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工:优势视角下医务社工本土化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医务社工:优势视角下医务社工本土化发展道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优势视角下医务社工本土化发展道路

摘 要:医务社会工作是现代健康照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范围广泛多样,覆盖疾病预防、临床医院、康复服务、社会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和区域卫生规划等所有服务领域。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医疗体制的改革亟需医务社工的介入来实现医疗效果最优化。而外来的医务社工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对医疗机构引进医务社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医务社工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从优势视角出发,寻找出适宜中国特色的医务社工本土化道路。 关键词:医务社工;本土化;优势视角

医务社工是指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专业方法协助病人解决其有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效果的社会工作者。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高的逐渐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感觉到当前社会三座大山——医疗、教育和住房对和谐社会建设工作产生的重大阻力。其中,医疗问题特别是医患关系问题的合理解决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工作中的关键,而以往的只关注病人生理性病变的医疗救助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社会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第三方角色的加入。医务社工作为第三方,能够更好的进行社会资源整合,实现医患关系的最优化状态。而医务社工本土化的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多方的努力才能使这一重要的社会服务角色融入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建设中,实现社会转型期的良好过渡。这新时期中国特色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建构的首要战略重点是清晰明确界定医务工作实务模式建构在整个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与实务模式建构的基础、核心、战略与引导性地位。

一、医疗机构引进医务社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医疗体制引发了众多的医疗问题,其中尤以医患关系问题为重,而医患关系问题既有体制、政策和人文环境的社会因素,也有医疗技术、医疗质量等医源性因素,还有医疗沟通、服务态度、医疗费用等非医源性因素。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医务社工自身的社会使命决定了医疗机构引进医务社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改善医患关系,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改善医疗机制现状的关键,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立,不仅仅能够解决当前绝大部分的医疗纠纷,同时医患关系的改善也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5年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在全国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该活动以期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从而改善当前的医疗问题。这次活动也将构建和谐 ① 范明林.社会工作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224-225.

医患关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可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医患矛盾的解决仅仅依靠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医务社工的积极介入。

(二)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开始注重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传统的医学模式以生物为本,以疾病为中心,是一种单纯关注病人身体健康和生理特点的医学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种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开始受到患者、患者家属和社会的挑战。当前的患者除了有在医疗机构解决生理疾病的需求之外,他们的心理和社会需求也不断的开始被重视。患者的需求和感受被重视的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负担,过于精细的分工使得医疗机构人员无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多的去了解和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社会需求。而医务社工作为专业的医务助人者,他们可以通过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很好的进行多种医患关系的处理,从而满足更多患者在心理上的需求和感受。

(三)社会转型期医疗机制的改革注重形成“以人为本”的医疗文化。我国期望成为现代化国家,医疗机制的改革也更倾向于与世界上最先进国家的医疗机构体制进行接轨,实现医疗机制的国际化。而“以人为本”的医疗文化是国际上多个发达国家都引以为重的医疗机构文化之一, “以人为本”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关注对疾病的治疗,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经济、家庭、社区等社会附属问题。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协调与处理正是社会工作者的优势。这就需要医务人员与社会工作者有机的融合,发挥各自专业的特长和优势,在各自的工作领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

(四)医务社工的使命。中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历时悠久,早在1920 年, 美国罗氏基金会选派蒲爱德女士来北京协和医院筹建医院社会服务部。而在1921 年, 她在协和医学院附属的协和医院创立医院社会服务部, 提供医务社会工作服务, 在中国和亚洲地区开创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蒲爱德女士主要运用个案的工作方法,充分利用当时的社会资源,帮助当时处于弱势地位的患者。她的医务社会工作向人们阐释了医务社工的专业使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弱势患者并实现其自助的能力,缓解医患之间的关系,通过解决患者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等来达到医疗机构的效益最大化。

二、我国医务社工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务社工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下面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宏观上存在社会认可、医疗机构认可不足和政府政策支持不足以及相关政策落实不够的问题。

(一)社会认可不足和医疗机构认可不足。自上个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各高等院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相继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经过20 年的努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已经得到迅猛的发展。然而,作为现代医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社会工作专业,却没有得到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充分的重视,不能不令人遗憾。在我国社会中,虽然医患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但是医务人员的社会认可程度仍然较高。相比之下,医务社工的社会地位和 ②

[美]蒲爱德( IDA PRUITT).医务社会工作者: 他们的工作与专业训练[J].社会工作实务研究,2008年第4 期下:4.

社会认可度则较低,大部分的人甚至医疗机构对医务社工的认识不足或者认识偏差。

(二)政府政策支持不足和相关政策落实不够形成政策偏差。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中,我国目前仅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等极少的相关文件,而关于医务社工的相关文件和政策基本还没有。中国拟在2015 年前培养200 万社工,并配套出台了一些针对从事社工职业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的政策的出台为我国一线社工包括医务社工到来了曙光和希望。但是这些政策对社工数量的追求是否会导致批量制造社工和福利机构,忽视服务群体和不同地区的需求差异,沦为政绩工程呢?这是相关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微观上则存在专业队伍建设不够完善、跨专业合作模式发展不足等问题。

(一)医务社工专业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医务社工专业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高校专业的设置、医务社工学生的实习、医务社工的岗位配置以及医务社工的督导体系建构等等,这一系统性的过程在我国医务社工本土化发展的过程还有很多的不足,如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者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医务社会实习过程中实习机构和高校的脱节以及没有形成经验丰富的督导体系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直接关系到医务医务社工队伍的合理化和本土化建设。

(二)医务社工本身知识不足,跨专业合作模式发展不足。医务社工相对于其他社工来说需要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但是医务社工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他们更多的掌握的是社会工作者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因此,医学知识的不足或者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充分很容易让医务社工产生工作倦怠感,降低其自我效能感。这种工作上的无助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影响医务社工的工作质量,还会导致医务社工人才的流失。其次,社会工作是一个需要和多学科想配合的专业,特别是在医务社工的工作过程中,它需要和医生、护士、心理学家等等角色的相互配合,这种团队合作的模式在我国目前好处于萌芽状态,因此跨专业合作模式发展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医务社工的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优势视角下我国医务社工本土化发展的前景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存在, 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的社会现实,因此,仅仅满足于项目层次的嵌入是不够的,要设法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作为一种制度性的安排植入本土,变成当地社会福利体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才是嵌入性发展路径的最终目标。而医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分支之一,嵌入性地发展路径也是其进行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抓住我国传统的助人文化、社会服务文化、人际间的伦理等来构建中国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并分析社会现象或者社会问题产生的政治、经济的大背景是我国医务社工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此外,运用优势视角来看待医务社工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也是非常必要的。

优势视角是以优势为本、以案主为中心的社会工作理念,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 ③

史柏年.从项目嵌入到本土植入:希望社工发展之路[J].中国社会工作,2011(13).

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医务社工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的产生有宏观层面包括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背景原因,也有微观层面上医务社工本身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过多的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关注这些问题,那么我们特别是医务社工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发展前途的不确定以及工作道路中过多的挫折和阻碍。但是运用优势视角,我们会认识到作为医务社工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角色——医务社工,他们有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去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而政策制定者和相关部门更多的则是去发掘现有的资源或者开辟更多的资源。对医务社工进行赋权,从而让医务社工能够在医务社工本土化发展过程中更好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首先,政府的极度重视和政策导向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迈进,被看作“社会工程师”的社工开始逐渐受到当权政府的关注和重视,而其中,由于医务社工承担着解决医疗问题的重要角色,因此尤为受到重视。我国在深圳、上海等发达城市采用政府购买社工的模式进行的试点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其中,医务社工也逐渐在这些地区受到人们的认可。我国政府为此出台的相关政策在不断的增多,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和相关优惠政策等。在不久的将来,由于政府的重视以及更方人士的配合,医务社工乃至整个社工本土化的发展都会取得比较大的突破。

其次,患者和医疗机构对第三方——医务社工的介入排斥感降低。在我国社会由于医疗机构中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不断产生和加剧,他们希望得到政府、社会以及第三方的介入和调节。特别是政府购买的社工服务进入医疗机构中,他们的工作受到了患者和医疗机构的认可。此外,在中部地区较大城市如武汉等,高校学生的“机构——高校”的实习模式也受到许多大型医院的欢迎和认可。医疗机构和患者对医务社工的陌生感和排斥感的降低的同时增强了医务社工在医疗机构工作的介入成效。

再次,社会上有很多的资源和民间组织能够加以利用。中国社会历史中儒家文化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十几亿的人民。儒家文化价值理念的核心是“仁”,追求和谐、强调集体,同时也鼓励人们发扬善念。这些价值观念使得医务社工在开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家族互助和邻里互助及政策扶助的模式来帮助弱势患者,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此外,虽然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比较滞后,但是我们发现社会上的民间组织以及有助人医院的志愿者群体可以加以利用来帮助弱势的患者,让他们的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

最后,医务社工在运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时也应该充分运用优势视角来帮助患者,而不是仅仅关注目前许多的弊病和不足,将助人工作的失败归完全结为社会环境资源的不完善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当医务社工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并整合当前有效的资源对案主进行帮助并实现改变,整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对许多医务社工工作困境和难题的一种解答方式。个案工作中,医务社工的工作内容可以包括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生活、对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调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