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所言:只要教育是合规律性的,教育就是简单的;只 …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书中所言:只要教育是合规律性的,教育就是简单的;只 …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我谈教育的简单与不简单

南京市觅秀街中学:张黎 在看到赵丰平的《教育其实很简单》这本书的标题时,我很疑惑。为什么赵校长说教育很简单呢?如果教育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教育呢?如果教育很简单,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教育纠纷?如果教育很简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问题孩子?

带着诸多疑问,静下心来慢慢地品读这本书,我终于在书中找到了答案。书中说:“只要教育是合规律性的,教育就是简单的;只要教育是用心去做的,教育就是简单的;只要教育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教育就是简单的。”哦,简单的教育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合规律”,“用心”和“坚守信仰”。下面具体谈谈我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

一、合乎规律性-因材施教

论语中有这么一段对话,子路问老师,闻师行之乎,我听到这个话是不是就要去做吗?孔子说你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接下来冉有问闻师行诸,孔子听到了说,你听到就要去做。然后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两个同学同样的问题,你怎么不同的回答呢?他说冉有是谦让的,所以让他去做,要激励他。而子路是比较鲁莽的,因此我就要退之。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来决定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如果教师找到了真正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并且用这些合乎规律的方法来培养每个孩子,那么教育就真的变得很简单。

温和湿润的气候能孕育出美丽的花朵,多汁的牧草,一年两季的水稻;寒冷的气候能延长人的寿命,生长出少病虫害、清香的大米……哪种气候条件更好呢?可以说无法比较和定论,这就像不同成绩的学生一样,他们各有优点,各有所长,无法用成绩这一单一指标去衡量一样。对气候与农业,我们讲究因地制宜,对于学生我们讲究因材施教。

二、用心去做-全身心的投入和享受

没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岂有大教育家?陶行知“脱下长衫”穿上草鞋,“与牛大哥做朋友”,皆几十年如一日,始成教育家。在我国

当代教育的进程中,于漪、李镇西……当我们提到这些名字的时候,联想到的往往是他们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的伟大形象。他们是用心做教育的楷模,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明朝学者王守仁说过:“志不立,天下无以成大事。”立志成为优秀教师乃至教育家,就应该是教师职业追求的最高境界—“发展境界”。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达到这样的境界,教育就不再是单纯的教化,不再是枯燥的传授,不再是繁复的灌输,而是一种兴趣的点燃,是一种激情的燃烧,是一种愉悦身心、发展和完善自我的快乐过程。

三、坚守自己的信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它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我理解的教师的教育信仰是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这种成长并不是单纯指学业成绩的提高,而是指经过努力逐步收获进步的过程。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因学生成长不断收获惊喜,收获快乐。有教育信仰的教师能从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体验到人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最大的幸福。

无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时候学生乐意踏入校园学习、生活;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在离开母校的时候心中充满感激与依恋、怀念,而没有怨恨与遗憾,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回归真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找到自己提升的空间与自我实现的价值,增加师生的幸福指数,让教学双方都有收获,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