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

现实生活及其所包含的客观意义,二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及其意义的认识和评价,以及伴随着这种认识和评价而发生的思想感情。美术作品的内容就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融合与统一。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美术作品的内容包括了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2)美术作品中的内容的构成因素: ⅰ.题材(艺术题材,06M):客观因素

题材是美术家在审美的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美术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一定的现实生活。

题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题材和素材。素材是美术家在进入创作活动之前的准备阶段所收集的原始材料。

在文艺理论中,对于题材的态度有两种倾向。“题材决定论”:以在作品中的题材的重要性和决定作用与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一样的为前提。“题材决定论”的视角是超越了审美界限的,因为它把艺术看成是一种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与人类社会生活及其意义紧密相连。但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容易使艺术成为统治者的工具。艺术家对某种题材的喜爱与偏好,不是因为外在的强迫和压力,而是艺术家自己的内在需要。所以“题材决定论”是否具有合理性是一个社会学方面的问题,因为它与一定的社会结构与组织秩序有关。

它在艺术学方面的错误是:首先不利于美术创作上“百花齐放”局面的形成;二是把题材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没有看到美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的认识和态度对题材具有重大影响。

“题材之间无差别论”:题材之间是没有差别的,或者说题材是不重要的。克莱夫·贝尔《艺术》,他认为再现艺术中对题材和故事情节的重视是非艺术的,只有形式及其自身所呈现出来的意味才是艺术的本体。在艺术理论中人们把这种看法称为“艺术自律论”。

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中,对艺术题材在艺术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有两种截然对立的立场,请你指出这两种不同立场的主要艺术流派,代表性人物,描述他们的理论主张,并对其给予评论和阐释。(07W)

ⅱ.主题(03M):主观因素

是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属于作品内容的主观因素。

没有主题,就没有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通过题材表现出来。 ⅲ.美术作品中的意义:

美术作品意义的第一个层次内在于每一种美术种类的物质材料之中;第二层次内在于作品形式的构成之中;第三层次是作品中物象、事件、情节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第四个层次是文化意义

21

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

(一是作品中的物象和情节自身的文化意义;二是指作品中所包含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以及当时社会生活中各种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2、美术作品的形式:

形式就是艺术表现,就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即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一定物质材料、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

(1)组织结构:内部形式

美术作品的组织结构是为美术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的主题思想服务的。也要服从题材的内在需要。

(2)美术作品的语言:外部形式

美术语言(艺术语言,05M)的最低层次是与美术的种类相关的物质材料;第二层次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的抽象“词汇”;第三个层面“形象词汇”,又分抽象形态和具体形态。

美术语言可分为写实语言、夸张的语言、隐喻的语言、象征的语言。 (3)形式美:

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与美术作品的意义,内部结构和外部形式即艺术语言都有关系。形式美具有特定的含义,它首先是指美术作品中,色彩、线条、形体、明暗、空间等美术语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组合。

从接受角度看,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是与主体直接的生理与心理感受相联结的。在对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进行审美判断时,愉快与不快的感受是无需反思性的思考就能获得的。实际上,主体对作品中的形式美的心理反应和感受本身就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

3、美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从创作角度看: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并不是内容先行、形式后生的推移过程,而是形式与内容从生活形态向艺术形态的同时推移、转换、生成的过程。从美术的创作过程看、形式与内容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而无先后之分。

(2)从接受角度看:

接受者对作品内容的把握,总是要先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和理解的过程才能达到。

(二)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1、意境与风格: (1)意境:

“意境”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大约形成于唐代,经王国维《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作品论述,遂成为中国美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美学和艺术学范畴。

22

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

所谓“意境”首先就是情与景的交融。

“思与境偕”是唐代文艺理论家司徒空提出来的。这意味着“意境”不仅只是情与景的融合,而且也是艺术家的思想、观念以及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这意味着,从主体方面看,“意境”中的“意”并非某种单纯的情感和情绪,而是情中有理,理中有情的。

清代画家兼理论家笪重光在《画筌》一书中将山水画划分为“实境”、“真境”和“神境”三种境界。

意境结构中的所谓情、理、气、格与境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也就是一个主体与客体、世界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在意境中,自我的隐显不仅体现着自我对世界的态度,也由此制约着不同的意境的创造。

在美术作品中,意境是通过客观物象来表达的。在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中,“虚实相生”就与创造作品的意境有密切的联系,如笪重光《画筌》中就把“虚实相生”与绘画艺术中的各种境界联系起来考虑。

(2)风格:

“风格”是一个从整体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作品总体倾向的艺术学范畴。与作品的形式与内容都有关系,从根本上说,它是使形式与内容以特定方式统一起来的一种核心力量。是作品的总体倾向和主要特征。

艺术家的风格。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把风格视为贯穿于作品与形式之中的“基因组”。 风格的差异性与创造性。 2、格调与品位: (1)格调(00M):

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

(2)品位:

与格调的差异:格调是一个从作品价值的两极把握作品不同属性的范畴,品位则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格调更多涉及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品位与作品的审美趣味,艺术追求和表达方式有更多的关系。

3、商品属性:

你认为美术的商品价值与美学价值之间是否存在着关系?为什么?(00W)

(三)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1、艺术美的来源:

艺术美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来自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是美术家对社会生活

23

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

和自然界的审美体验的物化形态。

2、艺术美的特征: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具有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统一性与普遍性,广泛的传播性、导向性与感染力,以及高于生活的独创性等特征。

接受论

一、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一)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

1、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首先,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虽然没有美术生产活动,没有美术作品的存在,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就没有对象。但同样,如果没有美术的接受与消费,美术创作与美术作品就都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的任务。

其次,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美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 第三,美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美术生产活动中。(德)伊瑟尔“隐含的读者”。 2、美术接受方式与美术的本质:

美术之所以是美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是与美术接受和消费联系在一起的;创作主体和作品与接受和消费主体构成了特定的对象性关系。

法国存在主义美学家萨特《为什么写作》,充分论证了读者阅读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从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出发谈到了接受者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

使美术作品的审美属性能呈现出来的特定接受方式和态度是审美态度,而审美态度就是对美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

3、美术接受是美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美术返回社会生活就内在与美术接受和消费的形式中,当艺术家的作品通过社会的传播中介而与广大的接受主体发生关系时,本身就意味着作品已返回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从接受的角度看,美术作品所构造的现实生活还仅是潜在的,它必须通过接收才能转换为现实。

(二)美术接受与美术作品

1、美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

第一层含义,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第二层含义是指美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02M),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理由之一,内在于美术作品中的美术家的情感、思想、气质等还没有被接受者感受、理解、体验和阐释的时候,它们还仅是一个潜在的存在物;理由之二,要用语言的有限性呈现、暗示对象意味的无限丰富性,这样就为接受者留有

2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