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著名社会学家介绍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外著名社会学家介绍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

韦伯的主要著作围绕于社会学的宗教和政治研究领域上,但他也对经济学领域作出极大的贡献。他的知名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他对宗教社会学最初的研究,韦伯在这本书中主张,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韦伯并将国家定义为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对于西方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他在各种学术上的重要贡献通常被通称为“韦伯命题”。

6、米尔斯

米尔斯(Charles Wright Mills ,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1916年8月28日,卒于1962年3月20日。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师从H.格斯和H.贝克尔,1941年获博士学位。长期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直至逝世。主要译著和著作有:《韦伯社会学文选》(与格斯合译,1946)、《性格与社会结构》(与格斯合著,1953)、《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3)、《权力精英》(1956)和《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等。

米尔斯深受德国古典社会学理论和G.H.米德的实用主义社会学的影响,在政治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内颇有建树。米尔斯批判了50~60年代在社会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以T.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大理论”和以P.F.拉扎斯菲尔德为代表的“抽象的经验主义”,指出当代西方社会学正面临着深刻的理论危机。为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米尔斯倡导社会学的想象力,强调社会学要加强对历史的研究,加强对社会心理的研究。他继承了K.马克思和M.韦伯的传统,深刻分析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阶级、政治和权力结构。他指出,美国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商业、军事和联邦政府的官僚组织的典型代表,广大民众的权力的丧失恰好体现出上层社会权力精英们的专横跋扈。米尔斯的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的冲突和矛盾,并具有浓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主义色彩,对后来的冲突变迁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齐美尔

5

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1858年3月1日生于柏林。曾就学于柏林大学,1881年获博士学位,后在该校任副教授、编制外教授。1914年转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直到1918年9月26日去世。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问题》(1892)、《道德科学引论:伦理学基本概念的批判》(1892~1893)、《货币哲学》(1900)、《康德〈在柏林大学举行的十六次讲演〉》(1903)、《宗教》(1906)、《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探讨》(1908)、《社会学的根本问题:个人与社

会》(1917)。

齐美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社会学思想受到新康德主义和生命哲学的影响。他也是这两个派别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主要代言人。他反对社会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的看法,认为这是一种神秘主义和概念主义的观点;但社会并不是个人的总和,而是由互动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名称。他把社会学划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认为一般社会学是社会学方法在各种社会科学中的运用,它所研究的是以社会的形式构成的整个历史生活。形式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点,它研究社会现象的纯粹形式。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人们互动中的协调、冲突、吸引、排斥、爱和恨等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现象包括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社会学的任务是从社会现象中把社会交往的因素分离开来,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并进行心理学的论证和描述,即形式的研究;从社会现象中分离出社会交往的形式,就像从语言中分离出语法的纯粹形式、几何学从客观事物中分离出形式关系一样;哲学社会学是研究如何认识社会及怎样建立社会学的概念体系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问题。他使用了“理解”的概念,认为在研究社会现象时总带有研究者本人或他所属社会群体的兴趣,因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就具有主观的价值取向,其知识也具有主的和相对的性质。

齐美尔用形式社会学考察社会群体与社会结构问题时,创立了小群体的形式研究。他认为二人群体没有超个人的结构,而三人群体会发生较复杂的情况:三者中的任何一人可以充作中间人并利用他人的不和从中渔利;中间人还可以对其余二人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他对三人群体的研究促进了社会学对群体和社会结构的网络分析。

齐美尔从社会交往的复杂性出发,反对社会只有协调没有冲突的观点。认为社会中有调和,也有冲突与斗争;冲突并无损于社会协调,相反可以增进社会协调。他对统治与服从的论述,给L.A.科瑟尔以很大的启迪,并成为冲突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6

齐美尔对文化社会学也有突出贡献,他的学生G.卢卡奇曾认为《货币哲学》是一部杰出的文化社会学著作。齐美尔分析了以货币交换形式取代实物交换形式对人类文化的影响,认为货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自身的理性化。货币使社会交往频繁,使人类获得了相当的独立性和自由,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合理性一面。但是,货币经济的长足进展,也使人际关系愈来愈非人格化;文化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来愈淡漠、疏远乃至异化,文明成为威胁人的力量。他还认识到,劳动分工的发展,劳动者与其生产品处于异化状态,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因此他对人类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认为现代文明虽然解放了人,但社会的未来仍会把人禁锢在社会的功能之中,现实客观世界的发展仍将以人的精神的衰退为其代价。

齐美尔社会学理论中的唯名论、形式主义,方法论的个体主义思想和理解社会学思想的因素,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德国社会学家,其中包括M.韦伯、法兰克福学派的M.霍克海默等人。同时,通过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的介绍,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也对美国社会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8、帕雷托

帕雷托(Vilfredo Pareto ,1848~1923),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1848年 7月15日生于巴黎。1923年8月19日卒于瑞士塞利尼。早年学习自然科学。1868年在都灵大学获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从事过一段工程技术工作。1889年前后转向研究经济学。1893年任瑞士洛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906年后致力于社会学研究。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讲义》(1896~1897)、《社会主义体系》(1902~1903)、《政治经济学教程》(1906)、《社会学通论》(1916)等。

帕雷托的社会学思想主要来源于意大利传统的N.马基雅维里的社会理论和19世纪A.孔德、H.斯宾塞等人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他的社会学思想主要有 3方面的内容:①行动理论。主要涉及人的行动的非逻辑方面。他认为,人的大量行动并不是真正基于手段—目的理性模式,而是对人的情感或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人们总是有把自身的行动用各种类型的意识形态逻辑化、理性化的倾向,从而掩盖了人的行动的真实方面──它的非逻辑性和非科学性。社会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把行动的非逻辑性方面揭示出来。②精英理论。主要讨论社会分层和社会统治问题。帕雷托认为,在一个社会中,人的能力即体力、智力和道德是不相

7

等的,具有最高能力的人们构成了社会精英。社会精英有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两种类型。③社会系统理论。主要是研究社会的动态均衡问题。帕雷托认为,任何社会系统主要有4个方面的特征:经济生产力的水平、政治权力的分布状态、意识形态的性质、不平等的模式。如果社会系统的某一方面特征的变化是充分的,整个社会系统就将相应地发生变化,以达到一种新的均衡;如果社会系统的某一方面变化不充分,它就要受到来自社会系统其他方面的压力,使社会系统维持原来的均衡状态。

帕雷托全部社会学分析的理论前提,是他对残余物和衍生物的区分。他认为,残余物是指从社会活动中除去人们所有的理性想法之后,依然保留下来的那种东西,它是社会活动的常数;衍生物则表示观念、信仰、理论等意识形态系统,它们是派生的,是社会活动的变数。人们对非逻辑行动的逻辑化就产生出了许多衍生物。帕雷托认为,人的非逻辑行动、社会精英的不同类型、社会系统的不同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所具有的不同类型的残余物。 帕雷托的社会学思想对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9、帕森斯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1979),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生平与著作 1902年12月13日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斯。1920年入美国阿默斯特学院学习,1924年获文学士学位。后赴欧洲,先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曾受业于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门下;复又转往德国海德堡大学研究经济学与社会学,192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哈佛大学从事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先任哈佛大学经济系讲师,从1931年开始在

社会学系讲授社会学,1944年成为社会学教授,1946年出任新成立的社会关系系主任,1973年退休。他曾于1949年被推选为美国社会学会主席。1979年5月8日病逝于联邦德国。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社会学理论论文集》(1949)、《社会系统》(1951)、《关于一般行动理论》(与E.席尔斯等合著,1951)、《经济与社会》(与N.J.斯梅尔塞合著,1956)、《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1960)、《社会结构与人格》(1964)、《社会:比较观和进化观》(1966)、《现代社会的社会学理论》(1967)、《政治与社会结构》(1969)、《现代社会的系统》(1971)、《社会演化》(1977)、《社会系统与行动理论的演变》(1977)、《行动理论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