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填空题(复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工程材料填空题(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填空题

1、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发生的三个过程依次为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

2、对刃具钢的性能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高的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的红硬性。 3、α—Fe的晶格类型为体心立方晶格。 4、γ—Fe的晶格类型为面心立方晶格。

5、随着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 6、金属的结晶包括形核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

7、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其理论结晶温度,这种想象称为过冷。 8、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T称为过冷度。 9、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则晶粒越细小。 10、铁素体的力学性能特点是塑性、韧性好。 11、渗碳体的力学性能特点是硬度高、脆性大。

12、碳溶解在_γ-Fe__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13、碳溶解在_α-Fe__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 14、珠光体的本质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15、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为 P(或珠光体)。

共析钢的退火组织为 P(或珠光体)。

16、亚共析钢的含碳量越高,其室温平衡组织中的珠光体量越多。 17、在室温平衡状态下,碳钢随着其含碳量的增加,韧、塑性下降。 18、42CrMo中碳的平均含量为 0.42% 。

19、在铁碳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中,渗碳体相的含量是随着含碳量增加而增加 。 20、在退火态的20钢、45钢、T8钢、T13钢中,δ和αK值最高的是 20 钢。 21、共析钢加热到奥氏体状态,冷却后获得的组织取决于钢的冷却速度。

22、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A1~680)℃温度区间等温转变的产物是珠光体(或P) 。 23、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680~600℃温度区间等温转变的产物是索氏体(细珠光体)。 24、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600~550)℃温度区间等温转变的产物是托氏体(或极细珠光体)。 25、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550~350℃温度区间等温转变的产物是B上(或上贝氏体)。 26、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350~230)℃温度区间等温转变的产物是下贝氏体(或B下)。 27、亚共析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是 Ac3 + 30~50℃。 28、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是 Ac1 + 30~50℃。

29、钢经等温淬火可获得下贝氏体组织,使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性能。 30、淬火钢的回火温度越高,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越低。 31、淬火+高温回火称调质处理。

32、为改善钢的耐磨性能,常采用的热处理方法为:淬火 +低温回火。 33、为使钢获得高的硬度,应进行淬火加低温回火。P95

34、为使钢获得理想的综合机械性能,应进行淬火+ 高温回火。 35、为使钢获得理想的弹性,应进行淬火 + 中温回火。 36、钢的淬硬性随着C%的增加而增加。

37、淬火钢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韧性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显著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38、根据钢的热处理原理可知,凡使C曲线右移的因素,都提高钢的淬透性。 39、普通碳钢中淬透性最好的是含碳量为 0.77%或共析钢的碳钢。

40、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41、60钢牌号中“60”的含义是钢的含碳量为0.60% 。 42、40Cr钢牌号中“40”的含义是钢的含碳量为0.4% 。 43、38CrMoAlA中碳的平均含量为 0.38% 。

44、为使45钢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应采用的热处理是调质。 45、弹簧钢淬火后采用中温回火,可以得到回火屈氏体组织。 46、GCr15中碳的平均含量约为 1% 。 47、GCr15中铬的平均含量约为 1.5% 。

48、滚动轴承钢GCr9中碳的铬含量约为 0.9%左右。 49、T8中碳的平均含量约为 0.8% 。

50、为了改善碳素工具钢的切削加工性能,通常采用的预备热处理是球化退火。 51、T10钢锉刀,通常采用的最终热处理为淬火+低温回火 52、1Cr13中铬的平均含量约为 13% 。

53、3Cr13钢牌号中“3”的含义是钢的含碳量为0.3%。

54、钢的耐热性是指钢在高温下兼有抗氧化性与高温强度的综合性能。

55、1Cr18Ni9Ti是奥氏体不锈钢 ,需采用固溶处理处理,以获得单相奥氏体。

56、高速钢锭经锻造退火后的组织为珠光体,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二次渗碳体,淬火后再经多次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二次渗碳体

57、灰铸铁能否充分石墨化,主要决定于其碳当量和铸后冷却速度,一般而言,碳当量越高,越有利于石墨化,冷却速度越大,越容易形成白口 58、所谓巴氏合金是指铅基和锡基轴承合金

59、金属结晶时晶粒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其过冷度,一般可通过提高过冷度和变质处理来细化晶粒

60、热加工纤维组织的形成原因是单向变形造成变形后夹杂物沿变形方向呈流线分布,从而使其产生各向异性

61、普通钢,优质钢的区分是以其中 S 和 P 元素的原子的含量来区分的 S 含量高易使钢产生热脆性,而 P 含量高易使钢产生冷脆性

62、钢淬火时马氏体转变的转变量主要决定于其临界冷却速度,与其保温时间无关。 63、钢的淬透性决定于其成份,当加入除Co之外的合金元素时均能使钢的淬透性提高 64、马氏体的形态在两种典型,即强度高而韧性差的针片状马氏体和强度低而韧性高的 板条状马氏体

65、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热处理可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进行稳定化热处理可防止产生晶间腐蚀

66、常见的合金弹簧钢有 60Si2Mn ,其最终热处理工艺为淬火+中温回火,其最终组织为回火托氏体

67、钢进行扩散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枝晶偏析,进行再结晶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加工硬化

68、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化学成分和临界冷速

69、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含碳量,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量的多少主要决定于其临界冷速

70、要降低低冷轧钢板的硬度应进行再结晶退火,要消除合金铸件的枝晶偏析应进行扩散退火,要改善高碳钢的切加工性能应进行等温退火

71、常用弹簧钢的牌号有 60Si2Mn、65Mn ,其热处理工艺为淬火加中温回火 ,热处理后的组织是托氏体 72、耐磨钢ZGMn13进行水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碳化物,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从而保证

其具有高的耐磨性能

73、实际晶体中主要存在三类缺陷,其中点缺陷有空位、间隙原子等,线缺陷有位错, 面缺陷晶界等

7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得到单相奥氏体,进行稳定化处理的目的是防止晶间腐蚀

75、经正火处理能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经低温退火能消除高碳高合金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76、轴承合金的组织特点为在硬基体上分布有软质点,或在软基体上分布有硬质点 77、合金钢按用途可分为三类,即合金结构钢, 合金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 78、合金钢中常用的渗碳钢为 20CrMnTi(牌号),常用的调质钢为 40Cr,常用的刃具钢为 9SiCr ,常用的耐磨钢为 ZGMn13 79、铁有三种同素异构体在912度以下时为体心立方结构,在912度以上,1394度以下时 为面心立方结构,高于1394度而低于熔点时为体心立方结构

80、金属铸锭的组织常分为三层,即外层的细晶区,次层的柱状晶区和中心的等轴晶区

81、在合金钢的组织中,常见的间隙固溶体 F和A ,常见的间隙相有 P和 Ld,常见的间隙化合物有 Fe3C

82、在Fe-Fe3C合金组织中,一次渗碳体是指从钢液中析出的,二次渗碳体是指从 A 中析出的,三次渗碳体是指从 F中析出的

83在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中,常见的三个单相组织为 A,F,Fe3C ,常见的两个两相组织为 P,Ld

84、下列各材料的退火组织构成为:工业纯铁 F,亚共析钢 F+P ,过共析钢 P+Fe3CⅡ铸 P+Ld'+Fe3CⅡ白口铸铁为 Ld'+Fe3C 85、钢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及长大,残余渗碳体的溶解,奥氏体均匀化

86、钢加热奥氏化后,先淬入水中,再淬入油中,该淬火工艺通常被称双液淬火 87、钢淬火时所得马氏体的形态主要决定于其成分,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含碳量,马氏体量的多少主要决定于其临界冷却速度

88、钢的Ac3温度是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 89、碳素结构钢相对于合金结构钢而言,优点是冶炼、加工简单。缺点是:不能用热处理方法提高机械性能

90、纯金属的晶格类型主要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91、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一定的温度过冷度

92、金属的塑性变形是在切应力作用下,主要通过位错来进行的. 93、金属中的位错密度越大,则其强度越大,塑性越小 94、冷加工和热加工是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区分的 95、所谓`相'是指合金中的结构和成分相同的组成部分 96、合金中的基本相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类

97、按照溶质原子在溶剂中位置的不同,固溶体分为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 98、二次渗碳体只可能出现于碳含量大于 0.77 %的钢中,其形态是网状

99、铁碳合金的基本相中,塑性最好的是 A,强度最高的是 P ,硬度最高的是渗碳体 100、珠光体是指铁素体和渗碳体所形成的两相组织,其形态一般是层片状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