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论文: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作者:赵梦媛

引言:

网络直播是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 , 如今的直播平台已经进入了“随走、随看、随播”的 3.0 移动视频直播时代 , 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参与其中,直播并分享自己的生活,全民直播渐成趋势。(论述题引子)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随着视频直播门槛的降低和交互方式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传播形式,直播队伍逐步扩大,也预示着全民直播时代终将到来。

网络直播与其他的传播方式相比有其独有的传播优势,平台的开放性、传播及互动的实时性、不可篡改的真实性获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推崇,在名人自我包装宣传、企业营销、新闻传播、社交等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现状——

从狭义角度来看,网络直播是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方式。当前,网络直播行业正呈现三方分化的形态,包括最为知名的秀场类直播、人气最高的游戏直播,以及新诞生并迅速崛起的泛生活类直播。

传统秀场直播主要指的是 PC端的秀场直播,也就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以美女主播为核心的直播模式,主要代表平台是 YY、9158、六间房等,此领域在新的直播格局下,内容生产由 UGC 转化为 PUGC,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垂直化,用户黏性增强。

以斗鱼、虎牙等为代表的电竞游戏直播平台,由于其受众基础大,用户参与度高、以及其难以替代的赛事资源和人气主播,在直播领域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

而真正宣布进入全民直播时代的是移动泛生活直播领域的开启。映秀、花椒等一批新的直播平台在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下异军突起,直播内容从游戏、比赛到吃饭、睡觉、聊天,似乎只要有个 APP,人人都能成“网红”

特征——

1. 从随时发布到现场实时发布 网络直播使用多种传播符号,例如图像、声音、文字等语言与非语言符号,观众受画面上特定现场和气氛的影响在情绪上也比其他形式更强烈。而且时效的同步是观众对现场直播的第一感受,实时发布在空间上让发布主体同观众之间的距离缩减到最小,促使观众关注程度增加,对直播的各个环节都有新鲜感和身临其境感 , 进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2. 从及时交流到实时互动

网络直播的出现真正能够实现实时互动。网络主播不同于电视主持人、录制视频主持人,其在展示自我的同时特别强调与受众的互动。

3. 从个性突出到个性十足

网络直播更加突出传播个体的个性,释放公众表达的欲望,个性十足的人们迅速成为不同话题的“意见领袖”,带着自己的跟随者不断地设置新的“议题”,强化了“人人即媒体”的传播格局。网络直播带来了更直接、更有效果的传播方式,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十足的表现需要和观看需求。

4. 保证最真实的用户体验

“多级传播”必然造成“信息损耗”,人们在接受信息传播时,其信任程度与传播层次成反比即信息转述层次越多,信息损耗或变形越严重,可信性越差;反之传播层次越少,可信度也就越高。直播的直接性传播优势体现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无需转述,减少了“信息损耗”,增强了信息的可信度。

总结:点睛——

网络直播与其他的传播方式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其平台的开放性、传播及互动的实时性、不可篡改的真实性获得了网络用户的推崇,在名人形象塑造、企业营销、新闻传播等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原以为该话题会是当年的考试热点,但结果是各大高校形成一种默契,基本很少涉及相关话题。一方面是为了“反热点”;另一方面也存在对“新生现象”的认识又一个渐进过程的顾虑。今年的网络直播的发展会更加的成熟和规范.所以,今年“网络直播”依然要作为热点来准备。其中各种经典表述完全可以套用在你的论述题中。

本文收获:

1、关于“网络直播”专题,大家通过此篇论文对“网络传播”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无论是概念本身还是特点,尽可能记住专业化的表达用语

2、答题时切忌生搬硬套论文的内容,在落笔前构思好自己的答题逻辑,模仿论文中专业化术语表达

第一期题目:

“当前网络直播的特点”

现在心里有数了吗?

网络直播的特点,思路:从四个方面的答题模式来答题,引言不可少,现状以及特点为主要答题点,点睛部分与引言进行呼应。这种答题模式提醒了我,论述题要加分就不能仅仅针对“特点”就完成,要根据其背景、现状来进行综合表述其特点,从而论证有据。其中格式也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有引言部分就要有结尾进行照应,这样才能是一个完整的表述。

[example]

网络直播具有如下特点:

(一)从受传者的角度来说,受众“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有特定需求和动机并得到“满足”的过程。“土豪”愿意花重金给主播,在这一过程中被其他粉丝围观和主播点名互动,满足其需要被重视的需求,他们也更愿意为这种满足“付费”,这在现实社会中很难实现。

网络直播使用多种传播符号,例如图像、声音、文字等语言与非语言符号,观众受画面上特定现场和气氛的影响在情绪上也比其他形式更强烈。

且时效的同步是观众对现场直播的第一感受,实时发布在空间上让发布主体同观众之间的距离缩减到最小,促使观众关注程度增加,对直播的各个环节都有新鲜感和身临其境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二)从传播模式的角度来说,在大众传播下,打破了原有的单向传播模式,形成了复杂的传播网络。

在泛生活全民网络直播的驱使下,人们参与直播,并与受众实时互动,除了追逐经济利益,越来越趋于表达自己,并通过互动及时得到反馈,从而达到一种有效沟通。

在大众传播中,其传播模式基本上是单向的,具有延迟性、间接性等特点,网络直播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一对多”的实时互动成为可能,随着交互体验升级,VR和AR等技术的介入,直播交互将更具沉浸感与参与感,其提供的是更具有个性、更加平等的新的传播方式。

(三)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说,网络传播更突出了意见领袖和议程设置的作用。 网络直播更加突出传播个体的个性,释放公众表达的欲望,个性十足的人们迅速成为不同话题的“意见领袖”,带着自己的跟随者不断地设置新的“议题”,强化了“人人即媒体”的传播格局。之所以是强化了,是因为早先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出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公众的个性,使人们有渠道更自由地表达。但

随着新生代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升级以及互联网娱乐习惯形成,网络直播带来了更直接、更有效果的传播方式,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十足的表现需要和观看需求。

总结:如今网络直播已经进入了“随走、随看、随播”的3.0移动视频直播时代。从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参与直播领域的人数暴增这一现象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一媒介形态是越来越认同的。 点评:

这篇论述写得非常学术化!能够把各种传播学理论用到问题分析上!

当然不排除有参考其它论文的可能,不过把这份答案贴出来,希望大家多学习这样的论述模式——用你学过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会显得非常专业!

@Rebecca

网络直播的团队化。当红网络直播一般都有直播平台和家族进行培养和管理。 网络直播可以直接与用户进行交流,短时间内吸粉,可以和电商的想要尽可能多吸引买家提高商品成交量的需求相结合。电商进行直播营销,可以促进用户对商品购买。

网络直播具有商业价值。比如Papi酱以2200万的拍卖价格将其贴片式广告成功卖出。打赏等形式虚拟货币也可以通过其他机制换现。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也会通过直播为其代言的产品增加销量。

@QY

网络直播经济模式存在问题。目前大多直播平台都有"打赏"功能,即可以用现实货币购买平台虚拟物品送给主播,作为对主播的一种鼓励。这种模式也成为了一部分主播的谋生工具,从而一味追求听众打赏,不顾直播内容质量,导致色情暴力内容颇多。

@李圆圆 消费女性文化

在网络直播中,女性一直是催化剂,也是关注热点,尤其在性别失衡的“宅男经济”中,一些女性以大尺度暴露和言语挑逗吸引男性观众,使一些直播内容陷入低俗甚至恶俗的境地。

@矿泉水 强大的包容性

首先,所有网络用户均可以成为网络直播的传者或受者,且网络直播传受双方的角色可以不断转化而非固定化。

其次,网络直播将文字信息,图像信息,音响信息等融为一体,具有立体的效应,给受众带来生动的感觉,可以更加真实的传递信息。

最后,网络直播的信息容量不受限。一方面,传者可以根据个体情况与需要传递信息。另一方面,传者可以将不同时间的直播内容储存,方便没赶上直播又有需要的受众查看,同时也为想二次查看的受众提供方便。总而言之,网络直播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圆圆 注意力经济

由于网络直播以观看人数和礼物变现红利,而网络直播内容海量,网络用户注意力资源有限,导致了某些不法网络直播平台铤而走险博出位,用性、腥、星等不健康内容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网络直播既有电视直播的传播仪式感,又有网络媒体的草根性,具有互动强,视角平民化,审美差异化,注重体验感,题材多元化的特点。

同时网络传播的劣势:消费主义,女性主义,娱乐至死,狂欢理论,三俗化。 发展态势:内容的规范化和直播的产业化,实现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兼顾。 网络直播是作为电视直播的一种后补性信息获取资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