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而可持续发展是这个矛盾中的经济发展方面,社会发展方面与环境可持续方面的协调的结果。按(图1)的描述,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是很小的。除了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一套判断依据外,我们也可以从国外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然后把它们综合到符合我们国情的判断依据中。 一、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建设价值取向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城镇规划中,判断可持续发展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一个是以生态为中心的,一个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态中心论”以环境可承受和环境得以改善为前提来判断可持续发展,如决定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限度;“人本论”以满足当前人的需要但不损害后人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来判断可持续发展。两个不同的立脚点的差异之一是尺度不同:“生态中心论”的尺度是区域的或全球的,而“人本论” 的尺度是地方的,一个村,一个镇和一个城市。因此,发达国家城镇规划师在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去规划设计社区时,大都采取 “人本论” 的立场。

英国的《21世纪地方发展纲要》从四个方面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1. 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中,应当采取生态学的方式去考察社区,重新研究社区与它的背景的关系,如自然景观、生态系统、水和能源,等等。

2. 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中,应当尽可能强化地方社区的独立的和综合功能。一个地方对汽车的依赖会产生环境污染,交通设施使用的不平等,过量使用土地和能源,因此,避免地方社区在区域中的功能的衰退,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去规划设计社区的重要内容。

3. 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中,采用人的尺度、土地与空间的混合使用、人群的混合居住、维护地方的社会资本等基本准则。

4. 应当调动各方面积极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以致每个人都能负起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系统干扰的责任。

按照这些准则设计的社区有如下理想特征:在那里,有适当的住宅,工作机会、当地生产的农产品、稳定的能源和水源;不同年龄和收入的人们形成一个和谐的社区;人们在那里生活、工作、参与各类社区活动;大部分人在那里工作,不需要每天为了工作而长途奔波;所有的人都认为他们自己属于那里。

我们可以把这些描述解析为六大设计原则:

1、独立性:无论从技术上、社会上还是环境上讲,村镇居民的日常需要应当尽可能的在当地得到满足。例如,人们在村镇里能够得到就业或得到基本的社会服务,他们必然减少出行,

从而减少在交通上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混合性:应当在设计上给村镇里不同的社会阶层、经济收入、年龄特征的人们以选择的机会,包括出行方式、住宅、工作、服务和开放空间等,因此,居住混合,功能混合,适宜步行都是基本的设计手法。

3、 地方性:村镇规划与设计应当是顺其自然的,如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水系、生态系统、小气候的条件,不仅增加了每个社区的个性,也保护了环境。

4、 综合性:充分考虑人们在地方社区内的各种各样的空间联系,如公共场所使用的多样性,道路使用的多功能性。

5、 开放性:村镇规划与设计应当尽可能对未来开放,如公共建筑用途的变更,住宅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增容,多功能的开放空间。

6、 自我管理:村镇规划的决策应当放到尽可能低的层次去做。

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的规划师都认为小城镇规划,不同于大城市规划,因为小城镇以它周边的农村为背景,大量的自然要素要加以综合考虑。他们认为小城镇的八大形体特征如下: ? 非农业使用的土地叠加在至少10倍于它的自然开放空间上; ? 人的尺度与乡村自然尺度的巨大反差;

? 乡村空间基本保存着原有自然地理形态和多样性的相互联系; ? 土地和空间的非农业化会对生态循环链发生影响;

? 开放空间与其它使用在土地分配上的比例和在空间布局上的存在特殊规律; ? 小城镇居民的资源供应能力和废物吸收能力是确定的; ? 农业用地的保护与对农业用地调整的生态约束; ? 小城镇居民点自然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混合。

城市规划并不涉及这八大特征,而这八大特征是我们在作小城镇规划和设计时不能不考虑的。当然,我们可以忽略它们,而按城市规划去作,那么,后果是什么呢?我们失去了农业生产空间,失去了自然的开放空间,失去了良性的生态循环链,失去了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失去了小城镇居民点的各种自然特征,失去了小城镇地方文化特征;小城镇是以巨大的和多样性的乡村自然空间为依托而存在的,最终,我们会失去小城镇本身,什么也没有给后人留下。 发达国家的规划师反对用城市规划的方式去指导小城镇规划,意味着让小城镇保留一种比高人口密度和污染的大城市更优越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这不是乌托邦,而是发达工业国家正在进行之中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仅以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这些土地面积近似于中国的发达工业国家为例,便可以看到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

发达国家的规划师反对用城市规划的方式去指导小城镇规划,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拒绝城市规划的技术和手段,相反,它仅仅意味着在规划小城镇居住区的形体时应用城市规划和设计手段,同时,还必须再加上对乡村自然开放空间、乡村自然尺度、乡村自然地理形态及其联系、乡村生态循环链、乡村生活与生产的混合等因素的考虑。事实上,设计小城镇就是在规划和设计区域:居住区本身和它的周边环境。因为,小城镇居住区位大于它的面积两位数以上的区域;小城镇居住区得以维持的基本自然资源直接来自它的周边区域,而它消耗掉的能源和物质几乎全部排放到它的周边区域,并依赖于大自然去消化吸收它;小城镇居民与他们区域内数以万计的物种共存;小城镇居民的生理健康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周边环境的健康,而不是药物。小城镇居民的心理健康,如邻居间的认同感、友好感、依赖感和安全感,与自然开放空间所形成的屏蔽息息相关。 二、乡村规划的价值取向

如果小城镇居住区没有集中的污水排放地和集中的垃圾填埋点,必然导致小城镇居民丧失赖以生存的卫生的水和空气;任意改变小城镇的某些土著物种,甚至于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其它土著物种失去生存空间,进而使这个居民点的健康状况恶化;在用材和空间上不加选择的“硬化”道路,可能阻截了生态循环链,至少改变了水源在小城镇区域内的涵养;不考虑自然环境的供应和消化能力,拆村并点,可能既使被[非法内容]村的物种“营养”不足,又使被扩大的居民点的物种 “营养” 过剩,即自然生态失衡;小城镇住宅的高层化必然导致整个小城镇在区域上永远地丧失它特有的风貌;一条穿小城镇而过的过境公路可能摧毁社区內部的社会交往空间,至少使居民丧失了某种安全感,即社会生态失衡。总而言之,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城市规划的一般模式,人为地营造小区,造林造园,“改天换地”,而应当发展一套兼顾到自然的乡村规划设计原则和技术。这不仅是现有小城镇经济可以承受的,也为后人在更好地认识自然下的再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发达国家的规划师把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的根本价值取向概括五点: 1、维持自然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 服从和不割断自然生态过程 ? 保持原始的自然地貌 ? 保持自然物种的多样性

2、保证大自然可以完全吸收我们产出的废料 ? 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 把我们的消耗变为其它物种的营养,被其它的生物物种消化

? 使我们的消耗在物理或化学上被自然吸收 3、阻止人为的灾难 4、满足人的社会需求 5、全体居民的参与

发达国家的规划师把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的特征概括为四点:

1.小城镇规划与设计是以对这个镇的详尽研究为基础,并且,设计本身直接与特定环境和居民相关,所以,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的规模不会太大。

2.小城镇规划与设计要求我们能敏锐地察觉出这个镇的的细微末节,追踪考察现有或将要实施的设计对环境的影响,据此来决定在生态上最完美的设计。这样,小城镇规划与设计依赖于对镇内和对镇域里的生态系统所及区域的细致的观察。

3.因为我们是在设计若干个活生生的过程,在满足我们自身需要的同时,也要尊重所有其他物种的需要,于是,小城镇规划与设计是与自然相协调的设计。

4.与其说我们在设计小城镇,不如说我们在恢复自然本身。小城镇的布 局形式已经由自然地貌决定,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通过规划设计让自然的生机是可以看得见,使我们的环境具有灵气。

第三节 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

我们有2.2万个集镇、近2万个建制镇,320.7万个自然村,63.4万个村。有10亿人口在那里居住、工作和生活。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有些村镇已经被城市蔓延所吞没,没有了特性,甚至还染上了“城市病”,不过,大部分村镇仍处在十字路口,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时髦的标签,可持续发展理论也不是一个没有具体内容的空中楼阁。在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可持续场地设计便是可持续发展一般理论在城市规划领域里的具体化。在发达国家,土地使用规划、土地开发和土地维护都离不开可持续设计,即使仅仅是修复和重建建成区,也离不开可持续设计。他们认为,必须维护和改善场所,包括那里的植物和动物、土地和水。不疲倦地维护和改善已经开发了的场用是保持健康环境的基本机制。 一、场所的选择

场所的选择是可持续设计的第一位的任务。Ian McHarg (1969) 第一次提出了场所清单和环境设计的叠加方法。一旦我们做了这种叠加,敏感区域和对环境产生影响最微弱的选择便在地理上展露出来。按照Ian McHarg的意见,在场地选择上应该考虑以下因素:承载力、密度、气候、坡度、植被、自然灾害、接近自然和文化的资源、能源与设施。

接下来,便是场所的可持续设计了。目前使用比较频繁的可持续设计“食谱”(Cooking Manual)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