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医诊断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但寒不热;里热证的寒热特征是但热不寒;半表半里证的寒热特征是寒热往来。

6.湿温发热的特点是午后热甚,身热不扬;阳明腑实发热的特点是日晡潮热,大便干结;余邪留伏发热的特点是夜热早凉;脾虚运化失常而汗出的特点是手足心汗出;胸痹的临床表现是左胸憋闷疼痛;肝郁气滞的临床表现是胸胁胀痛;气滞致痛的表现是窜痛;阴精不足致痛的表现是空痛。

7.两侧头痛属于少阳经病;头连项痛属于太阳经病;真心痛的临床表现是胸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冷;胸痹的临床表现是左胸前去憋屈作痛,时痛时止;肺痈的临床表现是胸痛,壮热,咳吐脓血腥臭痰;肺痨的临床表现是胸痛,颧赤盗汗,午后潮热;肠痹或肠结的临床表现是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腹胀、呕吐、便闭;腹部脏器穿孔的临床表现是全腹痛,有压痛及反跳痛;腹部结石的临床表现是脐外侧及下腹部突然剧烈绞痛,向大腿内侧及阴部放射,尿血。 8.头痛绵绵,过劳则甚的临床意义是气虚头痛;头痛眩晕,面色苍白的临床意义是血虚头痛;行痹的临床表现是四肢关节游走窜痛;寒痹的临床表现是关节疼痛剧烈;实邪闭阻气机疼痛的特点为胀痛;湿邪困遏气机疼痛的临床表现是重痛;阴虚证胸痛的特点是胸痛潮热,咳痰带血;邪热壅肺胸痛的特点是胸痛,壮热,面赤,喘促鼻扇;肝火炽盛的临床表现是胁肋灼痛,面红目赤;肝气郁结的临床表现是胁肋胀痛,太息易怒;胃脘冷痛过的临床意义是寒邪犯胃;胃脘灼痛的临床意义是胃火炽盛。 9.头晕昏沉,痰多苔腻的临床意义是痰湿内阻;头晕目眩,倦怠乏力的临床意义是气虚血少;嗜睡的临床意义是肾阳虚;失眠的临床意义是营血亏虚;不易入睡的临床意义是心肾不交;失眠时惊的临床意义是湿热中阻;燥热津伤,其口味是口涩;寒水上泛,其口味是口咸。 10.湿热蕴脾,运化技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是厌食油腻,脘闷呕恶,便溏不爽,肢体困重;肝胆湿热,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的临床表现是厌食油腻,胁肋灼热胀痛,口苦泛恶;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属阴虚便秘;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而燥,脉沉数者,属热结便秘;热结伤津证口渴的热点是口渴喜冷饮;瘀血内阻证口渴的特点是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11.阴虚内热证口渴的特点是咽干口燥,所饮不多;饮停胃中证口渴的特点是口渴,饮水即吐;厌恶食物或恶闻食臭,称为厌食;食欲旺盛,食后不久即饥饿者,称为消谷善饥;肝胃郁热证的口味可见口中泛酸;脾胃湿热证的口味可见口甜黏腻;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是久泻不愈,大便滑出不禁;脾虚中气下陷证的临床表现是肛门重坠,甚则脱出;阴寒内结便秘的临床表现是大便秘结,肢冷身凉,脉沉迟;黎明腹痛作泻,泻后痛减,完谷不化的临床意义是命门火衰;腹痛泄泻,脘闷嗳腐,泻后痛减的临床意义是食滞肠胃;小便不畅,点滴不尽者,称为余沥;小便不畅,点滴不出者,称为闭证;月经过多,色淡质稀的临床意义是气虚;月经过少,腰酸乏力的临床意义是精血亏虚。

12.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的临床意义是气滞;经前或经期小腹刺痛拒按的临床意义是血瘀;小腹冷痛,遇暖则减的临床意义是阳虚寒凝;寒湿下注多见的临床表现是白带;湿热下注多件的临床表现是黄带。

第六单元 脉诊

1.脉诊的“寻”法是指用力不轻不重按寸口;根据《灵枢。终始》篇中的人迎、寸口诊法,若人迎大于寸口脉4倍者,称为外格;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三部诊法是指诊寸口、太溪、趺阳;遍诊法首见于《内经》;“有神”之脉象的临床表现是有力柔和;医生手指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以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切脉指法中,不轻不重,委曲求之,称为寻;受气候的影响,平脉在夏季的临床表现是稍洪。 2.“有根”之脉象的临床表现是尺部沉取有力;“有神”之脉象的临床表现是柔和有力;三部脉举按均有力的是实脉;濡脉与弱脉的临床表现不同之处是脉位浮沉;不主气血两虚证的

脉象是缓脉;气滞血瘀的痛证可以见到的脉象是涩脉;与饮食停滞无关的脉象是结脉;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其脉是促脉;肝胆病常见的脉象是弦脉;既主疼痛又主痰饮病的脉象是弦脉;具有脉形细特征的一组脉象是微、弱、濡脉;不属于弦脉临床意义的是血瘀;绷急弹指,如牵绳转索的脉象是紧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的脉是虚脉;结、代、促脉的共同特征是脉来时有一止;数脉的特征是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具有脉体阔大,来盛去衰特点的脉象是洪脉;浮而细软无力的脉象是濡脉;具有沉细无力特征的脉象是弱脉;主惊恐、跌扑损伤的脉象是代脉。

3.不属于涩脉主病的是气虚;下列各项,不属于结脉临床意义是宿食;不属于代脉临床意义的是痰浊;具有极细极软,似有似无特征的脉象是微脉;缓脉的临床意义是湿病;代脉的脉象特征是迟而时止,止有止有定数;湿邪为病时的脉象是细脉;痰饮证的脉象是弦脉;促脉的临床意义是阳盛实热;弦脉的脉象特征是如按琴弦;濡脉与弱脉的相同特点是细而无力;迟脉的临床意义是寒证;脉象表现为左寸脉洪数的是心火亢盛;三岁以下小儿,平脉可见一息六七至;健康人不会出现的脉象是微脉;不会出现迟脉的是痰热证;不会出现数脉的是阳气将绝。

4.虚脉的脉象特点是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弱脉脉象特征是沉细虚;不会出现滑脉的是阴虚火旺证;气滞血瘀的脉象是涩脉;濡脉的脉象特征是浮而细软;邪热内结的脉象是迟脉;气滞血瘀或精伤血少的脉象是涩脉;风寒表证最常见的脉象是浮紧;不属于阳虚之脉的是促脉;不属于促脉临床意义的是寒邪凝滞;弦脉的脉象特征是端直以长;促脉的脉象是脉来数而时止,止无规律;具有缓而有歇止,止无规律特征的脉象是结脉;脉位表浅的脉是濡脉;既主寒证,又主热证的脉是迟脉;不属于虚证脉象的是动脉。

5.不见于正常人的脉象是濡脉;不属于痰饮脉象的是濡脉;濡脉与弱脉的共同特点是细而无力;不属于涩脉临床意义的是湿阻;微脉具有的脉象特征是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主痛的脉象是紧脉;节律不整齐的脉象是促脉;阳明气分热盛的脉象是洪脉;不属于虚脉类的脉象是紧脉;不属于实脉类的脉象是濡脉;脉型宽大,来盛去衰,脉位偏浮,滔滔满指,呈波涛之势,此脉是洪脉;不属于涩脉临床意义的是阴寒内盛;濡脉的脉象是浮而细软;濡脉的临床意义是虚证;洪脉的临床意义是气分热盛;弦脉的脉象是脉气紧张,端直而长;不属于弦脉临床意义的是湿证;滑脉的脉象是往来流利,应指圆滑;不属于实热证脉象的是紧脉;细脉的脉象是脉体如线,应指明显;微脉的临床意义是阴阳气血俱虚;弱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极软而沉细;以脉宽为主要特征的脉象是洪脉;脉来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的脉象是指促脉;脉率迟缓,时见一止,止无定数的脉象是指结脉;不属于代脉临床意义的是食滞。 6.结脉、代脉、促脉的共同点是脉来时止;脉沉细,应指无力的脉象是弱脉;不属于虚证脉象的是洪脉;不属于痰饮脉象的是数脉;外邪侵袭肌表,卫阳抗邪于外时的脉象是浮脉;实邪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时的脉象是沉脉;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时的脉象为沉脉;寒邪侵袭人体,因遏阳气,导致心动缓慢,气血凝滞,脉流不畅的脉象是迟脉;阳气亏虚,心阳不振,无力鼓动气血,脉流不畅时的脉象是迟脉;邪热亢盛与糟粕相搏,热实互结时的脉象是迟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脉管不充,亦无力鼓动时的脉象是缓脉;湿邪阻遏脉道,气机被困,脉管驰纵,脉来怠慢不振的脉象是缓脉;实热内盛,或外感病邪亢盛是的脉象是数脉。

7.病久阴虚,虚热内生时的脉象是数脉;若人体气血不足,为满足人体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需要,心气勉力行之时的脉象是数脉;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管,脉管充盈度减少时的脉象是细脉;气血亏虚,脉管不充且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时的脉象是细脉;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时的脉象是实脉;阳明气分证,邪热亢盛,充斥内外时的脉象是洪脉;胃气败绝时的脉象是弦脉;气血两虚,无力推动血行,脉管松弛时的脉象是虚脉;脉管受湿邪阻遏,气血运行不利时的脉象是细脉;以按之欲绝,似有似无为主要表现的脉象是微

脉;痰湿留聚或食积时的脉象是滑脉;肝胆疾病中的脉象是弦脉;气滞血瘀,阻滞脉道时的脉象是涩脉;精伤血少时的脉象是涩脉;阴盛气结,脉气凝滞时的脉象是结脉;气虚而致脉管不敛,无力推动血行的脉象是濡脉;湿困脾胃,阻遏阳气,脉气不振时的脉象是濡脉;气血虚衰,脉气不续时的脉象是结脉;阳盛实热,脉来急数,脉气不相顺接时的脉象是促脉; 8.气、血、痰、食等有形实邪停滞时的脉象是促脉;脏气衰败,脉气不相顺接时多见的脉象是促脉;脏气衰败,元气不足时的脉象是代脉;寒邪侵袭机体,正气未衰,正邪相争剧烈时的脉象是紧脉;痰饮内停时的脉象是弦脉;寻法是医生手指用力从轻到重,按至肌肉,并调节适当指力左右推寻;按法是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时筋骨体察脉象;举法是医生用轻取的指法取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的脉象是虚脉;具有脉搏无力特点的脉象是弱脉、濡脉、虚脉;洪脉、浮脉、濡脉;紧脉的买系那个特征是脉来绷急,状如绳索。

9.里证的脉象是沉脉;食积内停的脉象是滑脉;痰热内停的脉象是滑脉;实脉的脉象特征是举而充实而有力;洪脉的临床意义是邪热亢盛;濡脉的临床意义是湿邪困阻阳气;紧脉的临床意义是阴寒阻碍阳气;无神之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散乱,脉律无序;无胃之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无根之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虚脉的临床意义是气血两虚;微脉的临床意义是阳衰气少;突然大出血时的脉象是浮大中空;长期慢性出血,导致气血不足的脉象是浮而细软;脉象浮而细软,是浮脉。

第七单元 按诊

1.按肌肤尚温,汗出如油,脉躁疾无力的临床意义是亡阴证;按肌肤干瘪的临床意义是津液不足;腹部肿块,痛无定处,时聚时散者称为瘕聚;腹部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是癥积;久病肌肤枯涩的临床意义是气血两虚;以指掌稍用力寻抚局部的方法称摸法;诊断疼痛虚实的方法是痛处喜按或拒按;以手指用力按压局部的手法称为按法。

2.不属于按诊内容的是诊皮肤颜色;腹大如鼓,按之如囊裹水者是水鼓;尺肤诊病中,尺肤凉而脉细小的临床意义是气虚证;气鼓的临床表现是腹部胀大,叩击如击鼓之膨膨然;脘腹各部的划分,脐上部分称为大腹;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是宿粪;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轻者属于热在表;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的临床意义是阴证;按尺肤凹而不起的临床意义是风水;腹部高度胀大如鼓,称为鼓胀。

3.腹部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的临床意义是血分;腹部肿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的临床意义是气分;皮肤无汗而灼热的临床意义是里热证;身灼热而肢厥的临床意义是真热假寒证;里热证的临床表现是手心热甚于额上热;表热证的临床表现是额上热甚于手心热;寒证的临床表现是手足俱冷;虫积的临床表现是腹中结块,按之聚散不定,或形如筋状久按转移不定;精血不足的临床表现是尺肤粗糙,如枯鱼之鳞;泄泻少气的临床表现是尺肤凉;热证的临床表现是尺肤热甚;痞的临床表现是心下满,按之柔软无压痛;聚的临床表现是肿块时聚时散,痛无定处。

第八单元 八纲辩证

1. 不属于八纲范畴的是标本;表证的临床表现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表证

多见于外感伤病期;属于表证辩证要点的是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脉浮;不属于表证临床表现的是咳嗽吐痰;属于里证辩证要点的是见于外感疾病中、后期阶段;对里证认识正确的是多见于内伤杂病;表证与里证的辩证要点是脉浮与脉沉。 2. 半表半里的特有表现是胸胁苦满;“寒热”的鉴别要点是对寒热的喜恶;热证的辩证要

点是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寒证的临床表现是舌淡,苔白而润;不属于热证临床表现的是面白尿清;热证的舌像表现是舌红苔黄腻;热证的脉象表现是数脉;不属于寒证与热证鉴别要点的是头痛与不痛;虚证的临床表现是久病势缓;不属于实证的临床表

现的是五心烦热。

3. 不属于虚证临床表现的是腹胀满不减;不属于实证辩证要点的是久病;不属于虚证和实

证鉴别要点的是汗出的有无;不属于阳证表现的是舌淡胖嫩;阳虚证的临床表现是畏寒肢冷;阴虚的临床表现的是两颧潮红、五心烦热;阳虚证的舌象表现是舌淡胖苔白滑;阳虚证的临床表现是畏寒喜暖;亡阳汗出的临床表现是冷汗淋漓;不属于亡阴临床表现的是神情淡漠。

4. 亡阳的临床意义是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不属于亡阳证临床表现的是面赤舌

干;不属于“证候相兼”的是表寒证;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关系,可以表现为表寒里热证、上热下寒证、里虚表实证;寒证化热的临床意义是阳气旺盛;热证转寒的临床意义是邪气过盛,耗伤正气;证候真假的所谓“真”主要是指与疾病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证候真假常出现于疾病的危重阶段;真寒假热证的临床意义是阴盛格阳;不属于真寒假热证临床表现的是口渴而喜饮。

5. 表证的临床表现是新起恶寒发热;里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下利清谷;辨别表证与里证的

依据是是够恶寒发热;辨别寒证与热证的依据是是否小便清长;实热证汗出的临床特点是蒸蒸汗出;阴虚热证汗出的临床特点是睡时汗出;患者胸腹胀满,按之疼痛,腹满不减,其临床意义是实证;患者胸腹胀满,按之不痛,腹满时减,其临床意义是虚证。

第九单元 气血津液辩证

1. 气虚正的临床意义是机体气生成不足,消耗太过;不属于气虚正临床意义的是五志过极;

不属于气虚证临床表现的是畏寒肢冷;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是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发力;气陷证的临床表现是脘腹坠胀;不属于气不固证临床表现的是脱肛;气逆证的临床表现是咳嗽频作,呼吸喘促,呃逆,嗳气不止,或呕吐、呕血;气滞证的临床表现是胀闷疼痛。

2. 不属于气滞证临床表现的是痛处按之有形;不属于血虚证临床表现的是肢体浮肿;血瘀

证的临床表现是刺痛;不属于血虚证临床意义的是气机不调,升降失常、两颧潮红;血虚证的辩证要点是颜色淡白,脉细;血虚证的临床表现是颜面、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不属于血瘀病因的是阴虚;血瘀证面色的临床表现是面色黧黑;不属于血瘀证疼痛临床表现的是时轻时重。

3. 不属于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是手足发麻;不属于血热证临床表现的是月经量多色淡;属于

血寒证的是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