。

代理ARP的功能就是使那些不在同一网络上的计算机或路由器能够相互通信。 免费ARP通过发送免费ARP可以确认IP地址是否有冲突。更新旧的硬件地址信息。

路由表中包含了下列关键项:

目的地址(Destination):用来标识IP包的目的地址或目的网络。

网络掩码(Mask):与目的地址一起来标识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的网段的地址。将目的地址和网络掩码“逻辑与”后可得到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网段的地址。

输出接口(Interface):说明IP包将从该路由器哪个接口转发。

下一跳IP地址(Nexthop):说明IP包所经由的下一个路由器的接口地址。

1、IP地址分类?

IP地址分为A、B、C、D、E类地址。其中D类地址是组播地址;E类地址是保留地址。在A、B、C类地址中又各自有一段是私有地址。 2、ARP/RARP协议的作用?

ARP协议是地址解析协议。用于IP地址到MAC地址的解析; RARP是反向地址解析协议,MAC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3、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物理层从路由器的一个端口收到一个报文,上送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去掉链路层封装,根据报文的协议域上送到网络层。网络层首先看报文是否是送给本机的,若是,去掉网络层封装,送给上层。若不是,则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若找到路由,将报文送给相应端口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封装后,发送报文。若找不到路由,将报文丢弃,并按需要发送相关错误信息。

TCP连接的建立是一个三次握手的过程。 1、请求端(通常也称为客户端)发送一个SYN段表示客户期望连接服务器端口,初始序列号为a。

2、服务器发回序列号为b的SYN段作为响应。同时设置确认序号为客户端的序列号加1(a+1)作为对客户端的SYN报文的确认。

3、客户端设置序列号为服务器端的序列号加1(b+1)作为对服务器端SYN报文段的确认。

TCP连接的终止则要经过四次握手。 1、请求端(通常也称为客户端)想终止连接则发送一个FIN段,序列号设置为a。 2、服务器回应一个确认序号为客户端的序列号加1(a+1)的ACK确认段,作为对客户端的FIN报文的确认。

3、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送一个FIN终止段(设置序列号为b,确认号为a+1)。 4、客户端返回一个确认报文(设置序列号为b+1)作为响应。

UDP适用于对传输效率要求高的运用,由应用层提供可靠性的保障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