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阅读6年级 十六年前的回忆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小学语文课内阅读6年级 十六年前的回忆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详 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耐心、细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hú hū)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突然 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严重、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紧密)。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 选段出自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 文中父亲名字叫李大钊。 2. 在文中的括号内用“√”选择正确的字、词,用“╱”划去错误的读音。 3. 近义词

轻易(随意)(随便) 重要(主要)(紧要)(要紧) 紧张(慌张)(慌乱) 避免( 防止) 含糊(模糊)(隐约) 反义词

含糊 (清楚)(清晰) 慈祥 (严厉)(严肃) 慈善(凶狠)(凶残) 着急 (镇静)(冷静) 坚决 (犹豫)(动摇)

4. 1)词语中的加点字与“避免”的“免”意思相同的是( C )

A. 任免 B.闲人免进 C.免疫 D.免税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与“轻易”的“易”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B )( D ) A.平易近人 B.显而易见 C.移风易俗 D.易如反掌 ....5.选段最后一自然段运用两个“越来越”写出局势的严重,侧重对李大钊同志语言描写,划横线的句子两次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表达效果,它表达的意思是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不能离开。联系上下文,这句话表达的作用是( B ) ( D )。 A.这事父亲在批评教育母亲,表达了他心中的不满。

B.父亲坚决不离开北京,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C.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D.父亲明白当时形势险恶,处境危险,但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充分体现了一个革命者无私无畏的精神。

6. 第五自然段从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书籍和文件,还有工友阎振三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这三方面表现了局势的越来越严重。

7.用“ ”画出与选段第一自然段中划直线的句子相照应的部分。(若画出与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一句话,我们只要第二句)

8在第一自然段中用直线画出表现父亲父亲早出晚归的两句话。

10.第四自然段写父亲对我态度的变化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法,选文第六自然段中,作者两次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11.下面加点字与“坚定”的“坚”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 C )。

A.坚信 B.坚硬 C.坚持 D.坚不可摧

12.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来的“含糊”回答和平时的耐心讲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他对亲人的慈爱和对工作的高度认真负责。

13.选段第六自然段主要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其中用到了两个反问句,更写出 了父亲不离开北京的坚决态度。 14.选段的人物有父亲、母亲、“我”,主人公是父亲。

15.选文第一节夜里、早晨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出了李大钊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第一节的第三句话中,作者运用埋头一词表现父亲工作的专心。 16.“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母亲应该知道现在的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17.语段表现了父亲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忠于革命的精神。

18.“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这里的“才”说明父亲认真地思考了“我”说的话。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对母亲说话的两层意思。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不能离开北京。 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不能离开北京。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