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1-6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75篇【译文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新部编版1-6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75篇【译文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新部编版1-9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135篇

1~6年级

1.【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注释: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 ,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1

2.【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夜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醒来只听到到处都是鸟儿的啼叫声。 想起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儿不知道被吹落了多少呢?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科举连个进士也没考中,所以回到故乡。【春晓】就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却又悠远深厚。

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

前两句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悦耳动听,是美的。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

第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最后一句又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

2

3.【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李白【静夜思】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李白时年26岁,当时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住在扬州旅舍,抬望天空一轮皓月,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李白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应该是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3

4.【风】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就是一则谜语,这是此诗的一大妙处。风是无形的,风又是实在的,我们看不到风,却能感受到风。秋风能扫尽落叶,春风能催开鲜花,风能激起千层浪,风能吹得万竹斜。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 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