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古文注释翻译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圣教序古文注释翻译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46)引:导引,带领.(147)极:边际,边界.(148)注:灌入.(149)垂:后作陲,边疆,边际,本文指大唐国土.(150)湿:湿润,水分多,引申为熄灭.(151)火宅:把人世间比做起火之屋,以喻人生苦状.(152)拨:断绝. (153)臻:至,到. 译文:

慈仁的云朵,从西地缓缓飘来,正统的佛法象及时雨一样洒在大唐的国土上,残缺不全的佛教教义终于恢复完整,芸芸众生的罪业,得以消除而回归于福。就像用水来熄灭屋中干烈的火焰,来一起拔掉迷途的祸根;也像把被搅浑的慈悲之水,变得更加清朗洁净,照耀着众生共同到达超脱轮回的彼岸。

原文:

是知恶因业(154)坠,善以(155)缘(156)升,升坠之端(157),惟人所托。譬(158)夫(159)桂生高岭,零露方得泫(160)其华;莲出渌(161)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162)自洁而桂质(163)本贞,良(164)由所附(165)者高,则(166)微物不能累(167);所凭(168)者净,则浊类不能沾(169)。 注释:

(154)业:梵文的意译,佛教名词,意为造作,泛指一切身心活动。(155)以:因为,由于。(156)缘:指得以形成事物,引起认识和造就业报等现象所需要的条件。(157)端:究竟。(158)譬:比如。(159)夫: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或对某事进行判断。(160)泫:(xuàn)露珠晶莹的样子,引申为滋润.。(161)渌:(lù)清澈。(162)性: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163)质:本质,本体。(164)良:副词,的确,实在。(165)附:依傍。(166)则:助词,用于句首,无实际意义。(167)累:妨碍,损害。(168)凭:凭恃.。(169)沾:沾染.。 译文:

使人知道了做恶者必将因因果报应而坠入地狱,行善的人也必定会凭着佛缘而回升天堂,升坠的依据,只看个人的所做所为。比如桂花生长在高高的山岭上,

天上洁净的雨露才能滋润她的花朵;荷莲出自于清澈的水波之上,飞扬的尘土就玷污不了她的叶子。这并不是说莲花自来就洁净,桂花原本就贞洁,是因为桂花所依附的境界高,那些卑贱的东西伤害不到她;莲花依附的境界洁净,那些肮脏的东西玷污不了她。

原文:

夫以(170)卉木无知,犹资(171)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172)庆(173)而求庆!方(174)冀(175)兹经流施(176),将(177)日月(178)而无穷;斯福遐敷(179),与乾坤而永大(180)。 注释:

(170)以: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171)资:凭借,依托。(172)缘:依据,凭借。(173)庆:幸福。(174)方:将,将要.。(175)冀:希望。(176)施:散布。(177)将:连词,和,同。(178)日月:光阴。(179)敷:传布,施行。(180)大:通泰。 译文:

花草树木没有知觉,尚且能凭借善的滋养成就善事,何况人类在伦理上能分清善恶,却不能缘于善庆去寻求善果。希望这部经书得以流传广布,象日月那样永放光芒;将这种福缘久远地布撒人间,与天地共存,发扬广大。

(上述为唐太宗李世民写的序文,玄奘表启上奏的当天,皇帝就下敕说:)

原文:

朕才谢(181)珪璋(182),言惭博达,至于内典(183),尤所未闲。昨制序文,涂为鄙拙,唯恐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lì)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 注释:

(181)谢:犹逊。(182)珪璋,:(guī zhāng)玉制的礼器,喻人才。(183)内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 译文:

朕的才能不如圭璋玉质珍贵,文采也逊于宏博练达,至于佛教经典更没有静心拜读。 昨天所写的序文,非常拙劣,唯恐自己的笔墨玷污了金简,就象把瓦砾标榜在珍珠之中。 忽然收到法师的来信,过多的褒赏赞颂使我承受不起。 {玄奘接到皇上的敕谕后,又上表致谢,皇上复下敕说:}

原文:

循躬省虑,弥盖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谢。 译文:

我躬身反省思虑,更加觉得难以掩饰自己的不足,我的序文不值得称颂赞美,空劳法师作书致谢。

原文:

帝(184)在春宫述三藏,圣记。 注释:

(184)帝,指唐高宗,因刻碑时他已当皇帝。

以下为唐高宗李治所作的《圣教记》

原文: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轨躅(185)也。 注释:(185)轨躅(zhú):轨迹。 译文:显扬正统的佛教,不是智者则不能领悟那深邃的经文,崇扬那微妙的论述,不是贤者则不能领会其宗旨。这神圣的正教是各法门的玄妙源泉,是各种经文的规范啊!

原文: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

译文:他综合囊括的法理,既广博又宏远,其旨意也深奥遐远而幽深,达到了佛法主旨的精深微妙,是万物生灭重要机制的具体体现,佛典的言词丰茂、法理旷深,探索者不必究其根源;其浅显的文词叙述了幽深的义旨,按着他去修行的人也根本不需要测度其边际。

原文: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缘无恶而不剪。开法网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186)。 注释:(186)扃:(jiōng)外闭之关。

译文: 由此可知,上天慈悲的圣德告诉众生,修不出善心就不能达到彼岸;在佛法妙化敷设之下,受佛缘的庇佑,没有任何一种恶念剪除不掉。 开启佛教戒律之纲要,弘扬普渡六尘的正教,拯救众生于涂炭之中,启悟佛典三藏的神秘机要。

原文:是以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道名流庆,历遂古(187)而镇常;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晨钟夕梵,交二音于鹫峰。慧日法流,转双轮于鹿苑。排空宝盖,接翔云而共飞;庄野春林,与天花而合彩 。 注释:(187)遂古,远古。

译文: 因此圣教之名,虽无羽翼却能飞的久高远;虽然探测不到佛法的根本,而其永久不变。佛法流露出的慈善,经历了万古久远而道名不变;佛的应身赴感显现,经尘世多少劫的年代也常住不朽。早晨撞钟,傍晚诵经,这俩种声音在灵鹫山的顶峰交汇。太阳的光辉,佛法的流转,这俩个经轮定慧于神鹿之苑。晨钟夕梵,响彻天空,与飘浮的彩云一起飞翔;慧日法流,布满了林野,与天上仙女散下的花朵交相辉映。

原文:伏惟(188) 皇帝陛下,上玄(189)资(190)福,垂拱(191)而治八荒;德被黔黎(192),敛衽(193)而朝万国;恩加朽骨,石室归贝叶(194)之文;泽及昆虫,金匮(guì)流梵说(yuè)之偈(195)。

注释:(188)伏惟: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189)上玄:上天也。(190)资:犹助。(191)垂拱:垂衣拱手,形容不花力气。(192)黔黎:百姓。(193)敛衽:整理衣襟,表示恭敬。(194)贝叶:古代印度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195)偈:佛经中的唱词。

译文:儿臣伏思皇帝陛下,受上天赐福,立朝天下而统治八方蛮夷,恩德广披蛮荒土著黎民,使万国整衣前来朝拜;恩泽及于来世,石室内收藏着抄写在贝叶上的佛教典籍;恩泽也及于尘世微物,宝柜内存放着流传的梵语唱词。

原文:遂使阿耨达水,通神甸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窃以法性凝寂,靡归心而不通;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

译文:这样,印度的阿耨达河就直通神州大地的各条河川;佛陀讲法的耆阇崛山也与嵩山华山的青翠高岭连接在一起。我认为,佛性凝定静寂,不真心修行是不能通灵的;佛法虽玄妙而深奥,只要衷恳虔诚,法理就会显现。

原文:岂谓重昏(196)之夜,烛(197)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岂与汤武校其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

注释:(196)重昏,十分昏暗;(197)烛,照亮,火光烛天。

译文:难道这不是,在极黑之夜点燃了智慧的火炬之光吗!家宅正在着火之时,降下佛法甘霖的恩泽吗!于是,百条江河虽然流向不同,都在大海中汇合;对佛经的各种不同的解释,也总会在真经面前得以澄清。哪里是拿佛法与商汤周武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