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版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版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已无法完全消除,把存在一般轻微通货膨胀视为基本正常的经济现象。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目标。如何维持较高的增长率以实现充分就业,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目标。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衡量。

平衡国际收支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就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总之,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时应整体考虑及安排。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经济要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

财政政策的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政府收入:税收

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自动调节指西方财政制度本身有自动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主动调节指政府有意识地实行所谓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积极财政政策。

B.自动稳定器 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行动。自动稳定器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适用于轻微经济波动。

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三项制度得以发挥

一是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衰退时,产出下降,个人收入下降,税率不变,税收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 少一些,使得消费和需求下降的少些。 累进所得税,衰退使得收入自动进入较低 税档次,税收下降幅度超过收入下降幅度。反之,如此。

二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指政府转移支付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社会转移支付增加,抑制可支配收入下降,抑制需求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开支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三是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要维持农产品价格,就必须按支持价收购农产品,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要抑制农产品价格上升幅度,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总需求量的增加。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由于政府支出中转移支付和税收乘数的效果比政府购买和投资支出所产生的效果要小,即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毕竟有限。因此,西方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当总需求水平过低,产生衰退和失业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多手段刺激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当总需求水平过高,产生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提高税率、减少开支等手段抑制总需求。 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而行

扩张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政府采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需求的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 八 货币政策

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活期存款,是指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存款准备金,是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资金。 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在存款中占的比率。法定准备金:由政府(中央银行)规定,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帐户上。 货造乘数:公式;M/H=rc+1/rc+rd+re=(Cu/D+1)/Cu/D+Rd/d+Re/D

其中:re 代表 超额准备金率,rc代表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rd代表法定准备金率.。Cu表示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Rd表示法定准备金,Re表示超额准备金,H表示基础货币。 十.货币政策三大基本工具

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

9 / 18

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整货币的供应量。往往做为补充手段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结合运用。 缺点:一、满足商业银行临时准备金不足,是一种紧急求援手段,平时少利用;二、是一个被动政策,中央银行只能等待商业银行向其借款,而不能主动要求。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优点: 一、操作灵活:便于为中央银行及时用来改变货币供给的变动方向和时间和规模; 二、政策反应快速,没有政策时滞,且能迅速纠正某些错误决策; 三、政策温和,没有法定准备率政策那么凶猛。

法定准备率:降低法定准备率,实际上等于增加了银行准备金,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就等于减少了银行准备金。变动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但不轻易使用。

缺点:一存在政策时滞;二、政策作用十分猛烈,会导致所有银行的信用扩张和收缩。 上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需要配合使用。

此外还有其他,如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第十七章 AD-AS模型 重点看 第一节 第七节 一.实际货币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固定货币价值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的相对贫穷,消费水平相应减少的现象。*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简答) 重点 第四五六七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A.通货膨胀的定义: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指一般价格水平持续的普遍的上涨。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称该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B.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指全面、持续的上涨。 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价格上升的速度分:

A.温和通货膨胀,年物价上升水平10%以内。

B.严重通货膨胀,10%-100%;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C.恶性通货膨胀,100%以上,超级通货膨胀。 2.按人们的预期成度分:

A.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价格上升速度超乎意料。 B.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物价有规律的变动。 3.按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

A.平衡型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上升

B.非平衡型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比例不完全相同。 通货膨胀的原因 P512

一.货币供给的过度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通货膨胀的持续 通货膨胀螺旋:大多数人预期到通货膨胀,这种预期会变成现实,使通货膨胀产生一种惯性,具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这种情况被称为通货膨胀螺旋。如通货膨胀时期,个人要求工资提高,以保证实际工资不降低;银行贷款要求提高名义利率,以获得一定的实际收益率。只要通货膨胀一发生,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就同时发挥作用。

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不利于依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显著。

依靠工资生活的长期被雇佣者,工资变化缓慢。牺牲债权人的利益,债务人获利。发行公债的国家,获利丰厚。对于储蓄者不利。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下降。有闲置现金的人损失最大。

依靠变动收入的人受益,如企业主。其货币收入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甚至要早于通货膨胀。 二.产出效应有3种情况

10 / 18

A.有利论: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可缺少。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使产出增加。存在闲置资源、通货膨胀未被预期且较温和的情况下:促进了产出增加。物价上涨扩大了厂商的利润空间,促进投资扩大再生产,减少失业。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起失业,产出下降。不存在闲置资源。

超级通货膨胀,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当人们对于信用货币失去信心时,货币的交易和储藏等作用丧失,等价交换难以实行,投机盛行。

B.有害论:通货膨胀政策是饮鸩止渴。 七.菲利普斯曲线

A.定义: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工资上涨率)成反向关系的曲线。工资上涨意味着物价水平上涨:通货膨胀总是可以通过忍受较高的失业率加以解决。失业率可通过承受较高通货膨胀率得到降低。

B.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π= -ε(u-u*)π=通货膨胀率,ε=价格对于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u=失业率; u*=自然失业率

C.经济意义: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价格水平下降。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价格水平上升。

升降幅度,取决于ε。D.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即: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可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反之亦然。

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思想和功能财政政策思想有何区别?

解析: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思想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按其发展阶段有三种涵义:一是年平衡财政预算,这是一种量出为人的平衡思想,要求某年预算均需平衡;二是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财政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繁荣时期采用财政盈余措施,在萧条时期采取预算赤字政策,以前者的盈余来弥补后者的赤字,以求整个经济周期盈亏相抵,预算盈余为零的平衡思想;三是充分就业平衡预算,这种思想认为,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这种平衡预算思想的发展表明,平衡预算已由以往的每年度收支相抵的思想逐步发展至以一定的经济目标为前提的平衡预算思想,在一定周期内,或某年度可有一定的财政盈余或赤字,但是这类平衡预算思想的本质仍是机械地追求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政策思想。 计算题 例题

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解:(1)方程组:c=100+0.8yd yd=y-t+tr y=c+i+g

可解得y=100+0.8(y-t+tr)+i+g=100+0.8(y-250+62.5)+50+200=1000 则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亿美元。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法的公式,得到: 投资乘数Ki=1/(1-β)=1/(1-0.8)=5;政府购买乘数Kg=5; 税收乘数Kt=-β/(1-β)=-0.8/(1-0.8)=-4; 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0.8/(1-0.8)=4 平衡预算乘数Kb=1

(3)由题意知,△y=200

(a)增加政府购买△g=△y/Kg=200/5=40 (b)减少税收△t=△y/Kt=200/4=50

(c)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数额△g=△t=△y/Kb=200/1=200 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2.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1)画出利率为10%、8%、6%而收入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亿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3)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M曲线;(4)若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再画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LM曲线相比,有何不同?(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11 / 18

解:(1)由于货币需求为L=0.2y-5r,所以当r=10,y为800,900,1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00,130,150亿美元;当r=8,y为800,900,1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20,140,160亿美元;当r=6,y为800,900,1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30,150,170亿美元。

(2)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即L=m,由L=0.2y-5r.,m=M/P=150/1=150,可得y=750+25r.则有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分别为:r=10,y=1000;r=8,y=950;r=6,y=900.

(3)LM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成为LM曲线,也就是说在LM曲线任意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4)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则LM曲线为0.2y-5r=200即y=1000+25r这条LM曲线与(3)中得到的LM曲线相比,平行向右移动了250个单位。

(5)对于(4)中的LM曲线,若r=10%,y=1100亿美元,则货币需求L=0.2y-5r=0.2*1100-5*10=170亿美元,而货币供给m=200,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所以利率会下降,直到实现新的平衡。

3.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亿美元)。(1)求IS和LM曲线(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1)可知 S=-100+0.2y 令150-6r=-100+0.2y 可得 IS曲线:0.2y+6r=250 LM曲线:0.2y-4R=150

(2)联立方程组 0.2y+6r=250 0.2y-4R=150 解得:y=950,r=10

4.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10r,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60+0.8yd,t=100,i=150,g=100.(1)求IS和LM方程(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3)政府支出从10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5)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1)由c=60+0.8yd,t=100,i=150,g=100.和y=c+i+g,yd=y-t可得 IS曲线:y=1150

由L=0.2y-10r,m=200,L=m可得 LM曲线:y=1000+50r

(2)由y=1150与y=1000+50r联立得均衡收入y=1150,均衡利率r=3,投资i=150

(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会引起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y=1250.与y=1000+50r联立可得均衡收入y=1250,均衡利率r=5,投资i=150,y增加100,r增加2,i不变。

(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常量,不受利率变化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的变化无关,IS曲线是一条垂直与横轴的直线。

5.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L=0.2y,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消费为c=100+0.8y,投资i=140-5r(1)根据这些条件求IS和LM的方程,画出曲线(2)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LM曲线如何移动?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解:(1)由L=m得 LM曲线:y=1000 由y=c+i得

IS曲线:y=1200-25r

(2)若m=220亿美元,则

LM曲线:y=1100 LM曲线向右平移

c=100+0.8y=980; 1100=1200-25r , r=4; i=140-5r=120 即r=4,y=1100,c=980,i=120.

(3)由于h=0,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因此增加的货币供给完全用来作为产出的交易媒介,即货币供给增加多少,相应的产出需要增加多少。按照LM曲线,货币供给增加带来产出增加100亿美元,相应均衡产出从1000亿美元增加到1100亿美元,表现为图形上,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1.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12 / 1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