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浅谈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会计记录的数量不断增加、内容日趋复杂,同时伴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这时详细审计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审计进入了抽样审计阶段,审计重要性概念也随之产生,并很快在审计实务界广泛运用并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审计重要性判断是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手段,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费用。

《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见,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又总是希望通过执行合理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

1

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一、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及意义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其在量上表现为重要性水平,它是针对错报的金额大小而言。在性质上指错报的性质很重要,可能影响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抉择。 注册会计师应从数量和性质两方面考虑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其意义表现在:

1、是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的恰当判断对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有重大帮助作用。在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审计部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水平的设定、重要性的判断有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2、是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被审计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经济事项日渐频繁,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使用审计抽样愈加普遍,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错报,在审计抽样确定样本规模及评价抽样结果时显得异常重要。重要性概念为解决审计人员的抽样决策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从而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3、是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由于审计费用预算与时间预算方面的考虑,审计人员必须在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权衡。重要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可以适当减少审计程序,缩小测试范围,使审计人员把审计重点放在那些对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方面。。

(二)审计风险的含义以及意义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它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因素组成,其中检查风险是唯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

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国内外一些公司严重舞弊事件数见不鲜,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牵连其内 ,所以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审计质

2

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量意义重大。

主要表现在:

1将会增强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证券市场融资状况将有所改善。 2 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树立良好的信誉,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更好发展。 3 保护相关经济者的合法权益。

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压力有增大的趋势,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审计重要性的理论分析

(一)审计重要性的成因

之所以要对重要性做出判断是出于对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两方面的考虑,如审计重要性水平太低,审计质量得到了合理保证,却加大了审计工作量,降低了审计效率;如审计重要性水平定得过高,审计质量得不到合理保证,审计人员会面临比较大的审计风险。因此,审计重要性是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的合理统一,或者说是审计收益与审计风险的权衡过程。所以,在审计工作中之所以要进行重要性判断,是由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1.审计方法的要求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的是证实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详细审计已不可能,注册会计师也就不可能对会计报表的所有方面发表审计意见,只能运用审计抽样就重要方面发表审计意见,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就问题的重要性做出判断,对重要项目进行详细审计,对不重要项目进行抽样审计,从而在保证审计质量。近年来,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风险审计的基本特点是将审计风险的评价审计重要性及其判断研究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起点并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由于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密切,审计人员在对审计风险水平做出判断时不可避免的要对审计重要性水平做出判断,以保证审计风险在适当的水平上。

2.审计成本效益问题的考虑

审计并不是一种免费的行为,它需要资源,同时也会给社会资源配置带来影响。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审计成本是其时间、资源耗费,审计效益则为其收益。对于社会而言,

3

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审计成本是支付审计人员的公费、审计期间的时问,审计效益则是其审计产品对资源配置的改进,同时减少了舞弊动机与行为,加强了内部控制。正是由于审计成本的存在,在当前详细审计已不可能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只能进行抽样审计,就重要问题进行详细审计,这样从审计人员以及社会的角度看,才能保证审计效益大于审计成本。因此,从审计的成本效益方面看审计必须要考虑重要性原则。[2]

(二)影响审计重要性的因素

1.影响审计重要性的主体因素

审计主体因素,是指由审计人员拥有的并带到工作中去的影响重要性判断的个人特征,通常包括审计人员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审计经验和职业道德。

心理特征:在重要性判断研究中所说的性格主要指审计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审计人员对风险的认知程度以及对待风险的第一反应会影响其对重要性水平的选择(Steinbart)。Newton[3]检验了审计人员愿意接受错误判断的风险水平是否会对其重要性判断产生影响,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关系密切[4]。

思维方式:历史经验的暗示、类比思维倾向、受主观预期引导都会审计人员在做判断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种种思维定式,导致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发生严重偏差。

经验:审计重要性判断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审计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必须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这种专业知识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教育方式获取的一般知识;一类是审计人员直接通过审计实践形成的具体知识。Marchant(1990)指出,间接经验形成一般知识,是审计人员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获得的:直接经验形成具体知识,是审计人员直接通过参与审计实践形成的。

职业道德:在很多审计失败案例中,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审计人员能力不足,而是由于审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故意将估计的重要性水平定得比较高,一方面方便做出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另一方面又希望借此开拓自己的审计责任,比如南方保健审计失败案例。因此,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尤其是当被审计单位存在违法舞弊情况时。

2.影响审计重要性的客体因

审计客体因素又称任务因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被审计单位总体具有的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