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古代文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终于把古代文学的内容总结好咯~哈哈哈、拿出来共享之~欢迎补充!来源: 李雪莹?Ver

a的日志

1.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相传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

3.《氓》:选自《诗经·卫风》。这是一首弃妇的怨诗。诗中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它表现了女主人公深情、善良而又坚强的性格,也反映了当时妇女的不幸遭遇。氓,民,这里是指弃妇的丈夫。蚩蚩,忠厚的样子

4.《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5.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篇。这些诗歌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特色。

6.《孟子》:继《论语》之后的儒学著作。为孟轲及其弟子所作。共七篇,计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余字。内容主要是阐述行王道,施仁政的儒家政治学说。

7.孟轲:通称孟子,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其民本思想的精华。

8.《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本章记孟子反对许行的农家学说“君臣并耕”论,大力宣扬尧舜周公孔子之道,宣扬儒学。文章强调社会分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批判了平均主义的观点,这应予肯定。但他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作为“天下之通义”。把封建阶级统治人民,剥削人民的现象视为必然规律,给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应当批判。

9.历史散文的种类:从内容上分为纪事体和纪言体(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从体例上分为编年体、国别体和纪传体(编年体有《春秋》《左传》;国别体有《国语》《战国策》) 10.《左传》:或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旧传为春秋末左丘明解说《春秋》的史籍,一说为战国时人作品。全书按鲁国国君继承的顺序编年纪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悼公四年,比《春秋》多十七年。其叙事更至于悼公十四年为止。共记载了260多年的史实。书中比较详细的记录了各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活动,生动的描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作者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凶残腐朽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左传》不仅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信史,也是优秀的古典散文名著。作者善于描写激烈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政治事件。叙事繁简适当,有条不紊,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又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后代史传文学影响深远。

11.汉代诗歌之五言诗: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

12.《古诗十九首》:是东汉后期中下层知识分子模仿民歌所写的五言诗。不是一人一时的作品,也不止十九首,梁萧统只选了十九首编入《文选》,题目标作《古诗十九首》。风格清新自然,感情真切深厚,但也有消极颓废之作。每首并无题目,选的时候,把各首的第一句作为题目。“五言之冠冕”

13.乐府:本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后来把这个官署采集的诗歌叫做“乐府诗”,简称“乐府”。它的歌辞主要是从各地搜集来的民歌、民谣。乐府上继《诗经》《楚辞》,下启建安、盛唐,代表了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狭义,可歌之诗;广义上还包括后世模拟乐府,另外宋元时期有人称词曲也为乐府。 14.《孤儿行》 P75

15.汉赋: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这时流行的主要是所谓“骚体赋”,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总体来说,汉赋的规模逐渐变小,表现手法由赋转向比和兴。

16.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其中曹操是最能反映建安风骨的;而曹植是那个时期成就最高,最有才华的。 17.结合曹操的《短歌行》和王粲的《登楼赋》谈谈对建安风骨的理解?

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还有就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总的说来,这首诗虽然充满了深沉的忧叹,但是其中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一个“忧”字,奠定抒情基调,并通贯全篇,第一段写登临所见,与写景之中透露了些许“忧思”的信息;第二段,开头四句集中写作者胸中“忧思”既深且广:遭逢乱世堪忧,羁于客地堪忧,飘零日久堪忧……而这种由社会动乱和自身遭遇相互纠结盘郁而成的“忧思”,已到了令人难以承受(“孰忧思之可任”)的程度。于是乡国之思自然涌出,襟怀大开,忧思之情倾心尽吐。下面笔势顺转,以折进之法,写山高水长之远景,藉古人古事,书穷达不变之乡情。而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切。第三段,对思乡之情作深一步的开掘,揭示了“忧思”的深层政治内涵。作者盼望黄河水清,王道一平,可以驰骋才力,实现抱负;原来他的“忧思”绝非关乎一己的乡土私情,而是一种无法实现经邦治国理想的苦闷和怨愤。建安文学的内在力量就在这里。王粲蛰居荆州一隅,因所托非人而宏图难展,不免感慨丛生,愁肠百结。“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

憯恻”,便是愤懑郁积的内心情怀的直接表露。在赋的结尾部分,作者遥顾开头,以“循阶除而下降兮”,呼应“登兹楼以四望兮”,以“气交愤于胸臆”,呼应“聊暇日以销忧”。作者本为销忧而登楼,谁知登楼销愁愁更愁!终篇之际,作者在浓重的使人压抑的悲愁气氛中,将一个夜半不寐、辗转反侧的自我抒情形象突现在读者面前,就像一幅占满整个画面的大特写,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味无穷,让我们至今掩卷而思,尚能强烈感受到作者内心起伏震荡的感情波澜。

18.陶渊明诗的主要风格:陶渊明是我国晋宋之交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痛斥当时社会和政治的腐败,同时写了许多描绘农村景色和歌咏村居生活的田园诗,风格自然朴素,明朗恬淡。

19.谢朓:南朝齐代著名诗人,以写山水诗见长,风格清俊秀逸。 20.唐诗的发展阶段:

a.初唐:继续沿袭六朝风格的宫体诗;提倡建安风骨,代表陈子昂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乐府旧题。本篇除写花月春江美丽的夜景外,着重写民间的离别相思之苦,突破了宫体诗的小天地,颇有生活气息。

b.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临洞庭湖上张丞相》;边塞诗,代表是岑参的《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李白的《蜀道难》 P191

c.晚唐:新乐府(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讽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应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他的诗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见称。

崇奇尚险,代表有李贺、韩愈、孟郊、贾岛

李贺:字长吉。他的诗想象奇特,构思新颖,色彩鲜艳,艺术上有显著的特色,情调较低沉。有《李长吉歌诗》。

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李商隐,字义山。他的诗,文字和音调都很美,富于含蓄,多用比喻手法,耐人寻味。由于过多的使用典故和修饰辞藻,使诗有隐晦的缺点。有《李义山诗集》。杜牧,字牧之。他的诗文多涉政事,常借古讽今,含义深刻。近体诗清丽明快,抒情写景的绝句,意境深远,七绝尤为人们所传诵。有《樊川集》。 21.韩愈《祭十二郎文》 P232 2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P237 23.李杜山水诗的异同:

李白兴趣广泛,文采飞扬,是继屈原后的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到新的高峰,.他少年时就游历四方,在他的骨子里面有着一种浪漫主义情怀。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而是一个关心国家命运,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读者的心灵,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了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喜欢的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特别契合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他好象要登涉这些山川,与天地星辰同呼吸,和神仙鬼灵相往来.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梦境的诗句中,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颠,境界愈撰愈奇,愈幻愈真.最后梦境如仙境,更完全是彩色的神话世界.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创造出超现实形象,神话传说与现实相结合.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写出了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好象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种大胆的夸张将其普通的瀑布变成令人惊叹的形象,\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手法高妙\

杜甫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二十岁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壮游\经历.如在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他想登上高出的壮志和毅力.而在\安史之乱\后,由于自己的人生历程的坎坷以及理想的破灭,他也曾想过退隐.但为国为民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走上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杜甫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中的侠客即使在自己最为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忘民间疾苦.所以,杜甫的山水诗中总是自然地流露出对人民深切的同情,忧国伤时,有着深切的爱国感情.在历代诗人中,像杜甫这样心忧天下,念念不忘时事的作者是不多见的.杜甫的作品很少孤立摹写景物而不牵涉当时的时局和社会的。 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旷天低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我们看到杜甫并不是以个人的喜好为喜好的,他对雨的态度是以雨能否对人民有所好处而确定自己的观点的.他着力渲染雨的美好,最后一句点明了他的题旨:雨的美好是因为它能让人民的生活中多一些好的事物.(诗风沉郁顿挫)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的诗,即使是山水诗也忘不了对世事人情的关注,总是一幅悲天悯人的侠义心肠.并由此而使其诗歌创作沉浸在一种沉郁悲壮的气氛中。

24.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深秋之夜,幽邃的后宫里,临窗的妆台上燃着几支银色的蜡烛,烛光惨淡,月光朦胧,旁边隐约可见的画屏也似乎透着一股寒意。一袭轻纱罗裙的女子,静静地倚窗伫立,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流萤闪闪烁烁,忽东忽西,忽高忽低,自由自在的姿态像是对她有了某种触动,逗引着她拿了小巧的团扇,来到庭院追逐、扑打……夜更深了,月光洒在宫廷灰白的石阶上,就像泼了一层清凉的水。也许是有些累了,也许是烦倦了,她轻轻地躺在石阶上,默默地凝视夜空,银河两岸,牵牛星和织女星遥遥相对,“脉脉不得语”…… “银烛”和“画屏”暗示居室陈设的富贵,一般的家庭,不会在蜡烛上装点银饰,也不会随处放置画屏,只有皇家才有这样的气派;“天阶”明确指出这是宫廷的台阶,在古代,“天”就是皇上,是朝廷;三种景物就确定了地点,说明了这首诗是宫怨诗。“秋光”、“流萤”和“夜色”呼应,既点明时间,

又为环境着以黯淡的色调,“冷”与“凉”的修饰,令环境的凄寒之意扑面而来。“轻罗”“小扇”既写宫女的装束,更体现宫女弃妇的身份和心理,时值寒秋,为什么还要穿着轻薄的纱衣?因为秋衣冗厚,会遮住曼妙婀娜的身姿,万一皇上突然临幸,岂不令他失望?所以情愿自己受冻也在所不惜;凉风习习,为何还用“小扇”?原来,“团扇”“秋扇”是弃妇的象征,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里面有“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的句子。可见,她显然是一个倍受冷落,独居冷宫的宫女了。孤独绝望又抱有一丝侥幸的盼望,幽怨之情,不言而喻。尤其是“流萤”的出现,更使环境显得荒凉、幽凄,因为“萤火”又叫“鬼火”,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她的居所居然“流萤”闪烁,阴森凄魅就可想而知了。最后出现的是有一抹亮色的“牵牛织女星”,但银河相隔,依旧是欢聚无望,她对爱情的向往,对重获欢宠的期待,注定了是一个悲剧的收场,因为在现实的深宫冷院里,永远不会有传说中的“鹊桥”。仅仅28个字的小诗,竟各具神效地安排进了10种景物,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苦心孤诣,怎不令人拍手称绝?

如此逼真的背景之中,杜牧抛弃了宫怨诗常见的那些表现手法,他刻意不让诗中的人物说一个字,也不用叹息、眼泪等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表情,更没有用怨、愁、恨等词语去揭示心理。只用了两个简单的动作——“扑”和“卧看”,就写出了人物的情态和神韵,让她在读者心中“活”了起来。“扑流萤”不是少女天真作乐的游戏,而是一种百无聊赖的排遣,更有一些“命不如萤”的负气和嗔怨;“卧看”不是同情分隔银河的“牛郎织女”,而是羡慕他们尚有一年一次的相聚,更是明知爱情绝望之后却依然抱着希望的执拗。着此二词,少女的情态毕肖,怨女的幽思俱现,这样的女子,又怎能不惹人同情爱怜?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