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第二单元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夯基提能作业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第二单元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夯基提能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浓度偏小

答案 A 蒸发完成时,蒸发皿的温度较高,则应用坩埚钳把蒸发皿移至石棉网上,故A错误;乙酸乙酯的制备中,长导管不能伸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以防倒吸,故B正确;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液面在刻度线上方,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小,故D正确。

2 2

15.某待测溶液(阳离子为Na)中可能含有S 2 、S 3、N 3、Cl、Br、C 3、HC 3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

+

--

--

如图所示的实验,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已知稀HNO3有强氧化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A.S 2 、S 3至少含有一种

B.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BaCO3

C.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C 23、HC 3、Cl

-

-

D.肯定不存在Br

2 2 答案 C 待测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得到沉淀A,则溶液中可能含有C 23、S 3、S ,向沉淀A中加入稀 2 硝酸生成气体,且有部分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存在C 2S 23,可能存在S 3、 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A中

-

有Ba,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得到白色沉淀B,则溶液中一定含有HC 3,白色沉淀B为BaCO3,溶液B中加入氯水,得无色溶液,则原溶液中一定没有Br,溶液B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AgCl,说明溶液B中含有Cl,由于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根据以上

2 分析可知,待测溶液中至少存在S 23、S 中的一种,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沉淀B为BaCO3,B正确;根据

---

2+

-

分析可知,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C错误;根据分析可知,待测溶液中一定不存在Br,D正确。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B.用硫酸镁溶液除去氢氧化镁中的氢氧化钙 C.用KSCN溶液检验Fe的存在

5

2+

--

D.液溴保存时通常要加少量水液封

答案 D 氯水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无法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故A错误;硫酸钙微溶于水,生成的硫酸钙会混在氢氧化镁中,故B错误;用KSCN溶液只能直接检验Fe的存在,欲检验Fe,可以先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推知有Fe,故C错误;液溴有挥发性,保存时通常要加少量水液封,故D正确。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盐析作用析出的蛋白质固体不溶于水 B.淀粉、纤维素和葡萄糖均可发生水解 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 D.紫外线可使蛋白质变性,可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答案 D 盐析是可逆过程,则通过盐析作用析出的蛋白质固体加水后能溶于水,A项错误;葡萄糖属于单糖,单糖不能发生水解,B项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C项错误;紫外线可使蛋白质变性,则可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D项正确。

18.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

3+

2+

3+

2+

(1)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需先把氯化铁晶体溶解在 中,再加水稀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2)装置C的作用是 。

(3)若要从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为蒸发、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 A.蒸发皿 B.漏斗 C.烧杯 D.玻璃棒 E.坩埚

( )①写出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有Fe生成:

2+

③该小组同学向装置C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反应生成

了S 2“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该做法 (填

(5)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 。

6

-

答案 (1)浓盐酸(答盐酸也可) 抑制氯化铁水解 (2)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3)过滤 E ( )①2Fe+SO2+2H2O

3+

S 2 +2Fe+4H

2+

+

②取A中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

③不合理 硝酸可以将S 23氧化为S ,干扰实验

(5)B中蓝色溶液褪色

解析 (1)氯化铁容易水解,配制氯化铁溶液时需先把氯化铁晶体溶解在浓盐酸中以抑制其水解。(2)SO2气体有毒,在装置的最后应进行尾气处理,一般用碱液吸收。(3)从溶液中提取溶质晶体,一般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蒸发浓缩时要使用蒸发皿而不使用坩埚。( )①S 2与FeCl3溶

液反应时,Fe将SO2氧化为S 2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写出反应 ,Fe被还原为Fe,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3+

3+

2+

的离子方程式。②检验Fe时,应先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则可证明有Fe存在;也可以向待测液中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可证明有Fe存在。③装置C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含有Na2SO3,也可能有部分Na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Na2SO4,若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

2 2 液,硝酸可以将S 23氧化为S ,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有S 存在。(5)B中发生反应:

2+

2+

2+

SO2+I2+2H2O

S 2 +2I+4H,该反应说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而伴随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B中蓝色的溶

-+

-

液褪为无色。

19.以苯甲醛为原料,通过Cannizzaro反应来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反应方程式为: 主反应: 2

+NaOH+HCl

副反应: 2

+O2

2

++NaCl

主要物质的信息如下表:

相对分 名称 子质量 苯甲醛 106 无色液体 性状 (g·cm) 1.04 179 -3相对密度 沸点(℃) 水 微溶 溶解度 乙醚 易溶 7

苯甲酸 苯甲醇 乙醚 122 108 74 无色晶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1.27 1.04 0.71

249 205 35 0.21 g 微溶 不溶 66 g 易溶 —— 实验步骤:

(1)仪器A的作用是 。

(2)蒸馏操作时温度应该控制在 左右,获得产品乙时进行的操作Ⅱ的名称是 。 (3)①上层溶液1中除乙醚外主要有机杂质是 、 。洗涤时先后用到了饱和NaHSO3溶液、10%的NaHCO3溶液和水。 ②洗涤操作在 中进行。 a.烧杯 b.布氏漏斗 c.烧瓶 d.分液漏斗

③加入10%的NaHCO3溶液至 (填现象)时说明某杂质已被除尽。 (4)若产品甲的质量为5.40 g,则产品甲的产率是 。 答案 (1)冷凝回流

(2)205 ℃ 抽滤(过滤、减压过滤) (3)①苯甲醛 苯甲酸 ②d ③无气泡生成 (4)66.7%

解析 由实验流程结合题中信息可知,苯甲醛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苯甲醇、苯甲酸钠的混合物,然后加乙醚,苯甲醇易溶于乙醚,乙醚的密度比水小,则乙醚中含苯甲醇,操作Ⅰ为分液,上层溶液1为有机层,得到的产品甲为苯甲醇;下层溶液2中含苯甲酸钠,加浓盐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生成苯甲酸,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则操作Ⅱ为过滤,产品乙为苯甲酸。

8

(1)由仪器结构特征可知A为球形冷凝管,作用是冷凝回流。

(2)蒸馏时得到苯甲醇,苯甲醇的沸点是205 ℃,所以蒸馏操作时温度应该控制在205 ℃左右。 (3)①上层溶液1中还含有未反应的苯甲醛及副反应产生的苯甲酸。②苯甲醛、苯甲酸、苯甲醇易溶解在乙醚中,洗涤操作在分液漏斗中进行。③饱和NaHSO3溶液用来除去苯甲醛;加入10%的NaHCO3溶液除去生成的苯甲酸,没有气泡生成时说明苯甲酸已被除尽。 (4)n(苯甲醛)=15 1 0 mol≈0.15 mol,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理论上生成苯甲醇0.075 mol,故苯甲醇的产率

106

5 0 g

0 075mol 108 g mol

×100%≈66.7%。

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