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微考点42 含解析 精品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微考点42 含解析 精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2017·滕州二中高三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量的形式体现

D.2CO(g)+O2(g)===2CO2(g) ΔH<0,则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2.(2016·枣庄三中高三10月月考)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

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 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g) 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3.(2016·安庆二中一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CO(g)的燃烧热:ΔH=-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

=-566.0 kJ·mol1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 kJ的热量

C.已知2C(s)+2O2(g)===2CO2(g) ΔH=a;2C(s)+O2(g)===2CO(g) ΔH=b,则a>b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4.美国研究人员将CO和O附着在一种钌催化剂表面,用激光脉冲将其加热到2 000 K,成功观察到CO与O形成化学键生成CO2的全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属于酸性氧化物

B.CO与O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放出能量 C.催化剂可以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D.CO与O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

5.下列过程都与热量变化有关,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表示CO(g)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

O2(g)===2CO2(g) ΔH=-566.0 kJ·mol1

B.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则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钾溶

11-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l)+KOH(l)===K2SO4(l)+H2O(l) ΔH=-57.3 kJ·mol1

22C.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不需要加热就能使反应发生

D.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pH减小

6.已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热为ΔH=-57.3 kJ·mol1,则稀醋酸与氢氧化钠(稀)的

中和热(ΔH)一般情况下( ) A.大于-57.3 kJ·mol1

B.等于-57.3 kJ·mol1

C.小于-57.3 kJ·mol1

D.无法比较

-1

7.(2016·上海六校联考)为探究NaHCO3、Na2CO3与1 mol·L

盐酸反应(设两反应分别是反

应Ⅰ、反应Ⅱ)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实验并测得如下数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液体 35 mL水 35 mL水 35 mL盐酸 35 mL盐酸 固体 2.5 g NaHCO3 3.2 g Na2CO3 2.5 g NaHCO3 3.2 g Na2CO3 混合前温度 20 ℃ 20 ℃ 20 ℃ 0 ℃ 混合后最高温度 18.5 ℃ 24.3 ℃ 16.2 ℃ 25.1 ℃ A.仅通过实验③即可判断反应Ⅰ是吸热反应 B.仅通过实验④即可判断反应Ⅱ是放热反应

C.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D.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8.常温下,1 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共价键 H—H F—F H—F H—Cl H—I E/kJ·mol-1 436 157 568 432 298 A.432 kJ·mol-

1>E (H—Br)>298 kJ·mol-

1 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 H—F键 C.H-

2(g)―→2H(g) ΔH=+436 kJ·mol1

D.H2 (g)+F2===2HF(g) ΔH=-25 kJ·mol-

1

9.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g)+O2(g)===SO2(g) ΔH=-Q kJ· mol-

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1 mol S(g)与1 mol O2(g)的总能量比1 mol SO2(g)的总能量低Q kJ B.1 mol S(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SO2(g)放出Q kJ的热量 C.S(s)+O-

2(g)===SO2(g) ΔH<-Q kJ· mol1

D.1个S(g)与1个O2(g)完全反应可以放出Q kJ的热量

)

答案精析

1.A 2.B 3.D

4.C [C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A正确;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放出能量,B 正确;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错误;CO与O生成CO2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D正确。]

5.D [燃烧热定义对可燃物的物质的量有要求,必须是1 mol,热化学方程式中CO的系数也必须是1,A错误;硫酸、氢氧化钾、硫酸钾都是溶液,热化学方程式中标(aq),而不是(l),B错误;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是开始时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发生,C错误;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增大,所以水的离子积增大、pH减小,D正确。] 6.A

7.C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碳酸氢钠溶于水的过程为吸热过程,不能仅根据实验③混合后溶液温度降低而判断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为吸热反应,需要结合实验①综合判断,A错误;根据实验②可知,碳酸钠溶于水的过程为放热过程,所以不能仅根据实验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混合液温度升高判断反应Ⅱ是放热反应,B错误;根据实验①可知,碳酸氢钠溶于水后混合液温度从20 ℃降低到18.5 ℃,而实验③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后混合液温度从20 ℃降低16.2 ℃<18.5 ℃,通过反应Ⅰ后混合液温度更低,证明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同理根据实验②碳酸钠溶于水,混合液温度从20 ℃升高到24.3 ℃,实验④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温度从20 ℃升高到25.1 ℃>24.3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混合液的温度比碳酸钠溶于水后升高的温度更高,证明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C正确,D错误。] 8.D

9.B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错误;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B正确; S(s)===S(g) ΔH>0,因此有S(s)+O2(g)===SO2(g) ΔH>-Q kJ· mol1,C错误;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代表分子个数,D错误。]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