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食品安全问题是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从企业和法律等角度阐述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食品安全;现状;对策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基础, 人类需要安全、卫生、营养、优质而充足的食品。然而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世界范围内多次爆发的疯牛病、禽流感和三聚氰胺事件等, 使社会大众对食品的安全忧心忡忡, 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愈来愈受到关注。在我国, 随着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污染、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的日益加剧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产业界、政府、学术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新视点[1]。按照WHO 的最新定义,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及其相关产品不存在对人体健康现实的或潜在的侵害的一种状态, 也指为确保此种状态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 在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解上, 国际社会基本的共识是, 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概念, 涉及到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和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诸多方面[2]。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球的焦点之一。从有关部门不定期对食品质量抽查的情况看,当前,我国常见的食品质量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卫生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等严重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个别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许多倍;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已经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例如苯甲酸、山梨酸含量超标,违规用已经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瘦肉精、三聚氰胺、吊白块等;三是食品包装、标签等不规范,虚假标签、以次充好等人为造假、现象较多[3]。

食品不安全的因素产生于人类食物链的每个环节,即从原料生产、加工、贮

运、销售直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其中既有因农业、工业发展带来的各种污染,也有因精神文明素质不高而弄虚作假或对食品安全性了解不够等人为因素。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1)、生物危害源

生物性污染导致的疾病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其代谢毒素对健康的潜在威胁。食源性疾病是当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危害公众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以细菌、病毒引起的为主。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性污染、病毒和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目前, 中国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5%以上。因此, 在中国, 微生物污染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细菌对食品的污染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对食品原料的污染: 食品原料品种多、来源广, 细菌污染的程度因不同的品种和来源而异; 二是对食品加工过程的污染; 三是在食品贮存、运输、销售中对食品造成的污染[4]。

(2)、环境对农副产品的污染

化工厂排放的化学物质、煤烟粉尘、酸雨中的化学物质等都是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也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日益严重, 使渔业和农产品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3)、化肥农药的残留

过量施用氮肥使大量的硝酸盐积蓄在作物体内, 对作物本身无害, 但对人畜有害。例如利用焦化厂废气生产的氨水, 酚的含量高, 造成土壤的酚污染, 使农产品的品质下降, 食品有异味;磷矿石中除含磷外, 还含有砷、镉、铬、氟、汞、铅等, 长期使用也会造成污染。农药的过量和超范围使用, 使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增大, 危害更严重[5]。

(4)、抗生素与合成激素的滥用

动物性食物中的化学物质主要来自饲料添加剂。抗生素是畜禽养殖中常用

的饲料添加剂, 应用量过大或使用不当, 都可通过食用肉、蛋、奶途径将抗生素转移到人类身上。近年来为刺激植物和畜禽生长而应用的激素类

(5)、食品加工环节

违规使用添加剂,食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一些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或个人,由于安全卫生意识、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为降低生产成本、牟取暴利,在生产制作、加工处理的环节中违规地使用防腐剂、色素、添加剂等,为食品的安全性埋下隐患。如用“吊白块”冒充面粉增白剂,以工业石蜡代替食用油的蚌埠瓜子,添加敌敌畏的金华火腿,添加工业染料和吊白块的腐竹等,数不胜数[6]。使用劣质原料,食品缺乏营养 某些企业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为降低成本,用便宜原料生产出几乎没有营养的产品,致使消费者深受其害,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便是一个重要例证。劣质奶粉中的主要原料包括淡奶粉、蔗糖、麦芽糊精、精炼植物油以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这些原料中,用鲜牛奶制成的淡奶粉价格最贵。有的生产者放弃淡奶粉作为原料或使用少量作为补充,取而代之的是添加营养价值相差很多的淀粉。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含有毒成分,但它已经使众多婴儿毙命。专家预测,劣质奶粉只是冰山一角,食品柜台或许充斥着很多的“空壳食品”。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食品质量安全建设事关公众利益和经济发展, 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历史的经验和国内外的发展形势都说明,确保食品安全性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该体系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完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就食品安全性进行完整的立法、建立完善的食品监测系统、建立一套完备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农业及加工行业的清洁生产、对食品生产和供应系统所用的各类化学品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机制、推广农产品产地标签制度使消费者能充分及时地了解产品信息等等。食品质量安全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企业方面

在企业以及全社会范围内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食品安全的本质问题是

能否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问题;加强法律体系建设,规范企业行为加强执法力度,净化市场环境,加强企业的守法意识,以法律武器来规范企业生产,尽力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7]。

(2)、法律制度方面

建立应急机制,将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以尽力减少人民群众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为原则,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8]。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国家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建立和规范食品召回监督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加快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手段[9]。

(3)、技术方面

加强标准建设,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前首要问题是应着手解决标准滞后和缺失问题。为此,应对现有标准进行盘点,看哪些标准依据严重滞后,与国际标准脱节;哪些标准畸高或畸低;哪些是我国目前缺失而国际上已采用且行之有效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评估,对滞后的标准进行修订,彻底解决标准老化问题,把过高或过低的标准调整过来,使食品安全标准更加科学合理,尽快制定急需标准,解决标准缺失问题[10]。

参考文献

[1]张星联,唐晓纯.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食品科技,2005,05:1-5.

[2]王凤平.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5,10:161-163.

[3]熊国平,李亚琴,李林富. 浅析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5,06:432-434.

[4]陈锡福,陈生男,韩宏. 浅谈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06:593-596.

[5]任端平,潘思轶,薛世军,何晖. 论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J]. 食品科学,2006,05:270-275.

[6]徐楠轩. 外国食品安全立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34-35+129.

[7]王建英,王亚楠,王子文.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综述[J]. 吉林农业科学,2009,05:59-64.

[8]张佑林.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探析[J]. 北方经贸,2009,10:113-116.

[9]雷苏文,唐小哲,侯培森,倪方. 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03:348-350.

[10]程言清. 食品质量认证与中国食品安全[J]. 中国标准化,2003,01:9-1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