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乡土人文资源 形成系列美术活动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深挖乡土人文资源 形成系列美术活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深挖乡土人文资源 形成系列美术活动

一、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本土文化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和认识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与情趣。

我园地处农村,座落于美丽的灵源山脚下,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这里的山、水、树木、石头、泥巴、砖瓦都是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的天然宝藏。我园2009年9月成立课题组以来,就围绕着“挖掘乡土资源开展美术活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前期的挖掘与筛选,我们归类出可利用的社区资源有:第一,自然资源:山、水、沙石、泥巴、树木、竹片等自然物就是美术创作的一笔宝藏。第二,物质资源:农村社区里的簸箕、米筛、竹编帽、麻袋等常见的农村生活用品也是我们美术创造的很好材料。第三,人文资源:周边的灵源寺、标志性的闽南古厝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活动可以促使幼儿了解家乡的这些悠久历史,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问题提出

在“挖掘乡土资源开展美术活动” 的课题研究中,主要出现如下的两大问题:

(一)材料的深层次利用欠缺。课题开展始初老师们都能充分利用筛选出来的物质资源进行美术创作,积极性也较高。如米筛装饰画、麻袋画、瓶子装饰画、砖瓦画、石头画、竹筒画等等。随着专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发现,基本上一种材料就用一种方式尝试作画,教研过后该材料的再循环和再利用较少。从而就形成了,老师要不断地寻找作画的新材料,为“材料而作画”,教师的创作思路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窄,教研也显得较为初浅。因此如何在一种材料上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美术创作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较少。人文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区别,它不能直接作为美术创作的物质材料。人文资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相对显得更加抽象,内容更加深层,更不好掌控,老师们都不想尝试踏进这个“雷区”。因而,如何挖掘人文资源开展美术活动,成了亟待探究的问题。 三、问题解决

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教研组进行了集体备课,首先,选择的内容要具有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应该是典型的,适宜于幼儿学习探究的。我们查阅了《地方志》,依据地方的饮食、风俗、语言、风景名胜等方面的风土人情,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了以社区中的人文资源——“闽南古厝”作为切入点,通过在大班设计“古厝”系列活动,挖掘古厝中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将乡土文化做深做透。

(一)形成主题形式的系列活动

以“古厝”作为题材,生成系列活动。这样的系列活动,教师们不用再为每一次的题材而烦恼。而在“古厝”主题背景下,结合幼儿原有的泥工、纸浆、线描等技能也更能进一步体现了我们教研活动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并能较好地将物质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此次主题形式的系列活动开展,也丰富了教师的本土文化底蕴,加深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了解,能够进一步地利用人文资源,开阔教师开展美术教育活

动的新思路,探索美术教育本土化的途径,提高教师的指导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幼儿通过各种手工操作、学习、创造、掌握了美术技能技巧,发展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了审美情趣。同时幼儿深入了解了家乡古厝的历史与蕴含的闽南文化,接受本土优秀的文化熏陶,培养幼儿爱家、爱乡、爱国之民族情感。 四、反思讨论

通过多种美术手段再现家乡的古厝,使孩子们感受家乡的情感古朴之美,激发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一)要做好知识经验准备。美术创造如果脱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就难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因此我们带幼儿走进社区参观古厝。孩子们在户外、在草地、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感知、欣赏、体验和表达他们看到的古厝,他们在愉悦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和感受古厝的形象特征,那美丽的燕尾檐、神秘的古厝门环、精妙绝伦的雕刻无不吸引孩子去欣赏、去想象,大大增强了幼儿审美的感受性和创造力,也充分感受了闽南的先民在遥远的岁月里,融合中原文化的智慧创作。

(二)开展油画欣赏《古厝》。在参观古厝之后,我们开展了古厝系列活动一:美术欣赏《古厝》。在欣赏活动中孩子们在参观中得到的经验知识与画面中的古厝产生共鸣,引起孩子的兴趣。通过与几幅不同地方古厝的对比,也让幼儿了解到福建有四大民居,即土楼、土堡、红砖、灰砖,其中红砖古厝是最靓丽的。一扫其他民居的灰暗色调,把闽南、厦门特有的红土,烧制成优质的红砖红瓦,砌筑墙顶和地面,色彩鲜丽,赏心悦目。画家们通过他们手中的画笔灵动地再现了古厝的美,也促进了他们对家乡古厝的了解。

(三)组织外出写生《家乡古厝》。通过参观与油画欣赏活动,孩子们已经有了创作的欲望,而古厝中的每一扇门、每一堵墙、每一幅题刻拓片都是一件“珍贵”的书画艺术品。只有带孩子真正走进古厝,观察古厝,感受古厝,才能真实地感受先人生活里洋溢着的艺术气息和古老的智慧。因此我们大胆地采用了写生的方式再现古厝,孩子们在古厝的院子里,时而凝神观察、时而低头作画,宛如一群小画家。相信这样的作画方式会让孩子们收获更多。

(四)进行泥塑活动《家乡古厝》。闽南的古厝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缩影,是中国仅存的少数古民居群落。红砖厝是以家庭为单位,四周封闭式闽南大厝,有二进、三进,甚至有五进、七进的。通过泥塑活动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古厝的结构特征。而泥塑所用的红赤泥则是我们周边常见的一种泥土,教师通过加工处理,把它们变成我们的材料,与古厝中的“红砖文化”更为贴近和真实。从孩子们的泥工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他们手中,本土文化被演绎得更适合孩子的审美心理,其作品极具亲和力。

(五)形成纸浆活动《古厝门环》。随着孩子们对古厝的不断深入了解,在参观和写生过程中,孩子对于古厝的门环产生了兴趣。提出了“为什么古厝门上有个环?”“门环有什么用?”“为什么不同的古厝门环不一样?”等等问题。纲要中指出:“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孩子的这一兴趣也正是我们活 动推进的

最好时机,因此,在系类活动中又生成了《古厝门环》这一活动。通过活动孩子们也了解到了门环有着敲门与辟邪的双重作用,同时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家,所用的门环也有所不同。用纸浆的形式不仅环保而且也更能体现古厝门环粗犷、古朴的特征。孩子们通过想象更是创造出了属于他们的小熊门环、兔子门环、小花门环等等。

通过“古厝”此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的了我园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为教研活动的开展和美术课题的深化打开了新的一道门,相信在不久之后我们沿着这一思路还将设计出“优美的灵源山”、“美丽的幼儿园” 等等系列活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