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北京的春节》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春节这一传统民俗节日,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然而对于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学生了解得不多,也因此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的字词句段,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

2.具体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激发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欲望与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引领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北京儿童歌谣》使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 播放完后提问:刚才所听的童谣是在描写哪个节日呢?生:春节。那今天我们继续跟随老舍先生去北京过春节好吗?(板书:北京的春节)

二、回顾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同学们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句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板书: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四、深入详写片段,体会表达方法。

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1.腊八。

(生1:我最喜欢腊八。因为这一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教师结合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进行指导点拨,让学生能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在要多吃几个饺子。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让学生体会到老舍先生用简练的语言,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正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所在。

2.除夕。

(生1:我最喜欢除夕,因为我觉得除夕很热闹。)(板书:热闹) 师: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除夕的热闹呢?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

生2:“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从这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除夕的热闹。

教师相机指导:从同学们找的这些句子中,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

生3:“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可以感受到除夕的热闹。(板书:喜庆)

师:老舍先生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

生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到课文中找作者描写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的句子来体会。

生2: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

师总结: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板书:轻松自在)

4.元宵。

教师指导:同学们在这一部分可以去文中找一找作者描写灯的语句,从中来体会元宵节的民俗。

生1: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生2: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教师提问: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可以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生3: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板书:又一高潮) 生4: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师小结: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一总的段落结构。

师总结:老舍先生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的内容,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北京春节与众不同的民风民俗,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板书: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五、揣摩重点词句,感悟思想感情。

师提问:再次通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和大家分享交流。

生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都要守岁。”

从这句话中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通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儿一宿,这叫“守岁”。

知识链接(“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能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能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生2:“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 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