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陈振明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公共政策学-陈振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公共政策学

第一章、绪论

1、公共政策。

A、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 条例等的总称。

B、 “政策”的内涵。①由特定的主体制定及执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②具有特定的价 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有时效性。③由一系列行为所 构成的行动过程。④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C、 本质及功能的表现。①作为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②作为公共管理的手段。③ 作为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2、政策系统的定义与划分。

(1)定义: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2)政策系统的划分: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行、监控子系统。 ①

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

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② ③ ④ ⑤

咨询子系统:由思想库(现代政策研究组织)以及各种专家、学者所组成的子系统。

决断子系统:也称中枢子系统,它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所组成。 执行子系统: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构成。 临近子系统: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

3、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

(1) 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选民)。

(2) 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 (事)或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3)

政策环境: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①社会经济状况。②体制或制度条件。③政治文化。④国际环境。

体制: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责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 的总称。

4、政策过程的定义: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 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政策系统呈现的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5、两种基本的公共决策体制。 (1)

民主的决策体制:直接民主制和代议民主制。直接民主制下,公共决策或公

共物品的需求决定由选民或公民直接投票决定;代议民主制下,公共决策或公共物品的需求 决定是由选民或投票人选举出代表,再由这些代表做出公共决策。

(2) 非民主的决策体制:独裁决策体制。公共决策或公共物品的供给取决于独裁 者本人的偏好,由他说了算,且他宣称自己是为社会或公众作决策,标榜其偏好与公众的 偏好一至,但实际并非如此。

6、政策过程的阶段途径:该途径将政策过程划分为一系统阶段或环节――通常包括政策议 程,政策规划与合法化、执行、评估和终结等阶段,并在每一阶段讨论影响政策过程的各 种基本因素。

(1)

概念框架。

成就:简化决策过程;带来众多关于政策过程各阶段研究的成果;提供有用的

(2) 局限:用限性观点看待各阶段关系;未深入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对政策实 践了解片面。

7、新理论框架。

(1) 制度理性选择框架:其焦点是,制度规则是如何改变由物质上的自我利益所 激励的自觉理性个人的行为。 (2) (3) (4)

多源流框架:将政策过程看作由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三股源流构成。 中断-平衡框架:以被短期的重大政策变化所打断的长期渐进变化作为特征。

辩护联盟框架:主要关注政策次属系统中辩护联盟。

8、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 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 公共政策质量。

9、西方政策科学研究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1) 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的范式受到作为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的政 策科学范式的挑战。 (2) (3) (4)

公共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政策科学学科在不断分化。 政策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宽。

10、公共政策学兴起的背景。

(1)

现的不满。 (2)

人类在当代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以及人们对政府解决问题能力及表

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已经发展出一些可以改善政策系统和提高政策质量

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马注意力转向与公共政策相关问题的研究。 (3)

思想库的成熟及其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突出。

11、思想库的作用。

答: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思想库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联结权势集团和直接决策者的 中介,起到使政治系统与社会广泛联结的作用。 (1) (2) (3) (4) (5)

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政机构。 提供学术思想,充当认识机构。 提供政策结果信息,充当评估机构。

向政府输送官同和专家,充当人才交流、储备机构。 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

12、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 (1) (2) (3)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问题。

(4)

公共政策分析不公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13、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A、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 系统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 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是政治系统的输出。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 (2)

过程理论:将政策看作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

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

(3) 团体理论:将公共政策看作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 定约和妥协的产物。 (4)

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按自己的偏好做出选择,而政府不过是执行精英做出

选择的机构;政策是自上而下由精英提出并加以执行,而非自下而上产生于群众的要求。 (5)

制度理论:将政策看作政府机构或体制的产出。

B、经济学的研究途径。

(1) 福利经济学理论。①政府有责任纠正市场失灵。②政府必须首先确定是否市 场失灵正在引起社会问题。

(2) 公共选择理论: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 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 (3)

新制度主义:制度结构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本建筑材料,个人的偏好、能

力和基本的认同以这些体制结构作为条件;历史发展是路径依赖,一旦做出某种选择,使限 制了未来的可能性;决策者在特定时期可利用的选择范围是那些早期确定了的制度性能的函 数。

注:后两种途径是“新政治经济学”的途径。

C、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体现在阶级分析上。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共政策反映的是资产阶级 的利益,是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冲突的表现;公共政策是资本家手中的工具,用于维护资本主 义制度和增加剩余价值,并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

14、政策分析的职业化。

(1) 是指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大专院校中从事专门的政策分析或 政策研究活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