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教程》杨灿 课后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国民经济核算教程》杨灿 课后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建筑业总产出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出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出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服务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服务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为18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9)未含在各部门产出中的产品税净额(即不可抵扣增值税)为200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生产总值(即地区GDP)。

解答:(单位:亿元) (1)生产法

该地区GDP=Σ(各部门增加值)+未含在产出中的产品税净额 =Σ(各部门总产出-部门中间投入)+未含在产出中的产品税净额

=(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10%-76)+200=2477 (2)支出法

该地区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1886+548+(75-32)=2477

3-21 已知有关报告年国民经济资料如下:国内生产总值94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58亿元,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1.2亿元,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额0.5亿元。试计算报告年的以下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2)国民总收入;(3)国民净收入;(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5)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解答:(单位:亿元)

(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 (2) 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940+1.2=941.2 (3)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

(4)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941.2+0.5=

941.7

(5)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883.2+0.5=

883.7

3-22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980亿元,支付劳动者报酬417亿元,上缴生产税102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3.5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63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2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6亿元,支援灾区捐款4亿元,上缴所得税65.8亿元。试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总收入(余额)和可支配总收入。

解答:(单位:亿元)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980-417-(102-3.5)=464.5 原始总收入余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64.5+(28-63)=429.5

(注意:此式只适用于纯粹的私人生产部门,如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私人非营利机构部门,对于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则应采用更为一般的公式:原始总收入余额=增加值+初分配收支差)

可支配总收入=总原始收入余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29.5+[0-(6+4+65.8)]=353.7

3-23 给出下表资料: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生产与分配 一、总产出 二、中间投入 1.物质产品投入 2.服务投入 三、国内生产总值 合 计 物质生 非物质 产部门 部 门 2747 215 254 783 234 使 用 一、总支出 二、中间使用 1.物质部门使用 2.非物质部门使用 三、国内生产总值 1.总消费 2.总投资品 3.出 口 4.减:进口 合 计 物质 产品 非物质 服 务 2747 915 1832 1798 43 -9 25663 22916 14239 13231 12531 25663 22916 11424 9592 7273 5475 1571 1528 -1792 -1783 1.固定资产折旧 1202 948 2.劳动者报酬 3.生产税净额 4.营业盈余 5681 4898 1681 1447 (1)试推算出表中空缺的指标,并填入相应的位置。(2)运用上面的推算结果,依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分别用生产法、分配法和使用法计算MPS口径的“国民收入(物质产品净值)”指标,并观察三种方法给出的结果是否符合“三方等价”的要求。 解答:(1)表格填空 生产与分配 一、总产出 二、中间投入 合 计 物质生 非物质 产部门 部 门 2747 1008 793 215 1739 254 783 234 468 使 用 一、总支出 二、中间使用 1.物质部门使用 三、国内生产总值 1.总消费 2.总投资品 3.出 口 4.减:进口 合 计 物质 产品 非物质 服 务 2747 915 700 215 1832 1798 0 43 -9 25663 22916 14239 13231 25663 22916 14239 13324 13231 12531 793 11424 9592 7273 5475 4372 4372 1571 1528 -1792 -1783 1.物质产品投入 13324 12531 2.服务投入 三、国内生产总值 915 11424 700 9685 2.非物质部门使用 1008 1.固定资产折旧 1202 948 2.劳动者报酬 3.生产税净额 4.营业盈余 5681 4898 1681 1447 2860 2392 (2)计算MPS口径的“国民收入(物质产品净值)” 生产法:22916-12531-948=9437 分配法:4898+1447+2392+700=9437

使用法:5475+793+4372-948+1528-1783=9437

第4章 投入产出核算

【思考题与练习题解答】 4-1

什么是投入产出法?它有什么主要特点?

解答:以适当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为基础,通过一定的统计平衡表和技术经济系数描述各部门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并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预测,这样一种专门的统计核算和经济分析方法,称为投入产出法。

4-2

为什么对称投入产出表要以产品部门为部门?如何划分部门?

解答:从分析要求上说,投入产出法必须强调各生产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纯粹性和同质性。因为,只有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都具有相当程度同质性的部门,才会具有较为显著且稳定的技术经济特征,才能据以确定系数、建立模型,进行较为精确的部门关联分析。所以,投入产出分析必须采用满足上述同质性要求的产品部门分类。在核算实践中,产品部门划分的程度不可能像产业部门那样细致、完整,而应根据分析需要与核算条件适当权衡,兼顾精确性与可行性,这是投入产出核算中划分产品部门的一般原则。

4-3

投入产出表各个象限的经济内容是什么?

解答:“第Ⅰ象限”位于投入产出表的左上角,又称“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象限,它具有严格的棋盘式结构,是整个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表中每项数据都具有“产出”与“消耗”的双重涵义,借以反映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和相互消耗中间产品的复杂数量关系。综合起来看,各行数据所表明的是某个部门生产的产品分配给有关各部门作为中间产品使用的情况,各列数据所表明的则是某个部门为生产产品而消耗有关各部门中间产品的情况。通过部门间的产品流量,可以深刻反映出国民经济内部的技术经济联系。“第Ⅱ象限”位于投入产出表的右上角,又称“最终产品”或“最终使用”象限,它表明各部门提供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构成情况。“第Ⅲ象限”位于投入产出表的左下角,又称“最初投入”或“增加值”象限,它表明各部门的最初投入(增加值)数量及其构成。“第Ⅳ象限”位于投入产出表的右下角,但在投入产出核算中暂时空缺。理论上说,借用投入产出表的框架结构和分析思路,对该象限作出适当扩充和处理后,可以反映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和资本金融往来等情况。

4-4

对称投入产出表和U-V表分别有哪些平衡关系?反映什么经济内容? 解答:投入产出表内部存在多种平衡关系。从各行或各列来看,有三种重要的基本平衡关系,它们是:(1)各行的平衡。从横表看,表现为: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出。它表明任何一个部门的总产出都等于它向各部门提供的中间产品之和再加上最终产品。(2)各列的平衡。从竖表看,表现为: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增加值)=总投入。它表明任何一个部门的总投入都等于该部门的各种中间投入之和再加上最初投入。(3)各行、列的对应平衡。分别从横表和竖表两个方向看,表现为: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总投入。它表明产品平衡方程和价值平衡方程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从经济分析意义来说,两者之间又相互制约,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平衡关系。另一方面,从投入产出表所有行列(即所有产品部门)的角度看,显然应该有:所有部门的总产出=所有部门的总投入。它表明所有部门提供的最终产品之和与它们所创造的增加值(最初投入)之和在数量上是相等的,尽管每个部门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与其消耗的中间产品价值、所提供的最终产品价值与其创造的增加值通常不等。

U-V 型投入产出表存在以下的基本平衡关系:

m(1)产品供给方程:qj??vi?1ij。它表明同一种产品是由哪些产业部门生产供应的,

各产业部门分别生产供应了多少。

m(2)产品分配方程:qi??uj?1nij?fi。它表明同一种产品是由哪些产业部门消耗的,

各产业部门分别消耗了多少,以及还有多少用作最终产品。

(3)部门产出方程:gi??vj?1mij。它表明同一产业部门生产了哪些产品,各种产品分

别生产了多少。

(4)部门投入方程:gj??ui?1ij?zj。它表明同一产业部门分别消耗了哪些产品,各

种产品分别消耗了多少,以及各产业部门还有多少最初投入。

4-5

基本的技术经济系数有哪些?其经济意义是什么?如何计算? 解答:

(1)直接消耗系数,即某部门每生产一单位产出对有关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其计算公式为:aij?xijqj。直接消耗系数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反映各种产品生产之间的技术经济联

系,即各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据此可以由总产出推算出各种中间消耗,进而推算出最终产品。

(2)最初投入系数和增加值系数,它们分别表明各部门每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的有关最初投入,或所创造的增加值数量。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固定资本消耗系数:dj?djqjvjqj , j?1,2,?,n;

劳动者报酬系数: vj? , j ?1,2,?,n;

生产税系数: sj?sjqjqjyjqj , j ?1,2,?,n; , j ?1,2,?,n;

营业盈余系数: mj?mj增加值系数: yj? , j ?1,2,?,n。

(3)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有关部门产品的完全消耗量,其中既包括直接消耗量,也包括各次间接消耗量。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