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建筑工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等)进行标准化设计,而且很多部件需要附加在构件上,需要大量产业链环节之间接口集成的问题,这不是一家企业的事情,需要标准化设计企业、部品生产企业、建材企业、安装施工企业等一起配合才能完成,必须是一个产业化联盟的标准体系才有实现价值,这不是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各行业各方企业的力量。

二是前期研发投入成本高。工业化生产能够大幅提升劳动效率,节约成本,但是建立在大规模工业化的基础上。目前,由于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仍然处于摸索阶段,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低,达不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要求,这使得工业化建筑的成本偏高,此外,为了进行工业化研究,前期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流水线建设等资金投入,即使从长期来看,工业化的投入都是巨大的且回报缓慢的。而且,我国建筑工业化产品按照制造业纳税,增值税税率高达17%,远高于建筑企业按工程造价3%的纳税标准,如此高的税负落差,加大了生产企业的成本,降低了建筑部品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众所周知,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很小,能够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并耐心等待回报的企业不多。国家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不够,大量的成本投入单靠企业的力量不足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三是地域限制与规模化的矛盾。由于预制化构件重量较大,不可能像工业化小零件一样进行远距离的运输,预制化生产的预制化构件只能供应给附近的工业化建筑,而在计划开发建设工业化建筑时,必须在旁边建立预制化工厂;而对于预制化构件企业,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只为一家企业或者一个楼盘生产构件,无法实现规模效应,面临倒闭危险。

如何推进建筑工业化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建筑业劳务紧缺现象严重,且建筑业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能耗排放,建筑工业化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建筑工业化通过对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再组织,实现缩短工期、提高效率、节能减排,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建筑业的未来发展方面,必须推动建筑工业化在中国的发展。

从政府层面而言,当前最为关键的是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产业扶持政策。 技术标准的制定。当前,因国内技术标准的缺失,部分发展建筑工业化的企业已经尝到成长之痛。设计、构配件与施工装配的审批与验收无标准可循,而当前国内进行住宅部品生产的企业数量少,产品类型非常有限,

必须发展通用建筑部品,才有可能实现部品的规模化生产,如何发展通用建筑部品,亦需要标准的衡量。无技术标准前提下的建筑工业化,仅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个乱象而已。

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国内推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企业还较少,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发展工业化建筑的边际成本偏高。作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当前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与落地对于建筑工业化的推动尤为关键。具体的扶持政策和优惠制度,包括研发经费的补贴、税收的优惠及贴息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建筑面积豁免、容积率等非财政政策的优惠,以及项目审批周期的缩短等方式。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积极性,一定程度缓解因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成本增加。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发展至良性发展阶段。同样,亦可对购买工业化住宅的消费者予以一定的契税、利润等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促进销售环节的同步改善。

对企业来说,发展意识的提升与发展模式的选择成为关键因素。 发展意识的提升。当前国内建筑业粗放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人口红利也将消失殆尽,未来建筑工业化必然成为主流生产方式。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新型建造方式成本必然呈下降趋势。因此,我国施工企业应该认识到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否则将面临被趋势淘汰的威胁。

发展模式的演进。建筑工业化的作业流程几乎颠覆现有的发展模式,对大多数建筑企业来不是“改革”,而是“革命”了。由于建筑工业化是对建筑生产方式的再组织,涉及到设计、施工。构配件生产、部品生产等企业,而建筑工业化的第一步就是标准体系的设计,必须需要各方面企业的合作,有必要联合房地产骨干企业、施工企业、部品生产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等组成产业联盟。

具体到施工企业而言,对于大型施工企业来说,具备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甚至有部分施工企业拥有自己的设计院,具备建筑结构、构配件的标准设计、构配件工厂化生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规模可以以设计、生产、装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日本大成建设成为典型的成功案例,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持住宅产业的背景下大成建设进入住宅产业领域,以大型建筑商的优势,重点研究产业化住宅的施工工艺、功臣管理、生态保护等,其PC功法在日本住宅产业市场遥遥领先,本世纪初公司住宅建设总量已超110万户。

对于大型施工企业来说,受到技术、人员、装配方面的限制,发展模式向大型施工商看齐的做法不太现实,采取设计与施工阶段的战略联盟,优势互补的方式,或根据自身优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可能中型规模施工企业比较好的出路之一。日本的大和房屋,发家于中性建筑企业,成长之初大和房屋将自身定位于以钢结构为主要产品,建立了许多专业化构配件工厂。

对于小型施工企业来说,在规模、技术、资金与人才配置等多方面尚不能与大中型建筑企业PK,与设计企业监理战略联盟与中型企业形成竞争格局也无优势。小型建筑企业更大的可能性是集中现有的优势和资源,走专业化道路。为大中型建筑企业提供某一环节、某一设备的专门生产或销售,可谓选择之一。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