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哈工大-赵长发)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哈工大-赵长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度值

3-16.。(1)毛坯制造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2)冷校直带来的残余应力 (3)切削加工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 2.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 ? (1)合理设计零件结构

? (2)对工件进行热处理和时效处理 ? (3)合理安排工艺过程

4-1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它们对机器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

答:包括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和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1)表面质量对耐磨性的影响(2)表面质量对疲劳性的影响(3)表面质量对耐蚀性的影响(4)表面质量对零件配合质量的影响。 4-2(为什么机器上许多静止连接的接触表面,往往要求表面粗糙度值较小,而有相对运动的表面又不能要求表面粗糙度值过小) 答: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表面磨损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其耐磨性越好。但是表面粗糙度值太小,因接触面容易发生分子粘接,且润滑液不易储存,磨损反而增加。因此,就磨损而言,存在一个最优表面的粗糙度值。

4-3(切削加工塑性材料时,为什么高速切削会得到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答:砂轮速度越高,就有可能使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的传播速度大于切削速度,工件材料来不及变形,致使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减小,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值将明显减少。

4-5(什么叫冷作硬化?切削加工中,影响冷硬的因素有哪些?) 答: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1)影响切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有:1)切削用量的影响 2)刀具几何形状的影响 3)加工材料性能的影响;(2)影响磨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有:1)工件材料性能的影响 2)磨削用量的影响 3)砂轮粒度的影响。 4-6(何谓回火烧伤、淬火烧伤和退火烧伤?)

答:1)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碳钢的相变温度为720℃),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中碳钢为300℃),工件表层金属的马氏体将转化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称为回火烧伤;

2)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表层金属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在它的下层,因冷却较慢,出现了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称为淬火烧伤;

3)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而磨削过程又没有冷却液,

表层金属将产生退火组织,表层金属的硬度将急剧下降,这称为退火烧伤。

4-7(为什么同时提高砂轮速度和工件速可以避免产生磨削烧伤?)

答:加大工件的回转速度,磨削表面的温度升高,但其增长速度与磨削深度影响相比小得多;且回转速度越大,热量越不容易传入工件内层,具有减小烧伤层深度的作用。但增大工件速度会使表面粗糙度增长,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以相应提高砂轮速度。实践证明,同时提高砂轮速度和工件速度可以避免烧伤。 4-8(试述产生表面残余应力的原因。)

答:1)冷态塑性变形引起残余应力 2)热态塑性变形引起残余应力 3)金相组织变化引起残余应力。

4-9(为什么要注意选择零件加工最终工序的加工方法?) 答:工件表层金属的残余应力将直接影响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一般来说,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值及性质主要取决于工件最终工序的加工方法。因次,工件最终工序加工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4-10(试述产生磨削裂纹的原因。)

答: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机器零件表面上存在的局部微观裂纹,由于拉应力的作用使原生裂纹扩大,最后导致零件断裂。 4-11(表面强化工艺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强化方法有哪些?) 答:这里说的表面强化工艺是指通过冷压加工方法使表面层金属发生冷态塑性变形,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值,提高表面硬度,并在

表层产生压缩残余应力的表面强化工艺;1)喷丸强化 2)滚压强化。

生产的振动主要有:1,受迫振,2自激振动 4-12(什么是受迫振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机械加工中的受迫振动是由于外界(相对于切削过程而言)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引起的振动;1)系统外部的周期性激振力 2)高速回转零件的质量不平衡引起的振动 3)传动机构的缺陷和往复运动部件的惯性力引起的振动 4)过程的间歇性。 4-13(简述受迫振动的特点。)

答:1)受迫振动是由周期性激振力引起的,不会被阻尼衰减掉,振动本身也不能使激振力变化 2)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外界激振力频率相同,而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受迫振动的幅值既与外界激振力的幅值有关,又与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关。 4-14(什么事自激振动?其特性是什么?)

答:这种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激发和维持的振动称为自激振动;1)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或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即由系统本身的参数所决定 2)自激振动是由外部激振力的偶然触发而产生的一种不衰减运动,但维持振动所需的交变力是由振动过程本身产生的 3)自激振动能否产生和维持取决于每个振动周期内输入和消耗的能量自激振动系统维持稳定振动的条件是,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从能源输入到系统的能量等于系统阻尼所消耗的能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