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2016年《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八年级)》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考2016年《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八年级)》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王冕传》(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①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

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蹊:踩,践踏。 ②恬:心神安适。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窃入学舍( ) ②曷不听其所为 ( ) ..③听已,辄默记( ) ④门人事冕如事性 ( ) ..2.翻译句子。

①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译】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

【译】 3.文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王冕的特点与精神?这种特点与精神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 4.王冕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画家、诗人,他之所以能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刻苦、勤奋、坚持等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外在的因素?

【答】

【参考答案】

1.①偷偷地 ②同?何?为什么 ③总是(常常);就 ④对待;侍奉 2.①夜里,(王冕)偷偷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上,拿着书就着长明灯读书,书声琅琅直到天亮。(关键词?潜??策??旦?,主语要补充完整。) ②安阳的韩性听说了他的事情,觉得他很奇特(或?对他的事情感到诧异?),就收他作学生。(关键词?异??录?)

3.痴。①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②听已,辄默记;③暮归,忘其牛;④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⑤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⑥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4.父母的支持;恩师(伯乐)的赏识与栽培。

《虎丘记》(节选)

5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①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②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③,寂然停声,属④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⑤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注释】①分曹:分组 ②妍媸(chī):美丑 ③瓦釜:比喻粗俗的歌调。釜:锅 ④属:跟随着 ⑤竹肉:指管乐与歌喉。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声若聚蚊( ) ②寂然停声( ) ..③比至夜深( ) ④竹肉相发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月影横斜,荇藻凌乱。

【译】 ②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译】 3.选文描写的是中秋夜虎丘唱歌竞赛场景,结合选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答】 4.选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唱歌竞赛最终胜利者超绝的歌艺?属于什么描写?

【答】

【参考答案】

1.①若:好像 ②然:……的样子 ③比:等到 ④发:发出 2.①月亮西斜,树影散乱。

②一个人登场,四周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好像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 3.从?布席之初? ?未几??已而? ?比至夜深?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唱歌竞赛场面的。

4.?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表现了唱歌竞赛最终胜利者超绝的歌艺,属于侧面描写(侧面烘托)。

富人之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

①②

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

6

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选自《艾子杂事》 【注释】①世务:事务。②恃:依靠,这里指具有。③布囊:布袋。④愀然:脸色改变,多指悲伤、忧愁、严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③④

①家累千金( ) ②敏而且恃多能( ) ..③父遂呼其子( ) ④愀然改容(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耶?

【译】

②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

【译】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富人和富人之子分别认为米是从哪里来的。

【答】 4.试着写一句和 “非其父不生其子”意思相近的俗语,并说说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①积累 ②聪敏 ③于是 ④神情、面色

2.①我的儿子,聪敏并且具有多项本领,怎么会不通晓世间的事务呢? ②不需要问他别的,只要问您的儿子,我们所吃的的大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3.富人认为米是直接从田里长出来讲的,富人之子认为米是直接从米袋子里出来的。

这道题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文章,从而用自己的话对文章的内容做概括。 4.?有其父必有其子?或者?上梁不正下梁歪?。启示:可以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谈起。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要;父母应当对子女的教育负责;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哪怕家有千金,也不能改变孩子的愚蠢;父母言行身教的重要性等等。

读书之法

大抵现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

7

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然后可以有得尔( ) ②众说纷错( ) ...③心到最急( ) ④心既到矣(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译】

②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译】 3.文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教导学生如何“读书”?

【答】 4.同样是激励教导学生读书,本文与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相比,有什么异同点?

【答】

【参考答案】

1.①心得 ②纷乱错杂 ③关键 ④已经,……之后

2.①像加工坚硬的木头,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②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3.(1)比喻论证。将读书比作加工木头和解开绳结,强调先将容易的内容疏通,剩下难理解的可以慢慢分析,有了基础难题自然会明白。使文章更容易理解,从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对读书方法的运用。(2)对比论证。将?用心读书?时的文意容易理解且长久不忘和?不用心读书?时死记硬背不理解和容易忘却相对比,体现?心到?是读书的最关键之处,体现用心读书的好处。前后对比强烈明显,使论证更有说服力。(3)引用论证:引用了古语?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体现用心读书对于理解文意的重要作用,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强调用心多读的重要性。 4.同:两篇文章都提及了许多读书的方法,目的都是劝谏学生读书要专心,不为外界影响。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