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集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0、铸就而尽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暗用了好几个典故。诗人感叹说:哪里料到当初费尽九牛二虎的力量,竟铸成而今的“相思错”呢?这“相思错”,当然不仅限于指朋友间的思念;实际上也暗寓着为国家统一奋斗的想法。 11、长夜笛,莫吹裂。

“长夜”一词显然是针对时局而发,非泛指冬夜之长而言。在那样一个“长夜难明”的年代里,如龙似虎的英雄人物如辛弃疾,陈亮等,哪能不“声喷霜竹”似地发出撕裂天地的叫喊呢? 1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

13、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只有寄书寄意。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14、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我常常怨恨,我自身没有自由,什么时候才能忘却名利,不再奔走在名利场面中? 表达的是作者渴望超然物外,又因无法超脱而苦闷的心境。

“长恨此身非我有”,一个“恨”字表达的即是他无法超脱的遗憾;而“何时忘却营营”,则直接表达了他意图忘却世俗之事的思想。

15、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16、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希望两人都有远大理想,共同为之展翅高飞。慨叹知音难遇之感。最值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个中的伤感,知音难觅可能才是她感伤叹息的真正原因。诗人借高楼上的歌者之悲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但伤知音稀”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 17、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最值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个中的伤感,知音难觅可能才是她感伤叹息的真正原因。诗人借高楼上的歌者之悲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但伤知音稀”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

18、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沧浪的水如果是清的,可以用来洗我帽缨;沧浪之水如果是浑浊的,可以用来洗我的脚。沧浪水清有水清的作用,沧浪水浊有水浊的作用。沧浪水清喻清廉之世,沧浪水浊喻乱世。一个人只要善于调整自己,清世乱世都可为我所用。渔夫站在世俗的角度,劝屈原要审时度势,不可太执著于自己的清高洁白的理想。要不然屈原会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

19、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井底之蛙你不可以和它讲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日之虫你不可以和它讲冰,因为四时不同;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由于环境的差异,人各有不同;道不同者,难以与之相谋。井蛙“拘于虚”说明人们往往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1

人的见识、品格因环境不同而不同。

20、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谁又愿意让污浊的东西弄脏干净的身子呢?形容不同流合污,也比喻新的事物有其强大力量。

七、阅读理解题:

1、 阅读《秋水》开头一段描述: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请回答:

(1)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由于河伯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意识到自己的夜郎自大、狂妄无知。

(2)从这段看,庄子在《秋水》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讲道理?说明了什么道理? 善于通过虚拟的寓言故事说理;对比手法

楼外有楼,天外有天,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永远不能骄傲自满,必须不断上进。 2、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请回答: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战国时代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贫富悬殊,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 (2)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法、类比法) (3)这段话的中心旨意是什么? 阐发了孟子王道思想的根本措施,充分体现了它的王道思想。实现王道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怨天尤人,要从自己做起。(只有端正态度,以民为本,才能真正实行王道) 3、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请回答:

(1)这里记叙了赵武灵王坚持推行\胡服骑射”的哪一个举措?

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举措。(说服叔父公子成) (2)赵武灵王坚持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胡服”不同于中原地区的长袍大褂、宽领肥腰的汉族服装,比较轻便利索,适宜骑马作战;“骑射”也不同于兵车布阵,驰骋沙场,灵活机动,利于克敌制胜。因此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盛,坚持“胡服骑射”的改革。

(3)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用语言对赵武灵王进行描写

4、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

2

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请回答:

(1)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 背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2)说明“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的表现作用。

表现赵武灵王对自己改革措施的正确性充满信心(比表现手法:说明胡服骑射的重要外因) (3)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语言

5、阅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请回答:

(1)“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蕴含的深层情感是什么? 亡国之痛何时了结,抒发了它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物是人非,江山易主。

(3)为什么说以“一江春水”喻“愁”意境深远? 使抽象的“愁”形象化,生动可感。

江山的无穷无尽,暗示出仇恨的无穷无尽,意境深远。 6、阅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回答:

(1)文中借助了一系列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游子孤寂愁苦、思乡的感情。

(2)谈谈你对“断肠人在天涯”的理解。

漂泊孤寂的旅人在遥远的他乡求生,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飘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慢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的表现了主题。 7、阅读《秋兴八首》(其一),请回答: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请回答:

(1)此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国家局势尚未安定,回归长安的心愿仍无法实现。 (2)分别概括每一联所表现的情感。

首联:伤悲 颔联:郁闷 颈联:乡愁的深长浓烈 尾联:落寂惆怅,阴沉苍凉。 (3)写出此诗“悲秋”的三重含蕴。

悲自然之秋,悲国运衰落之秋,悲人生遭际之秋。 8、 阅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段:

3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请回答:

(1)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大雪和严寒? 创造送别环境,烘托惜别深情

(2)找出其中突现严寒的典型语句,并说明如何突现的。

风掣红旗冻不翻 大旗在风的擎动下,仍能积雪成冰,可见寒冷的程度。 (3)最后两句与李白送别诗中的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 阅读《西湖七月半》开头一段描述: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请回答:

(1)结合课文分析作者选材角度有何独特之处?

有三点颇可称道:一是写人善于传神;二是笔调轻松随意;三是善于营造氛围,并通过不同氛围的对比,突出文章题旨。

(2)引用原文回答张岱描写了几类看月之人?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其各有何特点? “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欲人看其看月者”“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达官贵人、富贵人家、名妓贤僧、市井无赖、文人雅士。 10、阅读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并回答问题: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请回答:

(1)这段文章可分为四层,请用“//”标出。 (2)请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中心句。 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3)这段文章属于立论还是驳论? 驳论

11、 阅读白居易《杜陵叟》中的一段: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