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点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教育学考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5.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一)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二)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来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 (三)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四)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五)支持未成名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46.大学生社会实践特征

(一)人才培养的目的(二)现实参与的方式(三)定向选择的内容(四)互补并进的效果(五)大学生社会实践还有双重性的特点 47.大学生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所起的作用 (一)可促进知识的转化何止是的拓展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三)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 (四)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48.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

(一)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 (二)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 (三)系统规划、分层进行的原则 (四)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 49.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1)鲜明的阶级性(2)广泛的群众性(3)很强的实践性 5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 5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规律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活动和思想发展规律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52.说理启迪法

说理启迪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开导教育对象,以礼服人的教育方法。特点:(1)说理不是“说教”。一要真,二要实,三要信。(2)说服不是压服(3)启迪不是硬灌 53.情感交流法

情感交流法是通过情感交流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在互相信赖、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的教育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1)了解学生的情感特点(2)排除情感交流的障碍(3)防止情感交流的片面性(4)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情感素质 54.榜样教育法

榜样教育法是用他人的良好行为作榜样来启发、激励青年学生的方法。注意以下几点:(1)所选择的榜样行为具有先进性、鲜明性和针对性(2)将榜样的行为层次化、序列化(3)善于发现和发挥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4)要发挥教育者自身的榜样作用 论述题:

1.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2.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展开。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科学研究很多作为欧阳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服务的主要形式: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 3.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1)教学工作:通过教学活动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学会学习,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发展,最终实现培养目标。

(2)科研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的思维方式,扩大知识面,深化所学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同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热爱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合作的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目的

(3)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不仅对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

4.高等教育两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及理论依据

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5.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6.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

(1)把历史的抉择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解释各种抉择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社会本位观点与个人本位观点长期纠缠在一起,并在教育实践中交替占据主导地位,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2)社会本位观肯定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对于教育走出“隔世”状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给经验带来一些问题: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没有分清适应社会的哪些方面,容易导致一种误解,不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要社会需要都适应;没有区别社会的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而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容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个人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但是也导致教育的某些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容易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的位置,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

(3)寻求适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背景及其教育状况的抉择与整合的思路。 7.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融合

两者恰当地结合则是历史上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4) 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

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5) 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 (6)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 8.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1986年我国开始逐步推行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以来,取得了不少经验。现实中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一) 宏观上,教师部门所有的局面还没有打破,成为高校人才合理流动的障碍,影响了

教师聘制的实施效果,所以在如何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是亟待加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其次,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除此之外,主管部门对高校实施直接的指标控制,高校在教师的聘用上自主权过小。

(二) 微观上,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岗位设置上,因人设岗

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支撑和职务的关系上,目前我国大多高校视职称等同于职务,工资与职称挂钩,由此带来许多负面的效果;在任职资格的评定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评审制度不够健全,不能完全体现客观、平等、公正和竞争的原则,影响了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发挥;职称等同于职务,而职务的终身制势必连带产生出职务的终身制问题,高校竞争上岗的局面没有形成,论资排辈现象依然普遍;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待深入,对于教师流动中“该流动的流动不出去”的现象,如果不能从人事制度改革的角度加以解决,势必成为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实施的障碍;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实时性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所以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

9.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的特点

(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它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 (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难以落实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障,权利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

(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少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党在高校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相应的加强。 10.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高校行政管理的问题:校—学院—系或校—系间权利结构不尽合理,行政权力过于向校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依旧严重,相互之间还存在职责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不高等问题。此外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明显滞后,与社会大环境间存在明显的反差。行政管理部门包的过多、统得过死的现状还有待改善,特别是高校办社会的问题,长期以来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1) 进一步调整高下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

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2) 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减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事效率;其次,

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

(3) 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涉及到职称评定、

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

(4) 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 11.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这一特殊地位是因其具有效率高、系统性强、能综合完成多方面的任务这一特点决定的。与学校教育的其他途径相比,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强。学生知识的积累和个性品质等的发展都是连续的过程,因此教育活动市容否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教学活动是组织的最严密的活动,他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有关内容本身的逻辑出发,系统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因而可以最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发展。与学校教育的其他途径相比,教学活动在完成多方面的任务是综合性比较强。教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违背这一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惩罚。

12.教学组织形式又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特点

(1)个别教学制就是由教师分别、逐个地对集中在一处的学生进行个别传授与指导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特点:因材施教,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教学效率低,相应的学生学习效果差是个别教学制的最大弱点。

(2)班级授课制亦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特点:班级授课制不但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同学之间结成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集体,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集体观念和社交能力。不过由于过分强调统一和教学中的“齐步走”,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利于因材施教。 13.学年制的特点和.学分制特点

学年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优点:都有较统一的教学计划,各课程又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还有一套具体的规章和办法,比较容易管理,也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和一定的教学质量。缺点:学年制的主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