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周练三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二历史必修三周练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二历史周练三

高二历史周练三(中秋作业)

一.选择题

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2.“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 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下图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

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③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④先王之政不需要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5.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 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6.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 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7.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 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1

班级 姓名 组号 学号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8.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 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祖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 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感应 D.君为臣纲

9.下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

A.《佛经》 B.《圣经》 C.《五经》 D.《道德经》 10.《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11.《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 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2.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 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13.下图是清代任熊绘制的《老庄像》,画面表现的是“庄生游逍遥,老子守元默”的情 形。“元默”是指

A.“仁政” B.“大一统” C.“无为” D.“齐物”

14.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 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祇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

15.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

2

高二历史周练三

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 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 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康僧会明显受到 A.道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法家思想的影响 D.墨家思想的影响

16.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右侧是元君洞,中间是孔子登临处。这反 映出 A.道教、佛教对儒家的巨大冲击 B.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 C.儒家自身的衰落 D.三教合一局面

17.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哪)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朱熹 A.对理学的探讨 B.对治学的感悟 C.对水利的思考 D.对治国的研究 18.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9.《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21.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造成这种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22.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 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3

班级 姓名 组号 学号 2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 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2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25..按《大清律》,夫妇口角后,妻子上吊自杀,丈夫无罪。若丈夫因此上吊自杀,妻 子要判“绞刑”。一对夫妻争吵,丈夫上吊自杀,地方官判处其妻绞刑。但后来乾隆帝指示“妇之于夫,犹臣之于君,子之于父,同列三纲,所关綦重。”便改判“斩立决。”从材料判断,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色 B.皇帝干预判决,破坏司法独立

C.皇帝改判更严厉的处分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

D.皇帝任意破坏法律,使法律丧失维护纲常名教的功能 26.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经世致用” D.“工商皆本”

27.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D.“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

28.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 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 ④经世致用 思潮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 组别 材料 结论 A东汉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佛、道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组 及佛教教化政策和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思想的主流。 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B宋代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组 打坐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C晚清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