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根据现行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财务状况表,可以计算出生产法增加值的总产出和收入法增加值。

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总产出=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本年应交增值税

中间投入利用总产出和收入法增加值倒推,即:中间投入=总产出-收入法增加值。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核算的基本思路 根据表6匡算的总产出、增加值和增加值率如下: 总产出

总产出=主营业务收入(302)-主营业务成本(303)+本年应交增值

税(402)=22976-19838+199=3337(千元)

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应付职工薪酬(401)=324(千元)

生产税净额=营业税金及附加(309)+管理费用中的税金(314)+本

年应交增值税(402)-补贴收入(324) =26+16+199-10=231(千元)

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211)=56(千元)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323)-投资收益(32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21)

+补贴收入(324)

=(-225)-8-6+10=-229(千元)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24+231+56+(-229)=382(千元) 增加值率

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100%

— 29 — =382/3337×100%=11.4%

(四)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计算办法

1.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表内容与说明

为直观说明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核算方法,设计如下例表:

表7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

表号:S603 计量单位:千元

指标名称 甲 一、年初存货 二、期末资产负债 流动资产合计 其中:应收账款 存货 固定资产合计 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其中:本年折旧 在建工程 资产总计 流动负债合计 其中:应付账款 非流动负债合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合计 其中:实收资本 国家资本 集体资本 法人资本 个人资本 港澳台资本 外商资本 三、损益及分配 营业收入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代码 乙 101 - 201 202 205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 301 302 本年 1 2137 9958 -1901 884 40862 67726 26864 2681 50820 53397 52479 53397 -2577 8000 8000 营业成本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中: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其中:税金 财务费用 其中:利息收入 利息支出 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投资收益(损失以“-”号记) 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入 其中:补贴收入 利润总额 指标名称 甲 代码 本年 乙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5 324 327 328 - 401 1 9573 9573 1324 1324 0 5843 8949 146 121 24 -82 5 -77 4535 记) 应交所得税 四、人工成本 25733 25728 应付职工薪酬(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 2.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核算方法与批发和零售业基本一致,但由于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没有应交增值税以及相关进出口业务,故增加值核算方法比— 30 —

较简单。

生产法=总产出-中间投入 总产出=营业收入

中间投入利用总产出和收入法增加值倒推,即:中间投入=总产出-收入法增加值。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核算的基本思路 根据表7中的统计数据,初步匡算该单位增加值如下: 总产出

总产出=营业收入(301)=25733(千元) 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应付职工薪酬(401)=4535(千元)

生产税净额=营业税金及附加(309)+管理费用中的税金(314)

-补贴收入(324)=1324+146-0=1470(千元)

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211)=2681(千元)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323)-投资收益(32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21)

+补贴收入(324)=(-82)-0-0+0=-82(千元)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4535+1470+2681+(-82)=8604(千元) 增加值率

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100%=8604/25733×100%=26.4% (五)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增加值计算办法 1.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

为直观说明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增加值核算方法,设计如下例表:

— 31 — 表8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

表号:X603表 指标名称 甲 一、年初存货 二、期末资产负债 流动资产合计 其中:应收账款 存货 固定资产合计 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其中:本年折旧 在建工程 资产总计 流动负债合计 其中:应付账款 非流动负债合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合计 其中:实收资本 三、损益及分配 营业收入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土地转让收入 代码 乙 101 - 201 202 205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 301 302 303 本年 1 44206 - 320388 29357 2992 4911 1918 986 172988 323381 217664 79566 217664 105717 23000 - 69603 营业成本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中: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其中:税金 财务费用 其中:利息收入 利息支出 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记)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记) 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入 其中:补贴收入 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 指标名称 甲 计量单位:千元 代码 乙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5 324 326 327 328 - 401 本年 1 38956 38956 5012 5012 2625 5956 368 -24 24 0 0 17078 300 100 17078 2610 1760 69603 应交所得税 600 四、人工成本 69603 200 应付职工薪酬(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 商品房销售收入 304 房屋出租收入 其他收入 305 306 2.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总产出、增加值主要利用普查的法人单位财务状况(X603表)资料计算。下面以表8数据为例说明总产出及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总产出

总产出=主营业务收入(302)-主营业务成本(308)-土地转让

收入(303)

— 32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