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全套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全套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外界不同意见直接影响的高层决策小组,常常容易出现为保持意见一致而使不同意见和评论受到压制的群体思维现象。

81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82影响从众的因素:1群体的一致性2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在群体中地位高的人,不易出现从众行为,而地位低者容易出现从众行为。(3)个性特征(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不自信、缺乏自尊的人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83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的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做出的行为。服从有两种情况:1在有组织的群体规范的影响下的服从2对权威人物的服从. 84模仿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模仿有两种:有意识的模仿和无意识的模仿。 85感染是一种情绪的传递过程,它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86班集体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体是群体的最高层次,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结合到一起的人们的联合体. 87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的意见和看法。

88集体规范是指用意约束集体成员的行为和价值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使集体成员的认识趋同,最终将认识模块化、固定化的结果。集体规范只有真正被成员内化,才能发挥稳定的约束作用。

89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

90班集体内的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心理相容、凝聚力强、会产生非正式领导。 91人际交往两方面涵义:1动态角度: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2静态角度: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9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较为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93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1定向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3感情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

☆94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95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交换物质、情感或是其它。 ☆96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①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②主动交往③移情。移情就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①避免争论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 第十四章

97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98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99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够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行为方式与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致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100大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碍为神经性情绪障碍、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倾向等问题.

1大学生面临的变化有:1生活环境的变化2人际环境的变化3学习内容及方式的变化4角色地位的变化。

2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1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3独立和依赖的矛盾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5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3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4大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指影响大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的不理想,经常伴有焦虑感的种种心理因素。

5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6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追求平等、情感性强、富于理想。 7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不适应:认知、情绪、人格障碍。

√8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3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9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特征:1对与异性交往的渴望2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3性心理的差异。困扰:1性认识的偏差2性冲动的困扰3性焦虑和性行为的困扰4两性交往的不适5不稳定性,耐挫力弱。

√10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1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型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1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求职技巧指导) 第十五章

12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

13宏观设计: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编选教材;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微观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制定教学

程序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确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内容及方式;对教学成效评价。 14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分为两大类:智育目标(教书)和德育目标(育人)。智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事”,德育 “做人”。

15行为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16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任务分析的另一项任务是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必须掌握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指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就是使能目标。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 17起点行为或倾向,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他原有知识技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的准备,也就是学生原有的基础。

18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

19教学媒体的分类(依据感觉通道):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 第十六章

20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查,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21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及解释。 22教学测量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教学评价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判断。

△23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

△24测验的信度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结果要保持一致,否则便不可信。

25项目难度,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也就是用通过率来表示难度,通过率越高,难度越小。 26区分度又称为鉴别力,是指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的识别程度,也叫项目的效度。 项目效度越高,区分度越大,鉴别力越强。

√27教学测验的类型:1根据测验目的划分:①常模参照测验(如排名)②标准参照测验(如60分就算通过)。2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①准备性测验(如摸底测验)②形成性测验③总结性测验(如单元结束后的测验).3根据测验的来源划分:①标准化学绩测验(如资格考试、中考、高考)②教师自编测验。

28试题的类型:自由应答型试题(填充、简答、论述、联想、操作题等);固定

应答型试题(多选、是非、匹配题等),固定应答型试题主要用来测量知识的广度,有利于全面地考察学生对所学材料的掌握情况,而且评分客观、省时,在标准化学绩测验中应用很普遍。

更多资料下载请点击:资料下载

教 育 学 第一章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分科教学) 4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5,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新变化有哪些表现: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美国形成了研究型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概念。

6,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高等教育是多样的,既有学术型、研究型、也有应用型,技术型。 ☆8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9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0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