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医诊断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查,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第二单元 望诊

1.得神表现:目光精彩,神志清楚,面色荣润,呼吸调匀;失神表现:目无精彩,形羸色败,呼吸微弱,神志昏迷;假神表现:言语不休,突然颧赤如妆,目光突然转亮,突然能食,神志突然转清,其临床意义是精气衰竭,虚阳外越;神气不足的表现是精神不振;精亏神衰失神表现的是动作艰难,呼吸气微,肌肉瘦削,面色无华;区别假神与病情好转的最主要依据是局部症状好转与整体病情恶化不相符合;病人表现为假神的临床意义是精气衰竭,虚阳外越;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属于癫病;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属狂病;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其临床意义是痰气郁结,蒙蔽心神;属于痫病表现的是突然昏倒,口吐涎沫;邪盛神乱失神表现的是撮空理线,循衣摸床,两手紧握,高热神昏;病人言语失伦,瞳神呆滞,面色晦暗,反应迟钝属于失神;午后颧红的临床意义是阴虚内热;小儿鼻柱、眉间及口唇四周青紫的临床意义是小儿惊风。

2.黑色所主病证是寒证、水饮、瘀血、肾虚;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的临床意义是瘀血;脾胃气虚的面色表现是面色萎黄;满面通红的临床意义是邪热亢盛;阳气暴脱病人的面色表现是面色苍白;面色青:寒证,痛证,血瘀,惊风;病人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多属于血虚;病人面色白虚浮多属阳虚水泛;阳气暴脱的病人多表现面色苍白;面色白见于亡阳证、血虚证、阳虚证、气虚证;面黄虚浮见于脾虚湿蕴;面目一身俱黄、色鲜明如橘皮色的是阳黄;出现面黄的是阴黄、脾虚湿蕴、阳黄、脾胃气虚;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可见于戴阳证;面赤的临床意义是肝火上炎、阴虚证、戴阳证、实热证;面色黄而无华,两目不黄属于萎黄;肾精久耗,阴虚火旺病人的面色可见面黑干焦;人的面色随着四季时令的不同而变化,按照五行理论,夏季面色应稍红;根据阴阳五行和脏象学说理论,五脏应五色,白色内应肺;病色:晦暗枯槁,鲜明暴露,不应时应位,某色独见;常色:面色红黄隐隐,面色明润含蓄,面色长夏稍黄,面色隐约微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的是主色与客色;面现青色的临床意义是寒凝气滞,经脉瘀阻;出现戴阳证的临床意义是虚阳外浮;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属于白色主病的是夺气、寒证、脱血、虚证;青色跟黑色共同所主之病证的是寒证;虚证病人少见满面通红。

3.形盛气衰的表现是体胖食少,神疲乏力;病人卧时向外,躁动不安属于阳证;病人但卧不能坐,坐则晕眩属肝阳化风;不会导致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的是水气凌心;病人肢体软弱,行动不便属于痿病;病人体胖能食,肌肉坚实者多为形气有余;阴虚的表现是形瘦颧红,皮肤干皱;形瘦食多属胃火亢盛;胃火亢盛可表现为形瘦能食,舌红苔黄;不耐久站,欲倚他物多见气虚血衰;肺气壅盛多表现为坐而仰首;卧不能坐,做则眩晕多为脱血夺气;坐而喜俯者多为体弱气虚;阳证、热证、实证表现为卧时面常向外,身轻自能转侧;阴证、寒证、虚证表现为卧时面常向内,身重不能转侧;“肥人多痰”是指形盛气虚;“中焦有火”的表现是形瘦多食。

4.手足蠕动多属于虚风内动;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属于中风;头发成斑片状脱落的临床意义是血虚受风;小儿发结如穗,枯黄稀疏属疳积。

5.五轮学说:上下眼睑是“肉轮”—脾,两目白睛是“气轮”—肺,黑睛是“风轮”—肝,

瞳仁是“水轮”—肾,目内眦及目外眦是“血轮”—心。

6.全目赤痛为肝经风热;久病重病眼窝深陷,甚则视不见人,其临床意义是阴阳竭绝;目胞色黑晦暗为肾虚;小儿昏睡露睛为脾胃虚弱;新生儿脐风,上下口唇紧闭称为口撮;口噤:口闭而难开;口僻:口角向一侧歪斜;口振:战栗鼓颌,口唇振摇;口动: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口唇肌膜灰白色小溃疡,周围红晕,局部灼痛称为口疮;瞳孔缩小可见于川乌中毒;唇色深红是因热盛;唇边生疮,红肿疼痛是因心脾积热;患者双侧瞳孔散大属绿风内障;牙龈红肿疼痛而兼出血是因胃火上炎;瘟病牙齿光燥如石是因阳明热盛;咽部溃烂成片或凹陷是因肺胃热毒;病人发黄干枯,稀疏易落的临床意义是精血不足;病人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按之柔韧者,临床意义是痄腮;病人目胞浮肿的临床意义是水肿病;病人眼窝凹陷的临床意义是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血瘀证唇色是青紫;牙齿燥如枯骨的临床意义是肾阴枯竭,精不上荣;眼胞皮红湿烂,是脾火;齿缝出血,不痛不红肿者的临床意义是肾火伤络;咽喉色鲜红娇嫩,肿痛不甚者的临床意义是阴虚火旺;咽喉漫肿,色淡红者的临床意义是痰湿凝聚;突然出现片状脱发的临床意义是血虚受风;手足蠕动的临床意义是阴虚动风。 7.

发;椭圆形粉红色疱疹,浆液稀薄,皮薄易破,大小不等,分批出现者是水痘;痈的临床意义是湿热火毒;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灼热疼痛;疽:疮疡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疼痛不已;疔:顶白形如粟,根硬较深,麻木痒痛;疖:患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易化脓;斑与疹的主要区别是抚之是否碍手;疹的表现点小如粟、色红、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斑的表现是点大成片、色深红或青紫、平铺于皮肤、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外感热病中出现斑疹多由于热入营血;白的出现是由于湿蕴汗出不畅;水痘的特点是大小不一、椭圆形、晶莹明亮、不留痘痕;咯痰白滑,量多易出者属于湿痰;咯痰白而清稀者属于寒痰;鼻流浊涕,质稠量多,气味腥臭的临床意义是湿热蕴阻;小儿指纹偏红的临床意义是表证;小儿指纹浮露的临床意义是外感表证;小儿指纹色青—痛证惊风;小儿指纹紫黑—血络闭郁;小儿指纹淡白—脾虚疳积;小儿指纹紫红的临床意义是血络闭郁;小儿指纹显于风关为邪气入络;达于气关—邪气入经;达于命关—邪入脏腑,邪深病重;透关射甲—病情凶险;小儿指纹沉隐的临床意义是里证;小儿病理指纹主要观察内容是纹位、纹态、纹色、纹形;湿痰的特点是痰白量多易咯;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的临床意义是寒痰。

8.邪热犯胃而致呕吐,呕吐物的特点是呕吐物酸臭;神乱常见临床表现的是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卒然昏倒;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面色无华,目无精彩,呼吸微弱,或喘促无力,动作艰难属于精亏神衰;久病患者,本已神昏,突然神识清楚,想见亲人,言语不休,但精神烦躁不安属于假神;病色的特点是晦暗,暴露;面色青黄多见于肝郁脾虚;面目一身俱黄,晦暗如烟熏者的临床意义是寒湿郁阻。

9.体强的临床表现是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滑润、食欲旺盛;体弱的临床表现是容易患病,且病后预后较差;坐而喜俯,少气懒言的临床意义是体弱气虚;青少年白发,且伴有失眠健忘的临床意义是劳神伤血;黄疸的主要标志是白睛发黄;睡眠露睛的表现是昏昏欲睡,睡后胞睑未闭,而睛珠外露;丹毒发于头面者称为抱头火丹;丹毒发于小腿者称为流火;湿疹的临床意义是湿热蕴结,复感风邪,郁于肌肤所致;寒盛、痛剧的临床表现是面色淡青。 10.失神的临床意义是精亏气损神衰,提示精气大伤,机能衰退;主瘀血证的面色有青色、黑色;主水湿内停的面色有黄色、黑色;面色淡白无华的临床意义是营血亏虚;面色晄白的临床意义是阳气不足;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称为主色;病人面有光泽,称为善色;随季节气候不同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称为客色;病人面色枯槁晦暗称为恶色;阳虚水泛的病人多表现为面白浮肿;阴黄病人多表现为面目黄而晦暗;心阳虚衰,血行瘀阻的病人多表现为面唇青紫;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的病人多表现为面青脉微;小儿惊风多表现为眉间、

唇周发青;肾阳虚病人多表现为面色暗淡;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的病人多表现为眼周发黑。 11.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称为主色;脾胃气虚面色多表现为萎黄;虚证、湿证常见面色是黄色;虚证、寒证、脱血、夺气常见面色是白色;阴寒内盛者面色最常见的是面色青黑;面色青灰的临床意义是心阳暴脱,心血瘀阻;面色黑而暗淡的临床意义是肾阳虚衰,血失濡养;瘀血内阻证面色是黑色、青色;水湿内停证面色是黄色、黑色;手足筋肉挛急不舒,屈伸不利称为手足拘急;脾虚有痰的临床表现是肥而食少;脾肾亏虚的表现是双睑下垂;肝风内动的表现是横目斜视;小儿慢脾风可见睡眠露睛;齿龈流血,红肿疼痛为胃火上攻;齿龈流血,不痛不红微红肿为胃阴不足;肝经风热可见全目赤肿,迎风流泪;心火上炎可见目眦赤;心火炽盛病人 可见口唇深红;煤气中毒病人可见口唇樱桃红色;寒盛痛极可见口唇青黑;津液亏虚病人可见口唇干裂;小儿脾虚湿盛可见口角流涎;脾胃积热上蒸可见口唇糜烂;齿龈淡白,舌淡脉弱的临床意义是血虚失血;瘾疹的临床意义是血虚风中经络;燥痰的热证是痰黏难咯;寒痰特征是痰白清稀;发热而痰黄稠有块者为热痰;实热证可见咳吐黏稠痰液;虚寒证可见咳吐清水痰涎;蜷卧缩足,喜加衣被的临床意义是虚寒证;口张可见于肺气将绝;口僻可见于中风;口噤可见于痉病,惊风;热气疮的临床意义是外感风热或肺胃蕴热上熏所致;缠腰火丹的临床意义是外感火毒,或肝经湿热,浸淫肌肤。

第三单元 望色

1.舌尖所候的脏腑是心肺;舌根所候的脏腑是肾;舌中—脾胃;络舌本的经脉是足厥阴肝经;挟舌本的经脉是足少阴经。

2.望舌体内容的是舌下络脉;自然光线不会造成虚假舌象;正常舌象—苔质干湿适中、舌体柔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牛乳可能使舌苔染白;橘子可能使舌苔染黄;不会引起舌象生理变异的是呕吐腹泻;阳热有余,蒸腾胃中秽浊之邪上泛,舌苔表现是腐苔;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深浅,主要依据是舌苔的厚薄;阴寒内盛的舌色是淡紫色;舌绛少苔或无苔的临床意义是阴虚火旺;外感秽浊与热毒之邪相合的舌象表现是积粉苔;舌体肿胀,舌色红绛的临床意义是心脾积热;舌短缩色青紫而湿润的临床意义是寒凝筋脉;舌有点刺色绛紫的临床意义是热入营血;舌中部芒刺胃肠热盛;舌苔脱落处舌面不光滑,扔有新生苔质颗粒者称类剥舌;镜面舌色红绛的临床意义是胃阴枯竭;瘀血舌象是舌上紫斑、全色紫暗、舌上紫点、舌质青紫;舌苔淡黄而湿润的临床意义是痰饮化热;舌苔薄黄的临床意义是风热表证;阴寒内盛,血行凝滞的舌象是舌淡紫湿润;舌质胖嫩,淡白湿润并有齿痕的临床意义是阳虚水湿;舌痿软而淡白无华的临床意义是气血俱虚;舌体强硬,语言譽涩,伴肢体麻木的临床意义是中风先兆;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渐盛;舌色淡白湿润,舌体胖嫩的临床意义是阳虚水湿;会出现淡白色的久病大病、大失血后、禀赋不足、水湿内停;舌绛少苔或有裂纹的临床意义是阴虚火旺;邪热深入营血所表现得的舌象是绛舌;舌色淡白的临床意义是阳虚水湿内停;紫色的临床意义是血瘀;热盛伤津、气血壅滞的舌象是舌绛紫而干;舌苔干燥的临床意义是津液亏耗;热极津枯的舌象表现是舌苔焦黑而燥裂;滑苔的临床意义是痰湿;燥苔的临床意义是津液已伤;舌绛少苔的临床意义是阴虚;淡白舌黄腻苔的临床意义是本虚标实;出现舌苔薄白的是外感初起、正常人、气血亏虚、里邪不甚;出现厚苔的是痰浊停滞;胃肠食滞、病位在里、肠热腑实;不属于观察苔质的内容是黄苔;望苔质内容的是剥脱;病人舌苔白腻而滑的临床意义是痰饮内阻。

3.属于剥苔的是根剥苔、前剥苔、中剥苔、花剥苔;腻苔具备的特征是颗粒细小致密、中间厚边周薄、舌苔融合成片、紧贴不易揩除;腐苔具备的特征是舌苔根底松浮、舌苔颗粒粗大、如豆腐渣堆铺、舌苔揩之可去;剥苔的特征是剥落处界限清楚、剥落处时常转移、剥落处边缘突起、剥落处一光滑无苔;地图舌特征是剥落处舌面光滑无苔、舌苔大片剥落、界限清楚、边缘突起。

4.病人舌淡白胖嫩,舌苔水滑的临床意义是阳虚水停;不出现滑苔的病证是血瘀气滞;不出现腻苔的病证是阴虚;镜面舌的临床意义是胃无生气;胃气渐复的舌象表现是舌苔剥落后复生薄白苔;脓腐苔的临床意义内痈;正气渐衰的舌象表现是未剥落处有腻滑苔;病人舌红绛苔白滑腻的临床意义是阴虚夹痰;不出现舌苔薄白而滑的黑丝阴虚津伤;痰浊、寒湿内阻的舌象表现是白腻滑苔;虚寒者,复感湿热之邪的舌象表现是舌淡苔黄腻;不是阳虚寒湿、痰饮内停的舌象表现是舌红苔白滑;湿邪与热毒相结的舌苔表现是白如积粉;苔黄而质腻的临床意义是食积化腐;黄燥苔的临床意义是实热证;苔黑而滑润的临床意义是阳虚寒盛;气虚证的舌象表现是舌淡苔薄白;舌绛苔黄黏腻的临床意义是营热兼痰饮;属于危重舌象的是镜面舌;舌苔有根无根的临床意义是胃气有无;病人素体脾胃虚寒,复感湿热之邪的舌象表现是舌淡白,黄腻苔;白厚腻苔的临床意义是寒湿证;肝胆湿热的舌象表现是舌红,苔黄腻;里实热证的舌象表现是舌红,苔黄厚;阴虚火旺的舌象表现是舌红绛;气营两燔的舌象表现是绛舌,黄白苔;阴虚复感风寒的舌象表现是绛舌,薄白苔;阴虚里热炽盛的舌象表现是红瘦舌,黑苔;病人热入营分,气分有湿的舌象表现是舌红绛,苔白滑;病人热入营血,营阴被耗的舌象表现是舌红绛,少苔。

5.推断气血盛衰的主要依据是舌体的颜色;区别病邪性质的主要依据是舌苔的颜色;不出现腻苔的是阳虚;外感秽浊不正之气,热毒内盛初期的舌苔表现是积粉苔;苔黑而润滑的临床意义是寒盛阳虚;类剥苔的临床意义是胃阴大伤;舌体胖大有齿痕的临床意义是脾虚湿盛;表示热极津枯的舌象表现是苔黑燥裂;舌红绛,苔白腻的临床意义是邪热入营,湿浊未化;舌红苔黄腻的临床意义是湿热内蕴;阴虚内热的舌象是舌红绛少苔或无苔;新病出现假苔的临床意义是邪浊渐聚,病情较轻;枯白舌的临床意义是阳虚水停;全身性血行瘀滞时,多见的舌象是全舌青紫;淤血阻滞于机体某些局部时,多见的舌象是舌有紫色斑点;气血不足,舌体脉络不充时,多见的舌象是嫩色;阴寒内盛,阳气被遏,血行凝滞时,多见的舌象是舌色淡紫而湿润;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于舌面时,常见的舌象是腻苔;热毒炽盛,内入营血,营阴受灼,津液耗损,气血壅滞的舌象是舌色紫红或绛紫而干枯少津;实邪亢盛,充斥体内,而正气未衰,邪正交争,邪气壅滞于上时的舌象是老舌;肺气壅滞或肝郁血瘀,或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使血流缓慢时的舌象是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阳气亏虚,运血无力,寒湿内生时的舌象是嫩舌;脾肾阳虚,津液输布障碍,水湿之邪停滞于体内时的舌象是淡胖舌;阳气虚衰,气血运行不畅,血行瘀滞时的舌象是舌色淡紫而湿润;心脾热盛,热毒上壅时的舌象是红绛肿胀舌;邪热内蕴,营热郁结,舌络充斥时的舌象是点、刺舌;胃气夹湿浊、痰浊、食浊、热邪等熏蒸,积滞舌面时的舌象是厚苔;湿热或痰热内蕴,湿热上泛时的舌象是红胖舌;患者舌短缩,色淡白而胖嫩的临床意义是气血俱虚;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的舌象是腻苔;患者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的临床意义是寒凝筋脉;阳热有余,蒸腾胃中秽浊之邪上泛时的舌象是腐苔;患者舌短缩,体胖而苔滑腻的临床意义是痰湿内蕴;患者舌短缩,色红绛而干的临床意义是热盛伤津。

6.痰热内蕴可见黄腻苔;胃阴不足,胃阴枯竭可见剥苔;舌苔不规则脱落,边缘突起,界限清楚的是地图舌;水湿内停的舌苔表现是水滑苔;湿热内阻舌苔表现是黄腻苔;歪斜舌的临床意义是中风先兆;舌体强硬而胖大,舌苔厚腻的临床意义是痰浊内蕴;舌红少津而颤动的临床意义是阴虚动风;新病舌绛而颤动的临床意义是热极生风;气血两虚的舌象是瘦薄舌;苔灰黑润滑的临床意义是寒湿内盛;病人舌青紫,口燥而漱水不欲咽的临床意义是内有瘀血;病人舌色紫暗或舌上有斑点的临床意义是内有瘀血;病人舌苔厚腻骤然消退的临床意义是正不胜邪,胃气暴绝;病人舌苔厚腻逐渐消退的临床意义是正气胜邪,病退好转;病人舌苔由薄转厚的临床意义是邪气由表入里;辨别津液的存亡可依据舌苔的润燥;辨别邪气的深浅可依据舌苔的厚薄;温病化热,津液暴伤的舌象是苔白糙裂;舌苔全无的临床意义是胃阴衰亡;热结伤津的舌象是白砂苔;营热夹湿的舌象是绛舌黏腻苔;邪热内结证的舌象是舌红绛有芒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