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练习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文言文断句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文言文断句练习

【方法指导】 《六、三》第99页 1.找主宾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光 映 书 而 读 之。

2.提谓语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3.抓虚词

子 曰 十 室 之 邑 必 有 忠 信 如 丘 者 焉 不 如 丘 之 好 学 也 夫 以 孔 子 之 圣 犹 须 好 学 今 人 不 可 不 勉 乎!

4.依对话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5.判顶针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

6.察反复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

7.据总分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8.知特殊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其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9.察整句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1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10.明固定 略

【真题练习】

1.用斜线( /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2014西城一模)

予 闻 世 谓 诗 人 少 达 而 多 穷 夫 岂 然 哉 盖 世 所 传 诗 者 多 出 于 古 穷 人 之 辞 也 士 之 蕴 其 所 有 而 不 得 施 于 世 者 多 喜 自 放 于 山 巅 水 涯 之 外 见 虫 鱼 草 木 风 云 鸟 兽 之 类 内 有 忧 思 感 愤 之 积 其 兴 于 怨 刺 以 道 羁 臣 之 所 叹 遂 写 人 情 之 难 言。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2014海淀二模)

孔 子 曰 所 谓 圣 人 者 德 合 于 天 地 变 通 无 方 穷万 事 之 终 始 协 庶 品 之 自 然 敷 其 大 道 而 遂 成情 性 明 并 日 月 化 行 若 神 下 民 不 知 其 德 睹 者不 识 其 邻 此 谓 圣 人 也。 (选自《孔子家语·五议》)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2014东城二模) 书 生 以 囊 萤 闻 于 里 里 人 高 其 义 晨 诣 之 谢 他往里人 曰 何 有 囊 萤 读 而 晨 他 往 者 谢 者 曰 无 他 以 捕 萤 往 晡① 且 归 矣 今 天 下 之 所 高,必其囊萤者。令书生白日下帷,孰诣之哉。 (取材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注释:①晡: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

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2013北京高考)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行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知 者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其 时 也 夫 施 吉 报 凶 谓之 命 施 凶 报 吉 谓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2012北京高考) 扁 鹊 见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鹊 请 除 之 左 右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将使 耳 不 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鹊 扁 鹊 怒 而 头 其石 曰 君 与 知 之 者 谋 之 而 与 不 知 者 败 之 如 此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 君 一 举 而 亡 国 矣。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2015海淀一模) 余 尝 为 诸 子 弟 言 士 生 于 世 可 以 百 为 唯 不 可 俗 俗 便 不 可 医 也 或 问 不 俗 之 状 余 曰 难 言 也 视 其 平 居 无 以 异 于 俗 人 临 大 节 而 不 可 夺 此 不 俗人 也。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 7.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2015东城一模) 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 (取材于《淮南子》) 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语段划线部分断句。(5分)(2015房山一模) 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是以填词之家,务解“传奇”二字。 (取材于李渔《闲情偶寄·脱窠臼》) 9.请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5分)(2014朝阳一模) 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不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景公乃止 (取材于刘向《说苑?正谏》)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2014东城一模) 盖天生之材,或相千万,要于成器以适世用而已。材之小者视尤小者则优矣苟尤小者琢之成器而小者不利于用则君子取其尤小者焉材之大者视尤大者则细矣苟尤大者不利于用而大者琢之成器则君子取其大者焉天赋大始人作成物。不极扩充追琢之能,虽有周公之材,终弃而已矣。 (取材于曾国藩《送郭筠仙南归序》) 2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2014海淀一模) (王)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幼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取材于苏轼《论书》)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4分) (2015成都检测) 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方孝孺《深虑论》) 13.用“/”给下文断句(3分)(2015浙江六校联考) 正 言 者 谓 之 诽 谤 遏 过 者 谓 之 妖 言 故 盛 服 先 王 不 用 于 世 忠 良 切 言 皆 郁 于 胸 誉 谀 之 声 日 满 于 耳 虚 美 熏 心 实 祸 蔽 塞 此 乃 秦 之 所 以 亡 天 下 也 14.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2011北京高考) 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 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15.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2010北京高考)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

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取材于苏轼《仁说》)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参考答案

(2014西城一模)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类/内有忧思感愤之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之所叹/遂写人情之难言。 [评分标准:本题5分,“/”处为必断点,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为可断可不断之处]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在(所见事物之中)寄托了幽怨讽刺,道出了逐臣的慨叹,最终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

(2014海淀二模)

孔子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 (共5分,每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参考译文: 孔子说:“所谓圣人,他们的品德符合天地之道,变通自如,能探究万事万物的终始,使万事万物符合自然法则,依照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来成就它们。光明如日月,教化如神灵。下面的民众不知道他的德行,看到他的人也不知道他就在身边。这样的人就是圣人。”

(2014东城二模)

书生以囊萤闻于里/里人高其义/晨诣之/谢他往/里人曰/何有囊萤读而晨他往者/谢者曰/无他/以捕萤往/晡且归矣/今天下之所高,必其囊萤者。令书生白日下帷,孰诣之哉。

(有个)读书人因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借光读书在家乡闻名,(一位)同乡仰慕他的品行,(便)在早晨去拜访他。(他的家里人向同乡)道歉说他出门了。同乡说:“哪有囊萤夜读早晨却外出的人呢?”道歉的(家里)人说:“不为别的,是为捕捉萤火虫出去了,申时将回来。”现在天下所敬仰推崇的人,定是那些“囊萤”(读书)的人。假使读书人白天闭门读书,谁又会去拜访他呢?

(2013北京高考)

3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行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知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其 时 也/ 夫 施 吉 报 凶 谓 之 命/ 施 凶 报 吉 谓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

(2012北京高考)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2015海淀一模)

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每断对2处得1分,当断不断扣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满5分为止。 译文:我曾经对众子弟说:“读书人生于世,什么都可以做,只是不能流于庸俗,庸俗就不可救药了。”有人问不俗的情状是什么样的。我回答说:“很难说。看他平时与俗人没什么不同,在生死关头却能够坚持理想、坚贞不屈,这种人就称得上是不俗之人。读书人处世,或出世或处世,或刚强或柔弱,按常规不容易看出他的底蕴。但大致可用这个方法观察他。

(2015东城一模)

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

/乃以赵厚

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

楚宣王会见诸侯,鲁国赵国都向楚王献酒,鲁国的酒淡薄,赵国的酒醇厚。楚国的主酒吏向赵国索要好酒,赵国不给,主酒吏生气了,就把赵国的好酒调换(成)鲁国的薄酒,上奏楚王(赵国进献的酒很淡)。楚王因为赵国的酒淡薄,所以(发兵)围攻邯郸。

(2015房山一模)

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

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

评分建议:5分。必断处有10处,断对的个数减去断错的个数后乘以0.5,所得数据为考生得分。如果出现X.5分的情况,则记为X+1分;如果断对的个数减去断错的个数后得负数,则记为0分。 【原文】

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是以填词之家,务解“传奇”二字。 【译文】

古人称剧本为“传奇”,是因为它所写的事情非常奇特,别人没见过,才把它记了下来,从而便得名了,可见没有奇特的事是不会去写剧本的。“新”就是“奇”的别名。如果某个情节已经在戏场中演过,那么千千万万的人就都见过了,也就没什么奇特的了,哪用再去写呢?所以剧作家一定要理会“传奇”这两个字。

(2014朝阳一模)

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不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景公乃止

(评分标准:标记“/”处,共10处,每断对2处,得1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参考译文:

齐景公建造高台,台建成后,又想要铸造大钟。晏子进谏说:“君王您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去建造高台,现在又想要铸造大钟,这是加重百姓赋税的行为,百姓一定很痛苦。把加重百姓赋税的行为作为自己的快乐,不吉祥。”景公于是停止了。

(2014东城一模)

材之小者视尤小者则优矣/苟尤小者琢之成器/而小者不利于用/则君子取其尤小者焉/材之大者视尤大者则细矣/苟尤大者不利于用/而大者琢之成器/则君子取其大者焉/天赋大始/人作成物

(人们)天生的才能,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但)重要的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以适用于当今之世罢了。(就像)小木料与(比它)更小的木料相比占优势,(但是)如果更小的木料能够通过雕琢成为(有用的)器物,而小木料不适用,那么君子就会取用(那块)更小的木料。大木料与(比它)更大的木料相比细小,(但是)

4

如果更大的木料不适用,而大木料却可以通过雕琢成为(有用的)器物,那么君子就会取用(那块)大木料。上天赋予了万物最初的样子,(经过)人的雕琢才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不极力增长雕琢的才能,即使拥有如周公一般的天赋,最终也会被舍弃的。

(2014海淀一模)

(王)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幼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共5分,每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参考译文:

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父亲王羲之从他后面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便知献之长大后必然能在书法方面名显于世。我认为善书者不在于执笔牢与不牢,信手写来而不失笔法,这才是懂得用笔的奥妙。然而王羲之看重献之的原因,在于他执笔稳重,精力集中,专注于笔。否则,天下有力气的人个个都成书法家了。

(2014西城一模)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类/内有忧思感愤之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之所叹/遂写人情之难言。

[评分标准:本题5分,“/”处为必断点,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为可断可不断之处]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在(所见事物之中)寄托了幽怨讽刺,道出了逐臣的慨叹,最终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

(2015成都检测)

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退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画正确两处得1分)

【参考译文】所以即使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的,足以使国家灭亡,,而上天最终不忍心立即灭掉他的国家,这是思虑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想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使后代一定没有灭亡的危机,这在道理

上是一定讲不过去的,难道上天会如此安排吗?

(2015浙江六校联考)

正 言 者 谓 之 诽 谤/ 遏 过 者 谓 之 妖 言/ 故 盛 服 先 王 不 用 于 世/ 忠 良 切 言 皆 郁 于 胸/ 誉 谀 之 声 日 满 于 耳/ 虚 美 熏 心/ 实 祸 蔽 塞/ 此 乃 秦 之 所 以 亡 天 下 也 (评分要点:多断、漏断的,每处扣0.5分)

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诽谤,阻拦犯错误的话被说成是妖言,所以那些非常服从先王的儒生在那时不被重用,忠良恳切的言辞都郁积在胸中,称赞阿谀声天天响在他们耳边,虚伪的赞美迷住了心窍,而实际上存在的祸患被遮蔽、掩盖住了,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

(2011北京高考)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 / 莫非使之讲明义理 // 以修其身 / 然后推以及人 / 非徒欲其务记览 // 为词章 // 以钓声名 // 取利禄而已也 / 今人之为学者 // 既反是矣 / 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 // 具存于经 / 有志之士 // 固当熟读 // 深思而问辨之。(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题目解析】注意对称句式(务记览,为词章;钓声名、取利禄)、句首连词(然后、然)、句尾语气词(而已也、矣)等文言断句标志。本文段中长句较多,属于较难断句的段落。

(2010北京高考)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乎鹄/十发十中矣。

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