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专用讨论案例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非营利组织专用讨论案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徨??把概念变成现实的使命管理,对于民间组织来说仍然是一个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技能。我们可以应用什么策略和工具去实施?作为以职业谋生的员工和以做好事为荣的志愿者,如何能够将组织使命通过他们贯彻落实?如何落实和监测评估制定和完善后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志愿者管理体系?惠泽人在转向志愿服务能力建设的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步,就面临重重挑战。

五、自觉与德性:坚信、坚守和坚持使命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使命的意义也体现于组织的社会实践之中。此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让我们对“不抛弃、不放弃”的使命追寻有了更多的共鸣和理解。坚信使命,坚守使命,坚持使命,我们就能够获得使命带给组织的价值。

好的治理结构在惠泽人危机时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理事会监督着惠泽人项目开发方向和资金的合法使用,并为组织建设提供专业咨询与支持。在理事会的决策下,新的战略规划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关注志愿者及其组织的能力建设;同时发展政府、市场和NGO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志愿者培训师培养、课程开发和培训体系建设;将原有的社区心理服务项目孵化为社区志愿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专业服务促进其成为当地社区的志愿服务力量。

实践中,惠泽人逐步完善了更为清晰的使命描述:“致力于能力建设,让志愿者充满行动的力量,用志愿服务创新社会价值。”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见图4:惠泽人使命、战略目标和价值观)

坚信使命,惠泽人在理事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了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每周组织员工和核心志愿者学习和研讨惠泽人使命及战略规划,将使命融入到思想和行为之中;坚守使命,惠泽人与战略合作伙伴VSO共同开发了西部NGO的志愿服务能力建设体系,并在南都基金会的支持下与四川赈灾NGO合作,投身于赈灾志愿服务机制探索及其能力建设体系开发;坚持专业化发展,惠泽人接受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委托,合作开发中国扶贫志愿者管理体系;坚定信念,惠泽人最终成为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的志愿者培训合作伙伴和志愿者管理顾问,为奥运会志愿服务注入民间志愿力量;坚持使命,我们重新找回了社区志愿服务阵地,开发了新的政府购买合作伙伴,继续为更多的民间组织和志愿者搭建和疏通志愿服务的渠道与机制,各类型专业志愿者又重新聚集在惠泽人团队中,他们活跃在各自的志愿服务岗位上。

图4:惠泽人使命、 战略目标和价值观

图5:惠泽人2008年组织结构图

惠泽人从一个服务组织转型到支持组织,从2名志愿者发起人到拥有200多名志愿者的志愿者组织,再到6名全职员工和60多名较稳定志愿者的专业民间组织;从最初自投资金、自发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到自觉地根据使命战略规划开展项目工作和专业能力建设。如同孩子成长过程,我们单纯快乐,自以为是,幼稚无知,热情冲动,勇往直前,尝试失败,困惑不解,痛苦彷徨,期待明天;总是在关键时刻,我们得到了社会支持,同伴互助,能力建设,信念支撑;我们走过了与大多数NGO相似的组织发展之路:自愿与感性—自知与理性—自觉与德性。

民间组织要坚守公益使命,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还经常会遇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威胁。我们依靠什么去获得更多的信心和资源坚持下去?一年前,曾听到有的政府合作者说:“一个民间组织怎么能够与政府平起平坐?志愿者算什么东西?”令我们的志愿者伤心而去;一月前,一名经过惠泽人精挑细选并准备加入惠泽人队伍的准员工提出辞职,因为她在志愿服务中遇到了更适合的个人发展机会。惠泽人仍然面临着低薪多任务的员工不足窘境,生存还是使命始终困扰着现实中的每个人。一周前,惠泽人员工去地方税务局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手续,接待官员不但不相信这是非营利机构,反而声色俱厉地武断认定我们是营利企业。员工们困惑了: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公益使命?

六、在路上??

其实,我们仍然蹒跚在追寻使命的艰难道路上。2008年,中国南方的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唤醒了中国的志愿精神。然而,喷发的志愿激情受限于缺失的志愿服务机制和支持体系而难以发挥力量。这对于以推动中国志愿服务发展为己任的惠泽人来说不啻是个警示: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们有一个愿望:在全中国建立志愿服务中心联盟,为当地志愿者和社区架起信息和沟通的平台,为志愿者提供能力建设和社会心理支持,促进相关政策改善和资源共享,让每一个想志愿服务的人都有机会实践他/她的理想,让志愿精神传遍中国大地。

思考题:

1、何谓战略管理?何谓组织使命?两者之间逻辑关联如何?

2、何谓PEST分析方法,SWOT分析方法?尝试分析惠泽人组织。 3、说明战略管理过程或阶段?惠泽人的战略管理过程或阶段是怎样的? 4、战略管理在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应该发挥什么样作用? 5、评述惠泽人组织结构的变迁。

内部治理

从“非正式制度管理”到“正式制度管理”

-上海市徐汇区致康儿童康健园

一、非正式制度管理引发组织困境

上海市徐汇区致康儿童康健园是一家专为脑瘫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及住宿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办园目标是:努力创办能为更多脑瘫儿童服务的优秀康复教育场所,成为有中国特色的非营利组织。该园主要采用创办人吕舜玲女士独特的推拿技术与引导式教育相结合的康复方法,帮助脑瘫儿童建立自信、发挥潜能、实现自我。该园现有30个脑瘫儿童在园。从2003年创立至今,已有11个儿童出园,并正式走进了正规学校大门接受教育。

创立者吕舜玲女士自身是一位脑瘫患者。从开始懂事起,她就亲身体验并意识到了作为一个脑瘫患者在生活中所要经受的痛苦。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曾受到过无数的歧视。从那时起,她就已下定决心:无论会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尽力帮助脑瘫患者!在30岁的时候,她怀着“为脑瘫患者服务”的坚定信念,第一次自己走出家门,学习了相关课程,学习了中西方医药的相关课程。经过几年的大胆实践、融汇贯通,她总结出了一套针对脑性麻痹症人行之有效的推拿方法,为后来成立致康儿童康健园、帮助脑瘫儿童奠定了前期基础。

致康儿童康健园于2003年6月开始筹备,同年11月正式成立,吕舜玲女士担任院长。康健园成立初期,吕舜玲抱着一种服务于患者的态度,想把康健园办成一个患者的“家”。她把进园的脑瘫儿童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和宝贵的艺术品,亲自为他们作推拿。康健园成立初期招工困难,员工大部分是通过熟人介绍来的。吕舜玲对这些来之不易的员工倍加珍惜。她认为,这些员工和自己一样,都是怀着一份爱心而走进康健园的。因此,她对待这些员工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照他们,教育他们,从来没有训斥过他们,一切都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脑瘫儿童、对员工、对整个福利事业的热爱。与此同时,员工们也将吕舜玲视为自己的家长。园内上上下下在她的带领下就象是一个有“家长”的温馨大家庭。

但是,在2004年,就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内部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受吕舜玲信赖、统管康复部和推拿部的一位主管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随便不来上班了。这个主管是刚建园时经过熟人介绍来的,既是推拿部主管,又是掌握推拿技术的人。平时其他的员工是在她的示范下才完成推拿过程的。她走了,其他员工无法进行独立操作,在规定的推拿时间里只能抱着孩子坐在那里无事可做。而且这个主管在工作期间身为负责人,却不能以身作则,随随便便;凡是有管理能力、想做事的员工都被她管着、压着。没有几

天,园内谣言四起,相互猜疑、搬弄是非之事弥漫了整个康健园。一时间,整个园里无人做事,工作几乎陷于瘫痪。孩子的家长来探望时,看到康健园这个样子,也特别失望,都在考虑要不要把孩子继续放在这里。这给康健园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由于没有正式的招工合同,也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吕舜玲对她无可奈何,没有任何办法来惩罚那个主管,同样也没有办法去追索损失。

这次“主管擅离工作岗位”事件的发生让吕舜玲女士很是震惊。她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惊出了一身冷汗。“没有正式的管理制度!”“原来自己只顾照顾患者,爱护员工,想给他们一个家,却忽视了作为一个组织应该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她对此反思了好长时间。那个主管一个月没有来上班,以为吕舜玲会去请她。但是,吕舜玲始终没有去请她回来。因为吕舜玲认为,如果就这样去请她回来,那么在今后还会出现第二个这样随便的人和发生第二件这样随便的事!

在这一个月中,吕舜玲和康健园经历着巨大的考验和反思。“这个主管为什么会不打招呼突然不来上班?”“为什么她一个人走了会带来整个康健园的运行困难?”“如果走一个人就会出现信任危机,康健园怎么能生存得下去?”“康健园到底要靠什么来生存?”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吕舜玲和她的妹妹吕舜玫。她们首先想到的是:管理一个非营利组织不能像管理一个家庭一样主要靠个人感情、情面,而要靠正式的制度!在家庭里或许可以说走就走,但是在一个有着正式制度的组织中就不容许发生这样随便的事。她们想到的第二个问题是:要对员工开展培训。要为每个员工提供培训机会,让她们每个人都能独立承担起一份工作。想到的第三个问题是,在组织的内部一定要有一种文化理念作为组织的精神支柱。没有这样一种感召力,再强的组织也会涣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妹妹吕舜玫的亲自带动下,康健园在组织结构、组织管理制度上都作了调整,进一步明晰了组织结构,实行权力分管制度,做到权责明确;建立了民主制度、监督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评估制度及奖罚制度。正是这些正式制度挽救了康健园。

二、确立“理念—结构—制度”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模式

康健园从“非正式制度管理”向“正式制度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提出了组织的价值理念,在这一价值理念的支撑下建立了组织运行结构模式,在组织具体结构中建立了相应的制度,这些制度有:组织的文化制度、员工的招聘制度、奖罚制度、培训制度、民主制度、监督制度、组织的评估制度等,从而形成了“理念—结构—制度”这样三位一体的组织内部管理模式。

在吕舜玲和吕舜玫姐妹俩的倡导下,致康儿童康健园本着竭诚为脑瘫儿童服务的态度,提出了以“五心”为宗旨,以“诚信”、“合作”为表现的组织理念。这“五心”是:满怀的爱心、无微不至的关心、孜孜不倦的恒心、坚韧不拔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吕舜玲对此亲自作了解释:做非营利组织行业首先要有爱心,爱心是前提和必要条件,没有爱心就做不到以下的关心、恒心、决心和信心。在“五心”宗旨之下,要讲诚信与合作。员工首先要对孩子讲诚信,员工自己许诺过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其次要对孩子的家长讲诚信,言必行,让家长放心;要对社会讲诚信,为人民服务。合作指的是要有团队精神,在任何时候都要乐意与他人合作顺利完成任务,不以任何理由相互扯皮、搬弄是非、听信传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