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7年电大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心地残忍并轻易杀伐。博爱慈惠,就不会下狠心;轻视财利,就乐善好施。心地残忍,憎恶态度就会在下属面前暴露;轻易杀伐,就会胡乱地屠戮无辜。不下狠心,就会赦免许多该受处罚的人;乐善好施,就会赏赐许多没有功劳的人。憎恶态度表露出来,就会使臣民怨恨君主;胡乱地屠戮无故,民众就会背叛君主。所以仁人处在君位上,臣下就会胡作非为而轻易犯法,以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君主的恩惠;暴人处在君位上,法令就会妄行,君臣就会离心离德,民众就会怨声载道而产生叛乱心理。所以说:仁爱和残暴,二者都能导致国家灭亡。 2、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悦近而来远,使近者悦远者来。?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三公出,子贡问曰:?三公问夫子政一也。夫子对之不同,何也??仲尼曰:?叶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鲁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通?拒?。障距,拒斥诸侯四邻之士,内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庙不扫除,社稷不血食血食,杀牲祭祀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选贤’。齐景公筑雍门雍门,齐都城西,为建造路寝路寝,台名,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赐者三,故曰‘政在节财’。?

翻译:叶公子高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政事在于使近者高兴,远者归顺。?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政事在于选用贤才。?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于说:?政事在于节约财力?。这三个人走了,子贡问道;?三个人间您同样问的是政事,您回答他们的话却不同,为什么??孔子说:?叶地附城大而都城小,民众有背叛之意,所以我说政事在于使近者高兴,远者则帧。鲁哀公有三个大臣,他们对外阻挡四邻诸侯的士人到鲁国来,对内结党营私来愚弄君主。使宗庙得不到洒扫,社稷得不到血祭的,一定是这三个大臣。所以我说政事在于选用贤才。齐景公修筑雍门,建造路寝高台,一个早上就赏赐了三个人,每个人都得到可以出三百套马车的户数,所以我说政事在于节约财力。?

三、标点和翻译下列古文

1、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翻译:孔子说:?为君子做事容易,但讨他欢喜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是不会高兴的;等到他任用人的时候,却衡量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为小人做事难,但讨他欢喜很容易。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也会高兴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会百般挑剔,总是要求十全十美。? 2、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翻译:孔子说:?努力学习就接近明智了,尽力行善,就接近仁了,知道廉耻就接近刚勇了。?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国家天下的方法了。大凡是治理国家,一般有九条原则。这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关心百姓;劝勉工匠,善待外人,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树立起符合周礼的道德;尊重贤人,就不至于在某些事情面前迷惑不解;爱护亲族,伯叔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敬重大臣,治理的事就不至于糊涂;体恤群臣,士就会尽力前来报答;爱护百姓,他们就会受到勉励;劝勉各种工匠,财货就会充足;优待远方来的人,四方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就会敬服。

3、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

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翻译:之所队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 作业4

一、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唐代以前的诗歌或者唐代不讲究格律的诗歌叫作?古体诗?;将唐代以后按照诗律创作的

诗叫作近体诗;二者主要区别:一是句数,二是押韵,三是平仄,四是对仗。 2、什么是平仄?什么是粘对?什么是拗救?

平仄是平声和仄声,是个声调的问题;同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的平仄(主要是第二字)

相反称为?对?,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局平仄(主要是第二字)相同的称为?粘?。

3、什么是三平调?什么是犯孤平?

句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字称为?三平调?;在五言?平平仄仄平?中第一个字,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应用平声,如改仄声,全句除尾句外,只有一个平声,就叫?犯孤平?/

4、根据首句平仄推演五律、七律平仄式的原则是什么?

一句之中平仄交替。同联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主要是第二字)成为?对,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局平仄(主要是第二字)相同的称为?粘?,按照粘对进行平仄推演。此外,偶数句最后一字是韵脚,因此必然是平声,奇数句除入韵首句尾字是平声字外,其余尾字都是仄声,格律上不出现三个平声尾和三个仄声尾。

5、分析近体诗的平仄应采取什么步骤?

一要根据首句第二字与尾字平仄推出首句平仄句型;二要根绝首句平仄依照?对?、?粘?规律推出全诗平仄格式;三是找出实际字音与格式不一致的地方。

6、什么是对仗?什么是工对、宽对?什么是借对?什么是流水对? 对仗又称?骈偶?、?对偶?,两两相对。 工对是指意义范畴相一致的词的对仗。

宽对指词义并不相同,而只是词性相对的对仗。

借对指利用汉字一字多义和同音字特点,巧妙进行对仗,可分为?借义?和?借音?两种。

流水对指相对的两句是由一个意思连贯而下,也就是一句话分两句说,去掉上句或下句意思便不完整。 7、什么叫词调、词牌、词谱?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