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习题7-11章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农业气象学习题7-11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什么是小气候,为什么会形成小气候差异。 章节:第十章、气候 知识点: 气候

认知: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小气候指的是由于下垫面结构不均一性所引起的小尺度的近地层局地气候。土壤、植被、人工铺砌的道路等等都能借辐射作用吸热和放热,从而调节空气层和下垫面表层的温度,这种表面称为活动面(又称作用面)。由于活动面的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再加上湍流作用的差异,乃产生各种各样的小气候。 难易程度:难

第十一章 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霜与霜冻有何区别?

章节:第十一章 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点: 气象灾害

认知: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参考答案: 霜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是由于夜间辐射冷却,使地面和贴近地面的气层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露点温度低于0℃)时,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直接在地面和地物表面凝华的白色冰晶。

霜冻是指温暖时期(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面和植物表面的温度突然下降到足以使植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天气现象。在发生霜冻时,可能有霜也可能没有霜。人们常将没有白色水汽凝结物的低温冻害称为黑霜。 难易程度:中

2、什么叫初霜冻、终霜冻及霜期?

参考答案: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冻,称为初霜冻;,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冻。 从秋季的初霜开始到第二年春季的终霜止,这段时间称为霜期。 难易程度:中

3、梅雨天气有何特点?出现在什么季节?哪些地区? 章节:第十一章 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点: 天气过程

认知: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参考答案: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多阴雨天气,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很大,日照时间短,降水一般为连续性降水,常有阵雨或雷雨,有时可达暴雨。

45

难易程度:中

4、干热风的类型有哪些?

章节:第十一章 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点: 气象灾害

认知: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参考答案:干热风的类型有(1)高温低湿型 特点是大气急剧增温变干,以大气干旱为主要特征;(2)雨后枯熟型 主要出现在小麦乳熟及蜡熟初期;(3)旱风型 特点是空气湿度低、风速大,但气温不一定高于30℃。 难易程度:难

5、什么是洪涝?防洪抗涝应采取哪些措施? 章节:第十一章 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点: 气象灾害

认知: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参考答案:洪涝是指一段的时间降水,雨量过于集中,导致地面径流量大,使江河泛滥,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的土地,使城市和农田被淹所造成的灾害。

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有:有规划地修筑堤防、水库,管好、治好河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合理分洪泄洪,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及时救灾复产。 难易程度:难

七、论述题(12分)

第八章、大气环流

1、以北半球为例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章节:第八章、大气环流 知识点: 季风与地方性风

认知: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46

假设地表面是均匀的(不考虑海陆分布及地形起伏的影响),但考虑了水平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2分)

赤道上,受热上升的空气,在北半球,从高空流向高纬,当流到纬度10°以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逐渐偏离原来的经线方向而转为自西向东的方向,到纬度30°处,气流变成沿纬圈方向了。由南方来的空气在纬度30°附近堆积起来,形成一个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处,则因空气流出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在下层,空气自副热带高压分别流向赤道和高纬处,流向赤道的气流形成了热带的环流圈。(5分)

极地寒冷,空气密度大,地面气压高,形成极地高气压,在下层,空气从极地高压区流出.当空气流到纬度60°附近时,遇到从副热带高压带流来的暖空气。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从高空分别向极地和副热带流去。流向极地的气流与下层自极地流向纬度60°的气流构成了极地环流圈。而自高空流向副热带处的气流与地面由纬度3O°的副热带高压向高纬流出的气流,构成了中纬度环流圈。这三个环流圈,称之为三圈环流(如图)。(5分)

难易程度:难

第九章、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1、试述北太平洋副高控制下的天气情况及其移动对中国天气的影响。 章节:第九章、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知识点: 气旋与反气旋

认知: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答:北太平洋副高存在着季节性南北移动,西伸和东缩。冬季副高强度较弱,位置偏南,范围也小。

47

(1)从2月中旬至3月下旬,副高脊线由北纬13°缓慢北移到北纬15°附近,脊端也靠近东经120°。这时,可以造成华南低温阴雨天气或霜冻天气 。

(2)4-6月,太平洋高压逐渐加强,脊线明显地向北移到北纬20°以南。这时,可以造成华南前汛期。 (1分)

(3)6月中旬或下旬,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跳至北纬25—27°,脊端可达到东经120°以西。太平洋高压西北侧的大范围雨区,随之北移到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日本一带。这就是该地区的梅雨季节。(1分)

(4)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第二次北跳,跳至北纬30°附近,其脊端已到东经120°以西。形成黄淮雨季。(1分)

(5) 7月底至8月初,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35°,其脊端已伸入到整个华中地区。形成华北暴雨。(1分)

(6) 6、 9月上旬,副高脊线第一次回跳,跳到北纬25°附近, 这时大范围雨区又退回到黄河流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1分)

(7) 10月上旬副高脊线第二次回跳到北纬20°以南,其脊端显著东撤到东经120°附近。这时,可以造成华南后汛期。(1分)

难易程度:难

第十章、气候

第十一章 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试述抗御霜冻的措施。(12分)

章节:第十一章 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点: 气象灾害

认知: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4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