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教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设计心理学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加强实践检验

通过设计实践落实所学心理学知识,可以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来开展。(方法可作简单介绍和举例)

3、善于归纳总结

通过前两个环节,我们会获得一些普遍设计心理学知识,最终要通过归纳总结,把它们转化为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即个性化方法。如根据甲方心理总结出的相应方法,可以帮助你卖出你的设计方案。

总结:本节课从设计案例分析入手,让大家感知设计中的心理现象,进而认识设计心理学之于设计的重要性,之后讲解了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最后介绍了相应的学习和应用方法,希望大家认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并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进行本课程的学习。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相关研究。

建议阅读:

1、诺曼的《设计心理学》(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和《情感化设计》 作业:

1、名词解释:设计心理学 2、填空:

1)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包括设计主体心理和 设计目标主体 心理,前者研究 设计师 的心理,后者研究 用户或消费者(受众) 的心理。

2)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之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冯特 。

3)最早奠定设计心理学研究基础,并对“可用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诺曼 。

4)美国心理学家 西蒙 最早明确提出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的学科。 5)普通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分为知、情、 意 三个部分。

6)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是: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3、选取一件设计作品,并分析其中的心理学因素。

5

第二节 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相关学科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相关学科,通过获取一般历史发展信息和涉及的学科范围,最终对本学科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把握。

教学重点:1、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发展;2、设计心理学涉及到的相关学科。 教学难点:精神分析和格式塔的相关理论(通过精讲和举例来解决) 教学方法:多媒体、讨论法、例举法等 教学过程:

一、相关研究的分类

二、审美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 1、心理美学

2、精神分析心理学 3、格式塔心理学 4、人本主义心理学

5、认知心理学(自学)

6、艺术史论家的研究(自学)

三、工业化、信息化为背景的心理学研究 1、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 2、工业心理学以及人机工程学 四、早期职业设计师的经验知识 五、现代设计心理学研究 1、可用性工程 2、感性工学

3、基于仪器的设计心理学研究

教学内容:

导入:上节课回顾

设计师 受众 需求 功能(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 由上面的关系可以得出:与设计师和受众共同关注的设计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相关的现代心理学的发展,都是我们历史研究的范畴。当然我们只能择重点说明。

一、相关研究的分类

1、审美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 是基于美学、审美心理学或艺术心理学的角度,将设计对象作为审美对象进行研究。

2、工业化、信息化为背景的心理学研究。

包括工业心理学及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与广告心理学及消费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等应用心理学的角度,重点考虑与效果和效能相关的因素。

3、早期职业设计师的经验知识。 4、现代设计心理学研究。

包括运用现代技术与手段的研究和可用性工程、感性工学研究。 二、审美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 1、心理美学

也称“美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它是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审美、创

6

造美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其规律的美学分支学科与流派。

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通过心理实验研究形式与审美的关系,尤其是对黄金分割比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创了审美心理学研究的先河;(P10)

英国心理学家瓦伦丁通过研究色彩、线条、基本图形的审美作用,阐释了自己对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的理解;(P11)

移情说:即赋予事物以情感和生命,由德国的费肖尔父子最早提出,德国的立普斯进一步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审美时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这些理论对设计情感的掌握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距离说:即“距离产生美”,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他同时认为,只有“非功利”地、“纯精神”地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这一观点由于并非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2、精神分析心理学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Freud)和荣格(Jung)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

主要理论:

1)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弗洛伊德冰山理论、潜意识能量来源于性驱力) 无意识举例:个体,经历所致,如对熟知的路,不必可以辨认;

潜意识举例:潜意识形成举例,母亲指责孩子:“你瞎了吗?这样的东西都看不见?”或者“你聋了吗,我讲的话你都听不进去?”不自觉地向孩子心灵致入潜意识,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孩子将来在他的视觉或听觉方面肯定会有心理障碍。

潜意识作用举例,聂卫平:曾经在一次国际重要围棋比赛后遗憾地说,自己明明前半盘领先优势很大,在收官子的阶段自己怎么下出了昏招啊!明明是在脑袋里想好的最佳收官次序,可是在出手下子时却下出最差的收官次序,真是莫名其妙,结果被别人翻盘了!

图示:

意识 无意识 2)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 每个人的内心藏着三个“我”,其中,本我代表原始冲动,超我代表社会规范,二者处于跷跷板两端,存在相互制约,这一平衡则需要自我来控制。

图示:

7

本超自

3)集体无意识(荣格)

荣格认为,除了个体具有无意识,群体还具有集体无意识,它决定了整个人类的行为特点,也决定了种族、民族的行为特点,最终决定了隶属某个种族、民族的个体的行为特点。

精神分析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投射法 3、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Wertheimer)、考夫卡(Kurt Koffka)、 苛勒(Wolfgang Kohler)、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 ) 韦特海默(1880-1943):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1912年与苛勒及考夫卡在法兰克福共同研究似动现象。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建立了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作有《创造性思维》。

鲁道夫·阿恩海姆(1904-2007)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美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包括《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走向艺术心理学》、《作为艺术的电影》等。

主要理论:完形,视知觉一系列法则: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针对构造学派的“书”笑话、似动实验)。

2)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黑猩猩叠箱)。

3)视知觉理论(鲁道夫·阿恩海姆)

阿恩海姆于20世纪60年代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方法研究视知觉问题,得出“视知觉,就是视觉思维(Visual Thinking)”的结论,认为感知是感官机能与心理机能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产物。

阿恩海姆主要通过《视觉思维》一书来阐释关于视知觉的基本观点。滕守尧教授在中文版序言中对其基本观点进行了总结:

“(1)、感知,尤其是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即视知觉本身并非低级,它具有思维功能、认识功能和理解功能;

(2)、阿恩海姆通过大量事实证明,任何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都是通过视觉意象(Visual Image)进行的,他认为意象在思维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即作为绘画、符号和记号。一种意象总是同时行使绘画和符号两种功能。”

对设计而言,在运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其视觉意象的品质高低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又取决于设计师长期观察和概括的结果。正如罗丹所说:“成为自然世界的知音,把你的眼睛叫醒并看到可爱形态的语言,以及使用这种语言表达自己。”其中“可爱形态的语言”就可以理解为“视觉意象”。 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所谓“有意味的形式”也是由最初的“视觉意象”逐步发展、演变、完善得来的。设计师采用艺术的眼光观照世界,在视知觉过程中捕获最初的、原始的“视觉意象”,这些初步的图形或符号在创意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最终与创意理念进行结合,以特定的视觉形态物化于设计作品中。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形象和产品的造型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