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复习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控制测量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产生原因

仪器左、右两端支架不等高 水平轴两端轴径不相等 措施:

盘左、盘右取平均值可抵消水平轴倾斜误差影响 3.2.3 垂直轴倾斜误差

盘左、盘右的平均值不能消除这种误差的影响 削减影响方法

尽量减小垂直轴的倾斜角v值 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

对水平方向观测值施加垂直轴倾斜改正数 3.3 精密测角的误差影响 3.3.1 外界条件的影响

1. 大气层密度和大气透明度的影响 1)大气层密度变化对成像稳定性影响 2)大气透明度对成像清晰度影响 措施:

有利观测时段

晴天 :日出1h后的1-2h 下午3-4h后到日落前1h 阴天:全天可观测 2. 水平折光的影响

削减水平折光的影响的方法

取白天和晚间观测成果的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弱水平折光的影响

在选点时,应避免使视线靠近山坡、大河或与湖泊的岸线平行,并应尽量避免视线通过高大建筑物、烟囱和电杆等实体的侧方。 在造标时应使橹柱旁离视线至少10cm。

一般在有微风的时候或在阴天进行观测,可以减弱部分水平折光的影响。

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水平角观测还受到工程场地的一些局部因素的影响。 为了削减微气候条件构成的水平折光影响,应根据测区微气候条件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利于观测的时间,将整个观测工作分配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 3. 照准目标的相位差

措施:半数测回在上午观测,半数测回在下午观测 4. 温度变化的影响

由于太阳光直接照射,导致仪器不均匀膨胀破坏轴线间关系影响观测的精度 减弱措施:

采用按时间对称排列的观测程序 上半测回顺时针,下半测回逆时针 奇数测回顺时针,偶数测回逆时针

观测过程中打伞,使仪器温度不至于过高。 5. 温度变化对站标稳定性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使觇标内架或三脚架产生不均匀涨缩而引起扭转,给观测结果带来影响。 减弱措施:

在一测回的观测过程中,觇标内架或三脚架的扭转是匀速发生的,因此采用按时间对称排列的观测程序(上半测回按顺时针,下半测回按逆时针)减弱这种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 3.3.2 仪器误差的影响

1. 水平度盘位移的影响

轴面间存在摩擦力,开始转动照准部,仪器基座部分产生弹性扭曲,与基座固连的水平度盘随之发生微小方位变动。

减弱方法:上半测回顺时针,下半测回逆时针。 2. 照准部旋转不正确的影响

当照准部垂直轴与轴套间隙过大,照准部转动时垂直轴在轴套中会发生歪斜或平移。照准部旋转不正确主要引起照准部的偏心差 减弱方法:

采用重合法读数,可消除照准部偏心影响 3. 照准部水平微动螺旋作用不正确的影响 规定

观测时应旋进微动螺旋(与弹力作用相反的方向)去进行每个观测方向的最后照准,同时要使用水平微动螺旋的中间部分

4. 垂直微动螺旋作用不正确的影响

若垂直微动螺旋作用不正确,在水平角观测时,不得使用垂直微动螺旋,直接用手转动望远镜到所需的位置。

3.3.3 照准和读数误差的影响 减弱方法:

除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外,作业员认真负责地进行观测、多次观测等,都是提高精度的有效措施

3.3 精密测角的误差影响 3.4 方向观测法 3.4.1 角度观测方法

测回法 两个方向,一个角度 方向观测法 两个以上方向,多个角度 1. 一般概念 归零

在每半测回中,都从零方向开始,旋转一整周再闭合到零方向上的操作,叫做“归零”。 归零差

每半测回观测结束时,计算归零差。零方向闭合照准和起始照准时的测微器读数差 重合读数 用光学经纬仪观测进行两次重合读数,取平均值作为一方向观测值 2c互差 一测回结束后计算2c值 检核各方向间2c互差是否超过限差规定 符合限差规定,取盘左、盘右读数平均值 3.4 方向观测法 观测程序

(1)编制观测度盘表

为了减弱度盘和测微盘分划误差影响,应在开始观测前编出观测度盘表。确定零方向各测回度盘位置。首先选定边长适中、同时良好、成像清晰稳定的方向作为观测起始方向。 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按照观测度盘表配置测微盘和度盘。 3)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2方向,进行读数,继续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精确照准3,4,…,n方向并读数,最后闭合至零方向(当观测的方向数小于3时,可以不“归零”)。

4)纵转望远镜,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依次精确照准1,n,…3,2,1

方向,并进行读数。 3.4.3 测站平差 目的

根据测站上各测回的观测成果求取各方向的测站平差值,同时计算一测回方向观测值的中误差和测站平差值的中误差,评定测站上的观测质量 作 业

1.什么是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水平轴倾斜误差、垂直轴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消除或消弱的方法是什么?

2.论述精密测角的误差来源及其减弱方法。

第四章

测距成果的归算

第一类仪器本身所造成的改正:加常数、乘常数、周期误差 第二类大气折光而引起的改正:气象改正、 波道曲率改正 第三类归算方面的改正:倾斜改正、归算改正、投影改正 测距精度指标

衡量仪器的测距精度,一是仪器的内部符合精度,二是仪器的外部符合精度。 内部符合精度:指仪器对同一距离进行多次观测,其观测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它反映了仪器的测相误差以及外界大气条件的影响 外部符合精度:指用测距仪在基线上比测后,所得到的量测值与基线比较而求得的精度指标。 每台仪器出厂时的标准精度也是外部符合精度。 作 业

1.测距成果需要加的改正包括哪几个方面?并加以简单介绍。 2.衡量测距精度的指标有哪些?并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第五章

高程基准面:就是地面点高程的统一起算面,由于大地水准面所形成的体形——大地体是与整个地球最为接近的体形,因此通常采用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 大地水准面: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重力位水准面。

高程基准面的确定:在海洋近岸的一点处竖立水位标尺,成年累月地观测海水面的水位升降,根据长期观测的结果可以求出该点处海洋水面的平均位置,假定大地水准面就是通过这点处实测的平均海水面。 二、水准原点

为了长期、牢固地表示出高程基准面的位置,作为传递高程的起算点,通常在国家 高程基准面验潮站附近建立稳固的国家水准原点,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将它与验潮站的水准标尺进行联测,以高程基准面为零推求水准原点的高程。

我国水准原点建在青岛观象山,由一个主点,两个附点,三个参考点组成水准原点网,网点设置在地壳比较稳定,质地坚硬的花岗岩基岩上。 1956年黄海高程系

以1950年至1956年7年间青岛验潮站的潮汐资料推求的平均海水面作为我国的高程基准面。(潮汐变化周期为18.61年)其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89m,1959年正式启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

由于1956高程系存在观测资料少、潮汐数据记录有个别错误、没有联测海南岛等原

因,需确定新高程系。其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60m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任务有两个:

1)建立统一的高程控制网,为地形测图和各项建设提供必要的高程控制基础;

2)为地壳垂直运动、平均海面倾斜及其变化和大地水准面形状等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精确的高程数据。 布设原则:

1. 从高到低、逐级控制 2.水准点满足一定的密度 3.水准测量达到足够的精度

4.一等水准网应定期复测 (15-20年)

水准测量是建立工程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城市和工程建设的水准测量的实施,和国家等级水准测量相似,其主要步骤一般是:水准网图上设计、选点、标石埋设、外业观测、平差计算和成果表的编制等内容。 仪器误差

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的误差 (1)i角的误差影响

规定二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应不超过1m。为了避免各种误差的累积,还规定测段中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过3m。 (2)φ角误差的影响 若垂直轴有倾斜时,则会对测量成果产生影响,应对水准仪的圆水准轴和交叉误差进行检校。 2、水准标尺长度误差的影响

消除方法:把路线的测站数设为偶数站 外界因素误差

1、温度变化对i角的误差影响

给仪器打伞;观测前,将仪器预先从箱中取出,使仪器充分地与周围空气温度一致。 采用下列观测方法可削弱其影响:

奇数站:后(基)——前(基)——前(辅)——后(辅) 偶数站:前(基)——后(基)——后(辅)——前(辅) 2、大气折光的影响 削弱方法:

①使前后视距相等;

②使视线离地面具有足够的高度;

③避免在日出后半小时、日落前半小时和正午进行观测。 3、仪器和水准标尺(尺台或尺桩)垂直位移的影响 (1)仪器下沉

减弱方法:观测前,将仪器踩实;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可较好的消除此项误差的影响。 (2 )水准标尺(尺台或尺桩)下沉 减弱方法:进行往返测,高差取平均后水准标尺(尺台或尺桩)下沉的误差影响可大大减少。往返测尽可能路线相同。 4、电磁场对水准测量的影响 消除或减弱方法:

与输电线平行时,使水准路线离输电线50m以外。

与输电线相交时,夹角应为直角,并且将水准仪严格地安置在输电线的下方,标尺点与输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