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郑伯克段于鄢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六讲 郑伯克段于鄢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鄭伯克段于鄢 《左 傳》

一、《左 傳》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歷史著作。

《左傳》也叫《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與《谷梁傳》、《公羊傳》合稱“春秋三傳”。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也有人認為是戰國初期魯國史官依據孔子《春秋》並參考各諸侯國史料編纂而成的。

《左傳》按魯國國君的年號編年紀事,記敘了自魯隱西元年(西元前722)至魯哀公二十七年(西元前468年)共250多年,周王朝和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重大事件和矛盾鬥爭。

《左傳》不僅是我國古付經典性的史學著作,而且是我國古付文學價值很高的散文名著。它善於對紛繁的材料進行剪裁,繁簡得當,章法有條不紊,善於用委婉曲折的文筆表達外柔內剛的外交辭仙;善於用簡練的語言描寫頭緒紛繁、波瀾壯闊的戰爭,揭示敵對雙方力量的消長和戰爭勝負的原因;還善於通過人物的對話、行動、內心活動和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對後付的文學創作、傳記文創作,特別是對《史記》等書的寫作有較大影響。

二、背景介紹

“鄭伯克段于鄢”,意思是鄭莊公在鄢這個地方打敗了共叔段,此事發生在魯隱西元年(西元前722年)。這段史事《春秋》經文記載寥寥數位:“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左傳》中演繹得繪聲繪色,一波三折,高潮迭起。

关于段其人,史书不多记载,据说《诗经郑风》有两首赞美他的,可窥见到此人不仅帅气十足,文治武功也是一流,颇得民心,最终却输给了郑庄公。

《国风·郑风·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大叔于田》

大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叔在薮,火烈具举。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无俣,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

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

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三、作品講解

第一部分:姜氏討厭莊公偏愛共叔段並想立共叔段,埋下母子不和、兄弟相殘的禍根。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1]本文選自《左傳·隱西元年》。鄭伯,鄭莊公,鄭國,當時是伯爵之國,所以稱它的國君為鄭伯。段,即其弟共叔段。鄢(yān),鄭邑名,在今河南鄢陵。“鄭伯克段于鄢”本來是《春秋》裡的一句話,意思是鄭莊公在鄢這個地方打敗了共叔段。此事發生在魯隱西元年(西元前722年)。

[2]初:當初。孔穎達疏:“杜以為凡倒本其事者,皆言初也。”鄭武公:莊公之父,姓姬,名掘突,“武”是死後的諡號。西元前770年至前744年在位。申,國名,姜姓,在今河南省南陽。

[7]

[8]

[2]

[3]

[4]

[5]

[6]

[3]武姜,鄭武公從申國娶的妻子姜氏。姜是其母親之姓,武為其夫號。

[4]共(gōng)叔段,本名段。古人按伯、仲、叔、季排行,段在兄弟中依次稱叔段。又他失敗後出奔共國(在現在河南省輝縣),故稱共叔段。

[5]寤(wù)生:寤,本義為睡醒,通“牾(啎)”。逆,倒著。寤生:出生時腳先出,即難產。驚:使……驚,使動用法。

【啎、牾、忤】

[6]惡(wù):厭惡。 [7]亟(qì):屢次,多次。 [8]弗:不。許:答應。

第二部分:共叔段被封於京,在姜氏的支持下,得寸進尺,擴大勢力,企圖篡奪王位,鄭莊公則處心積慮、靜待時機,清除此患。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京城大叔

[14]

[9]

[10]

,虢叔死焉

[11]

。佗邑唯命

[12]

”。請京

[13]

,使居之,謂之

[9]制:地名,即虎牢,在今河南滎(xíng)陽縣汜(sì)水鎮西。為,介詞,替、給。 [10] 巖邑(yán yì):險要的城邑。

[11]虢(guó)叔:東虢國的國君。他曾仗恃據有險要的地勢,不修德政,後為鄭武公所滅,死在制這個地方,制就成為鄭地。

[12]佗,同“他”。唯命,“唯命是聽”的省略。 [13]京,地名,鄭邑,在今河南滎陽市東南。 [14]大,通“太”。

祭仲曰京不度

[21]

[18]

[15]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16]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19]

[17]

;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

[20]

,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22]

”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

[24]

,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15]祭(zhài)仲:鄭國大夫。

[16]都:城邑。過:超過。雉(zhì),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杜預注:“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

[23]

[17]參,同“三”,參國之一,指國都的三分之一。全句意謂:按照先王的制度,當時侯伯一級的國都只能方五里,徑三百雉。它下面所屬的城市,最大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即一百雉。中,五之一,即中等城市,不超過國都的五分之一。小,九之一,即小城市,不超過國都的九分之一。

[18]不度:不合制度。度,這裏用作動詞。 [19]焉:怎麼。辟:通“避”。

[20]厭:同饜,滿足。何厭之有:是“有何厭”的倒裝。 [21]為:作動詞用,安排。之:付詞,指共叔段。 [22]滋蔓:滋生、蔓延。

[23]斃:跌倒。引申為滅亡。

[24]子:先生,古時對男子的尊稱。姑:暫且。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25]

。公子呂

[28]

[26]

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

[29]

[27]

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

[25]鄙:邊界的地方。貳:兩屬。指西鄙和北鄙原本屬於鄭國國君的地方兼屬於自己管轄。 [26]公子呂:鄭國大夫,字子封。

[27]國不堪貳:一個國家不可能由兩個君主來統治。不堪:受不了。 [28]庸:通“用”。

[29]將自及:將自及於禍。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

[30]

。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

[31]

。”公曰:“不義不暱

[32]

,厚將崩

[33]

。”

[30]至:達到,這裡是擴展的意思。稟延:地名,在今河南延津縣北。 [31]厚:指占的土地多。眾:百姓,這裏指民心。

[32]暱(nì):同“昵”,親近。不義不暱:指對國君不義,對兄長不親。 [33]厚將崩:占的地越多,越是垮臺得快。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