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

1.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联合爱国华侨,成立兴中会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武昌起义

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2.1905年8月,日本东京记者报道了一个中国政党成立的重要会议,他报道的内容不应该包括( ) A.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B.宣布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C.决定创办《民报》 D.提出了“三民主义”

3.下列刊物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 .万国公报 B .知新报 C.时务报 D.发报

4.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著作是(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歌谣反映了( ) A.太平天国时期推翻清朝统治的目标 B.戊戌变法时期实现变法图强的愿望 C.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 D.五四时期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要求

6.同盟会成立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开展武装起义放在了首要地位,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下列武装起义中,孙中山亲自组织领导的有( )

①绍兴起义 ②镇南关起义 ③安庆起义 ④广州黄花岗起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当1911年革命到来时,……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并在学生和士兵中做了有效的工作。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文中的“兵变”是指( ) A.戊戌政变 B.武昌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火烧圆明园

8.同盟会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说:“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后来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民主主义成了正统”与近代哪一人物有关?( )

A.康有为 B.李鸿章 C.孙中山 D.毛泽东 9.以下能达到右图效果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0.某班同学举办辛亥革命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 A.东京 B.武昌 C.广州 D.南京

11.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 A.公元1912年 B.公元1918年 C.公元1919年 D.公元1920年

12.武汉、南京、夏威夷檀香山和东京等地都将举办辛亥革命百年庆典活动,下列关于各城市的庆典理由搭配错误的是( )

A.武汉——武昌起义爆发 B.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 C. 南京——孙中山诞生 D. 东京——同盟会成立

13.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尊奉孙中山为国父。这是因为孙中山( ) A.领导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C.领导新文化运动,促成了思想解放潮流 D.领导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14.右图清帝的退位,从此民国取代帝国,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

A.1911年12月 B.1912年1月 C.1912年2月 D.1912年3月

15.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 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共和制 C.推翻封建制度 D.建立君主立宪制

16.电视剧《孙中山》(右图)记述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三十多年的革命生涯。假如你是编剧,你会选择下列哪些他直接参加的活动作为题材( ) ①成立兴中会 ②组建同盟会 ③发动武昌起义 ④建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主要障碍有( )

①国民党 ②国会 ③《临时约法》 ④清王朝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为此孙中山进行的斗争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19.由梁启超起草,蔡锷派发的《中华民国讨逆军檄告天下》开篇写道:“中华民国讨伐逆军为檄告事:慨自晚清失政,国命阽危,我国民念竞存之孔艰,痛沦胥之无日,共倡义举,爰建共和……”此文所檄告的是违背“共和”之逆的( )

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冯国璋

20.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案 ④袁世凯称帝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④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0分,第21题16分,第22题18分,23题16分)

21.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1)孙中山先生在《国事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请你把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编制成大事年表。 年代 1894 1905 1912 事迹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规定:中国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以及宗教信仰等自由;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2.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群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 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住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什么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他的哪些理想目标?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

23.20世纪是决定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100年。为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人民走上了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南京临时参院成立大会 B.民报 C.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D.武昌起义

(1)以上反映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重新排列这些图片的顺序。(在下面方框内按事件先后顺序填上图片下的字母代号)

(2)A事件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哪一政权的成立?它的成立实现了哪一革命目标?

(3)B是哪一政党的机关报? D反映的起义,结果如何?

(4)C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A 解析: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孙中山28岁那年是1894年,这一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且孙中山并未直接参与;戊戌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

2.D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的概况,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905年”、“东京”和“中国政党”等信息,判断该大会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在大会之后,因此选D。 3. D 解析: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世纪第一个十年”。A、B、C三项代表了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只有D项创办于20世纪初,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 4.B 5. C 6.C

7.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分析有效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等信息联想到武昌起义。

8. C

9.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从图片信息来看,该事件最终的结果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分析选项, 辛亥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故 C 正确。 10. D解析:“缔造共和”意为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1.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判断能力。1912年为民国元年,由图中证书“民国八年七月”,可推断该毕业证书颁发于1919年。

12. C 解析:孙中山是广东香山县人,他曾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以C项搭配错误。

1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是领导了辛亥革命并且建立了中华民国,所以B正确。

14.C 15. B 16.D

17.C 解析:袁世凯复辟帝制,要废除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成果——国会和《临时约法》,当时国民党参加竞选,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袁世凯掌权时,清政府已灭亡,所以C符合题意。 18.B 19.A 20.C

21.答案:(1)(6分) 年代 1894 1905 1912 组织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事迹

(2)三民主义(2分)。(3)《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4分)(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发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4分)

22.答案:(1)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制。(2分)因素:欧美共和制的影响(或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2分)

(2)不足:不关注民生。(2分)主张:民生主义。(2分) (3)目标:创立民国。(2分)主义:民权主义。(2分)

(4)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或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4分)

(5)表达了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进步的愿望(或表达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2分) 23.答案(1)B——D——A——C。(4分)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分)。目标:创立民国。(2分)

(3)中国同盟会。(2分)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各省纷纷响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2分) (4)衰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革命失致。(4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