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论文大赛评审规则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论文大赛评审规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论文大赛评审规则

为了保证学术论文大赛能够以公正,公平的方式进行,依据《“创新杯”中

国人民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论文大赛章程》制定本评审细则。

一、评审委员会的组成

1.评审委员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各教研室相关教师组成; 2.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一名,各部门法评委若干名; 3.评审委员会在向主办方提交终审结果后解散。

二、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参赛作品按第一作者学历水平,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2个组,分别进行评审,评审过程中应当考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创新性、理论性、规范性、原创性、先进性、实践性等方面因素。

3、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评委不得参与其本人指导的学生作品的评审工作。在评审结束之前,任何评委不应以任何方式对外宣布、泄露评审情况和结果。

4、 评审实行匿名审稿制,主办方将会为评审委员会隐去作者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

5、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按评审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三、评审程序

1、主办方依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论文大赛章程》对各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不合格的作品将被退回,在5日之内修改,使之符合大赛规定,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2、评委可以对所评审的作品的资格提出质疑,并提出质疑理由、证据或线索。受到评委质疑的作品,经组委会按程序评定其参赛资格。

3、以匿名评审方式进行,所有论文依文章内容标明的专业进行归类,共分为十大专业类别。他们分别是宪法行政法类(含行政诉讼法、人权法、军事法等专业);法理学法制史学类;民商法学类;经济法学类;环境法学类;刑法学类(含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刑事诉讼法学类(含侦查学、物证技术学);民事诉讼法学类;国际法学类(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专业);其他

专业类(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新闻学、政治学管理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其他专业)。

4.、从相同专业类别稿件中随机抽取分发至相关专业评委,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匿名评审,依评审标准给出分数;每篇参赛作品将至少接受两名专业评委的评审,并取其平均成绩。

5. 本次评审将选出15篇作品选送参加第十届“创新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评分标准

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时,应当依据以下评分标准:

1、创新性两项指标:①作品选题新颖、切合学术前沿研究方向;②作品内容充实,研究方法及研究视角独特,观点明确,见解独到。

2、实践性两项指标:①作品调查或者撰写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②作品事实充分,切合社会实际需要,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3、理论性:作品分析严密、全面,逻辑性强,能够熟练运用本专业知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4、规范性:符合学术论文基本格式和要求;引用的数据、资料有可靠来源;条理清楚,体系严谨,文字简练,行文流畅。

5、原创性:对有明显下载或抄袭嫌疑的坚决不予给分,以示公平。 6、具体评分细则参看附件《论文评审细则》。

五、附则

本实施细则最终解释权归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团委。

附件:论文评审细则 权重 内 容 1. 理论的说明、解释是否科学、准科学性 0.20 确、恰当; 2. 理论的运用、阐述是否深入,能否抓住本质和核心内容; 3. 论点、论据是否统一,论证过程和得出结论是否正确、严谨。 创新性 0.35 1.问题的提出、规律与理论的揭示、所采取的研究办法是否新颖; 2.个别、部分还是整体的创新。 1. 适用范围较大,还是较小; 指导性 0.30 2. 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还是一般问题; 3. 产生的是近期的、短暂的还是长期的、深远的影响。 1. 行文是否通畅,层次、条理是否清晰; 0.15 2. 文字是否精练、规范; 3. 标点是否正确; 4. 格式是否规范。 50—60 30—40 30—40 90—100 70—80 90—100 70—80 50—60 30—40 90—100 70—80 50—60 30—40 分值 (档次) 90—100 70—80 50—60 表述水平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