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数学总结精华版第九章-立体几何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0届高考数学总结精华版第九章-立体几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③四面体的四个面的重心与相对顶点的连接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此四面体的重心,且重心将每条连线分为3︰1; ④12个面角之和为720°,每个三面角中任两个之和大于另一个面角,且三个面角之和为180°. 2. 直角四面体:有一个三面角的三个面角均为直角的四面体称为直角四面体,相当于平面几何的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四面体中,记V、l、S、R、r、h分别表示其体积、六条棱长

2

之和、表面积、外接球半径、内切球半径及侧面上的高),则有空间勾股定理:S△ABC+S2△

22

BCD+S△ABD=S△ACD.

3. 等腰四面体:对棱都相等的四面体称为等腰四面体,好象平面几何中的等腰三角形.根据定义不难证明以长方体的一个顶点的三条面对角线的端点为顶点的四面体是等腰四面体,反之也可以将一个等腰四面体拼补成一个长方体.

(在等腰四面体ABCD中,记BC = AD =a,AC = BD = b,AB = CD = c,体积为V,外接B球半径为R,内接球半径为r,高为h),则有 1①等腰四面体的体积可表示为V?3b2?c2?a2c2?a2?b2a2?b2?c2??; 222AODC②等腰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可表示为R?24a2?b2?c2;

23a2?b2?c2;

③等腰四面体的四条顶点和对面重心的连线段的长相等,且可表示为m?④h = 4r.

二、空间正余弦定理.

空间正弦定理:sin∠ABD/sin∠A-BC-D=sin∠ABC/sin∠A-BD-C=sin∠CBD/sin∠C-BA-D 空间余弦定理:cos∠ABD=cos∠ABCcos∠CBD+sin∠ABCsin∠CBDcos∠A-BC-D

立体几何知识要点

一、知识提纲

(一)空间的直线与平面

⒈平面的基本性质 ⑴三个公理及公理三的三个推论和它们的用途. ⑵斜二测画法. ⒉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直线、平行直线、异面直线. ⑴公理四(平行线的传递性).等角定理. ⑵异面直线的判定:判定定理、反证法. ⑶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定义(求法)、范围.

⒊直线和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⒋直线和平面垂直

⑴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判定定理. ⑵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5.平面和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6.平面和平面垂直

互相垂直的平面及其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二)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和垂直的证明思路(见附图)

(三)夹角与距离

7.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⑴平面的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面角余弦公式、最小角定理、斜线和平 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⑵二面角:①定义、范围、二面角的平面角、直二面角. ②互相垂直的平面及其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8.距离

⑴点到平面的距离.

⑵直线到与它平行平面的距离.

⑶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公垂线段. ⑷异面直线的距离: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及其性质、公垂线段. (四)简单多面体与球 9.棱柱与棱锥 ⑴多面体.

⑵棱柱与它的性质:棱柱、直棱柱、正棱柱、棱柱的性质.

⑶平行六面体与长方体: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 正方体;平行六面体的性质、长方体的性质.

⑷棱锥与它的性质:棱锥、正棱锥、棱锥的性质、正棱锥的性质. ⑸直棱柱和正棱锥的直观图的画法. 10.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⑴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⑵正多面体. 11.球

⑴球和它的性质:球体、球面、球的大圆、小圆、球面距离. ⑵球的体积公式和表面积公式. 二、常用结论、方法和公式

1.从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若∠AOB=∠AOC,则点A在平面∠BOC上的射影在∠BOC的平分线上;

2. 已知:直二面角M-AB-N中,AE ? M,BF? N,∠EAB=?1,∠ABF=?2,异面直线AE与BF所成的角为?,则cos??cos?1cos?2;

3.立平斜公式:如图,AB和平面所成的角是?1,AC在平面内,BC和AB的射影BA1成?2,设∠ABC=?3,则cos?1cos?2=cos?3;

4.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1)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中选择一特殊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

(2)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 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

?BDCAA16.二面角的求法

(1)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

(4)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射=S原cos?,其中?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

特别:对于一类没有给出棱的二面角,应先延伸两个半平面,使之相交出现棱,然后再选用上述方法(尤其要考虑射影法)。 7.空间距离的求法 (1)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考要求是给出公垂线,所以一般先利用垂直作出公垂线,然后再进行计算;

(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垂线再求解;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是用垂面法,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来作,因此,确定已知面的垂面是关键;二是不作出公垂线,转化为求三棱锥的高,利用等体积法列方程求解;

8.正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记为?,则S侧cos?=S底;

9.已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因此有cos2?+cos2?+cos2?=1; 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侧面所成的角分别为

?,?,?,则有cos

2

?+cos2?+cos2?=2;

10.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等与其体对角线长;

11.欧拉公式:如果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为V,面数为F,棱数为E.那么V+F-E=2;并且棱数E=各顶点连着的棱数和的一半=各面边数和的一半;

12.柱体的体积公式:柱体(棱柱、圆柱)的体积公式是V柱体=Sh.其中S是柱体的底面积,h是柱体的高.

13.直棱柱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S直棱柱侧= c? (c表示底面周长,?表示侧棱长) 14.棱锥的体积:V棱锥=

S棱柱全=S底+S侧

1Sh,其中S是棱锥的底面积,h是棱锥的高。 3215.球的体积公式V=?R3,表面积公式S?4?R;掌握球面上两点A、B间的距离求法:(1)计算线段AB的长,(2)计算球心角∠AOB的弧度数;(3)用弧长公式计算劣弧AB的长;

43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