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学概论 - 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测绘学概论 - 读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1985国家重力基本网 (3) 20世纪90年代

? 国家GPS A级和B级网 ? 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的复测 ? 我国地球重力场模型 (4) 2000年以来

? 2000国家似大地水准面 ? 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 ? 2000国家GPS网

? 天文大地网和2000国家GPS网联合平差 ? 2005年我国对珠峰高程进行了新的精确测定 【实用大地测量学】

基本任务:建立大地控制网,即以精确可靠的地面点坐标、高程和重力值来实现大地测量系统。

地面大地控制网大体分为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各自的定义) 平面控制测量是主要目的是完成点位(坐标)的传递和控制。 技术:水平角、距离、三角高程、卫星定位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网(国家水准网)目的和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高程控制网,为地形测图和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高程控制;为地壳垂直运动、海面地形及其变化和大地水准面形状等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精确的高程数据。 水准网分为一二三四等级 【椭球面大地测量学】 法截线 大地线

高斯克吕格投影(我国大于或等于1:50万的地形图)横轴、椭圆柱面、等角投影

变形特点:1、椭球面上的角度投影到平面上后角度不变;中央子午线的投影是一条直线,并且是投影点的对称轴;中央子午线投影后没有长度变形。 分带:我国小于1:1万采用6°带,大于等于1:1万采用3°带

6°分带法: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起,每6°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东半球从东经0°—6°为第一带,中央经线为3°,依此类推,投影带号为1—30。其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6n—3)°;西半球投影带从180°回算到0°,编号为31—60,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360—(6n—3)°。

3°分带法:从东经1°30′起,每3°为一带,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东经1°30′—4°30′,...178°30′—西经178°30′,...1°30′—东经1°30′。

东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n,中央经线为3°、6°...180°。西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60°—3°n,中央经线为西经177°、...3°、0°。

我国规定将各带纵坐标轴西移500公里,即将所有y值加上500公里,坐标值前再加各带带号,以18带为例,原坐标值为y=243353.5m,西移后为y=743353.5,加带号通用坐标为y=18743353.5。可知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6°带:13—23 3°带:25—45

可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范围内,坐标(Y坐标,8位数,前两位是带号)带号小于等于23的肯定是6°带,大于等于25的肯定是3°带。 【物理大地测量学】 重力与重力位 g = F + P

大地水准面:地球外部重力等位面俗称水平面,但它并非是几何曲面,而是一个近似椭球面的复杂曲面。其中,与平均海水面最为接近的那个重力等位面称为大地水准面。是海拔高程的起算面,即地面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就是该点的高程。与地球椭球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大地水准面的高。 【卫星大地测量学】

5试对世界时、原子时和协调时的定义作一概括

世界时(Universal Time,UT)是英国格林尼治从午夜起算的平太阳时,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某条子午线的平均时间间隔)。

原子时(Atomic Time,AT)是由原子钟导出的时间,以位于海平面的铯原子内部两个超精细结构能级跃迁辐射的电磁波周期为基准

协调时(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UTC)是把原子时的秒长和世界时的时刻结合起来的一种时间。它的定义是它的秒长严格地等于原子时秒长,采用整数调秒的方法使协调时与世界时之差保持在0.9s之内

第三章摄影测量学

1什么是摄影测量?为什么摄影测量能够测绘地形图?

摄影测量是一门通过摄影,对所获得的影像进行量测,从而获取空间物体的几何信息的学科。它的基本原理来自测量的交会方法

2为什么必须要有“从不同地方摄取的两张”影像,我们才能看到“立体”?对“两个不同的地方”有没有要求?

自然界中,当用两眼同时观察空间远近不同的A与B两个物点时,由于远近不同而形成的交会角的差异,便在人的两眼中产生了生理视差,得到一个立体视觉,能分辨出物体的远近。根据这一立体视觉原理,我们只要在一基线的两端用摄影机获取同一地物的一个像对,观察中就能重现物体的空间景观,测绘物体的三维坐标。

利用两张具有重叠度的影像,获得立体视觉有一定的条件:(1)两张像片必须是在两个不同

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取的立体像对;(2)分像,即左眼只能看到左影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影像,而不能同时看到;(3)左右影像必须平行眼睛基线,即不能上下岔开,按摄影测量的术语:影像的上下岔开称为上下视差;(4)像片间的距离应与双眼的交会角相适应;(5)两像片的比例尺相近,差别小于15%。

3什么是摄影测量的方位元素?如何获得?

影像的方位元素分为两部分,即摄影机内部的方位元素与摄影的外部的方位元素。 内方为元素:是描绘摄影中心与相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3个参数:摄影中心S到相片的焦距F及像主点O在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可以通过摄影机检校获得。

外方位元素:在恢复了内方为元素的基础上,确定相片或摄影光束摄影瞬间在地面空间坐标系中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它分为摄影机的“位置”与“姿态”两部分:摄影时摄影机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XS、YS、ZS,摄影机的姿态角ψ、ω、κ。确定单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可以通过空间后方交会,确定两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可以通过相对定向与立体模型的绝密定向,以及区域网平差、GPS空中三角测量、POS系统在摄影过程中直接获取

4为什么计算机能够代替人眼在不同的影像上确定“同名点”?

5什么是“虚拟现实”?为什么摄影测量技术能够用于“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是通过头盔式的三维立体显示器、数据手套、三维鼠标、数据衣、立体声耳机等,使人完全沉浸在计算机生成创造的一种特殊三维图形环境中,并且可以操作控制三维图形环境,实现特殊的目的。多感知性、沉浸感、交互性、自主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四个重要特征。

6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的成图过程

航空摄影测量是将摄影机安装在飞机上。对地面摄影,这是摄影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摄影时,飞机沿着预先设定的航线进行摄影,相邻影像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重叠度-——称为航向重叠,一般应大于60%,完成一条航线的测摄后,飞机进入另一条航线进行摄影,相邻航线间重叠度——称为旁向重叠,一般应大于20%

第四章地图制图学

1地图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是如何形成的?

地图以特有的数学基础、地图语言和抽象概括法则表现地球或其他星球自然表面的时空现象,反应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人文现象的状态、联系和发展变化。

(1) 可量测性

由于地图采用了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和地图定向等特殊数学法则,人们可以在地图上精确量测点的坐标、线的长度和方位、区域的面积、物体的体积和地面坡度等。 (2) 直观性

地图符号系统统称为地图语言,它是表达地理事物的工具。地图语言由符号、色彩和注记构成,它能准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数量和质量特征、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变化。利用地图可以直观、准确地获得地理空间信息。 (3) 一览性

地图是缩小了的地面表象,它不可能表达出地面上所有的地理事物,需要通过取舍和概括的方法只表示出重要的物体,舍去次要的物体,这就是地图制图综合。地图制图综合能使地面上任意大小的区域缩小制图,正确表达出读者需要的内容,使读图者能一览无遗。

2地图编制内容有哪些?

(1) 数学要素

包括地图的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和定向等内容 (2) 地理要素

根据地理现象的性质,大致可以区分为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和环境要素等 (3) 辅助要素

指为阅读和使用地图者提供的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说明性内容或工具性内容,主要包括图名、图号、接图表、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附图、资料及成图说明等 【地图的分类】

1、 按内容分类(普通地图-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专题地图-突出某一种或几种) 2、 按比例尺分类:1:10万≤大比例尺、1:100万≤中比例尺≤1:10万、小比例尺≤1:100

3、 按制图区域分类(自然区划、政治行政区划) 4、 按使用方式(桌面、挂图、随身) 【地图的数学基础】

1、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地面点的地理坐标和地图上相对应的平面直角坐标的函数关系。是地图的数学基础。 2、地图投影变形:形状和大小;实质上是长度变形和方向变形引起的。

3、地图投影分类:按性质分为等角、等面积和任意投影;按构成方法分为几何投影(平面、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