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基础题库及答案13、9、16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基础题库及答案13、9、16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 以中班儿童的命题画“大树和小树”为题,结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分析在设计该主题活动时如何使用这些方法。

2.以中班美术活动“可爱的笑脸”为题,撰写一份完整的美术活动方案。 3.设计主题为“菠萝”的命题画美术活动,重点完成如何将这一主题丰富地呈现,使幼儿对菠萝产生具体深刻的体验。

4.歌曲《蜜蜂做工》的歌词是:“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来做工,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春暖花开不做工,将来哪里好过冬,嗡嗡嗡嗡嗡嗡,别做懒惰虫。”请用“歌词朗诵导入法”为这首歌曲设计歌唱活动的导入方案。 5.为《闪烁的小星》设计一个系列歌唱教学方案(不少于三个层次),并写出每一层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6.请为音乐《摘果子》编写一套律动。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基础》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A 2.D 3.A 4.B 5.D 6.B 7.D 8.D 9. D 10.D 11.B 12.A 13.A 14.D 15.D 16.C 17.A 18.C 19.C 20.A 21.B 22.C 23.A 24.C 25.D 26.B 27.C 28. D 29.A 30.A 31.A 32.A 33.A 34.A 35.A 36.B 37.D 38.A 39.A 40.B 41.B 42.D 43.D 44.D 45.D 46.D 47.A 48.C 49.C 50.B 51.B 52.A 53.C 54.D 55 .D 56.B 57.C 58.D 59.A 60.A

21

61.B 62.A 63.B 64.A 65.C 66.A 67.B 68.C 69.B 70.B 71.D 72.A 73.A 74.C 75.C 76.A 77.C 78.B 79.B 80.C 81.B 82..C 83.A 84.B 85.A 86.B 87.B 88.A 89.D 90.D 91.D 92.B 93.B 94.D 95.C 96.A 97.D 98.B 99.D 100.D 101.A 102.C 103.B 104.A 105.B 106.D 107.B 108.C 二、判断说明题(每题2分,只判断正误一分,错误的说明理由) 1. 错误。尽管简单易懂但不利于孩子创造性地培养。 2. 错误。后天的培养更有利于幼儿创造力。 3. 正确。

4. 错误。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因此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好坏。 5. 错误。处于图式期。

6. 错误。这是幼儿教育中最不可取的观念,应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只要是基本像就可以。 7. 正确。

8. 错误。应是美育侧重的是通过审美活动达到育人,对审美活动的研究应该是重点。

9. 错误。幼儿美术活动如果只鼓励自由表现,没有表现方法的学习,没有一定的指导,置儿童的需要与不顾,也会使儿童失去操作材料的兴趣。 10.正确。

11.错误。幼儿的撕纸活动同样是幼儿手工活动的一种,具有一定的技巧和规则。 12.正确。

13.错误。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因此,幼儿线描活动的设计应从幼儿生活中提取丰富的绘画题材。

22

14.创设互动墙饰的前提是是关注幼儿的行为和表现,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或者是创设互动墙饰的策略是让墙饰具有不断深化的发展空间和清晰的内在发展脉络。 15.正确。

16.错误。除娱乐功能外,音乐还有教育功能、保健功能等等。 17.正确。

18.错误。5-6岁的幼儿。 19.正确。

20.错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儿童音乐和对儿童进行教育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21.正确。

22.错误。铃鼓属于特色乐器。 23.正确。

24.错误。中大班音乐欣赏的教材,歌曲仍应占主要地位。

25.错误。根据游戏的形式分类,音乐游戏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和听辨游戏。 26.正确。

27.错误。20分钟左右。

28.错误。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音乐教育环境。 29.错误。差异性原则。 30.正确。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

1.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这种理论最早由泰勒提出,建立在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

2.美术: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23

3.绘画: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象。 4.低控制原则:指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幼儿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5. 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幼儿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好的发展。

7.创造性原则:指教师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美术这种学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8. 表现论:艺术起源理论“表现论”代表人物:英国诗人雪莱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基本观点: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重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9. 意愿画(又称自由画)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独立确定绘画主体和内容,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的一种绘画形式。

10.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涵盖学龄前儿童与美术(视觉艺术与操作)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包括学前儿童语言的思考、领悟,学前儿童对美术材料的操作游戏,学谦儿童的美术创作过程与作品。

11.象征期:象征期是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一个阶段,约3-5儿童处于此阶段。儿童开始有目的地创造形体,用自创的样式符号(儿童图画中的形象)来尝试表现物体的阶段。

12.命题画:又称主题画,是由教师确定集体绘画的主体与要求,幼儿按照绘画的主题与要求作画。命题画是幼儿园绘画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13.装饰画:是指幼儿运用各种花纹、色彩在各种不同的纸型上对称地、和谐地、有规则地进行美化、装饰的一种绘画形式。

14.粘贴:是幼儿将各种材料用胶粘在纸面上,构成有质感画面的手工活动。 15.对话法:是指在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儿童、美术作品三者之间展开讨论、交流的一种方法。对话法是指导儿童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2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