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

——《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作 者:Aspirin

实验日期:2013年12月18日 院 系:第一临床医学院

专 业:临床医学

实验报告——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

【实验题目】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

【实验目的】

1. 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

2. 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 3. 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案

【实验原理】

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

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家兔(体重2.0kg以上) 2. 器材与药品

器材:兔手术台、婴儿秤、兔用器械1套、动脉导管、三通管、气管插管、

体温计、注射器(1ml、10 ml 、50 ml)、输液装置、丝线(7#、1#)、纱布、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药品:25%乌拉坦溶液、肝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 3. 方法与步骤

① 麻醉固定

家兔称重后,25%乌拉坦溶液按4ml/kg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减去手术部位被毛。 ② 颈部手术

从甲状软骨向下作5cm长的颈正中切口,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左侧颈总动脉和气管,穿线备用。

- 1 -

实验报告——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

③ 启动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选择“失血性休克”实验配置。 ④ 插管及心电的描记

左侧颈总动脉插入与相应换能器相连的颈动脉导管(预先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描记血压曲线;右侧颈外静脉插入与相应换能器相连的静脉导管(预先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深约5cm,描记中心静脉压曲线;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换能器,描记呼吸曲线;按要求分别将白、红、黑色心电电极放置于动物的左后肢、右前肢和右后肢皮下,描记心电波形。 ⑤ 肝素化处理

按10mg/kg剂量,经颈外静脉输入肝素作肝素化处理。

【观察项目】

1. 观察家兔皮肤黏膜颜色、肛温、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呼吸等一般生理指标。

2. 休克模型复制

打开三通开关,使血液从颈总动脉流入含少量肝素抗凝的50ml注射器内,一直放血使血压(平均动脉压)下降并稳定在40mmHg水平,15~20min后观察失血后动物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3. 抢救治疗

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的混合液。抢救过程中注意观察各项生理指标是否逐渐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

1. 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浅,动物疼痛,可致神经源性休克;过深则抑制呼吸。

2. 动、静脉导管事先用生理盐水充盈,排除空气,导管插入后,经颈外静脉推入肝素作肝素化处理,放血后也应及时往动脉导管内推注肝素生理盐水以免血液凝固。

3. 输液时应注意三通管的使用,输液装置只能单向与静脉导管相通,不能在输液的同时测中心静脉压。要观察中心静脉压,需关闭输液通道,使换能器与静脉导管单向相通。同样,放血的同时亦不可测血压。

4. 放出来的血要顺着瓶壁流入输液瓶,尽量减少红细胞的损伤。

【实验结果】

1. 三次观察家兔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表1所示:

- 2 -

实验报告——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

表1. 家兔正常各项生理指标 平 均 动 中 心

观 察 呼 吸 肛 温心 率口唇黏 1

脉 压静 脉 压2

指 标 (次/分) (℃) (次/分) 膜颜色

(mmHg) (mmHg) 放血前 放血后 抢救后

37 36 49

122.05 46.85 108.58

0.60 0.10 -0.03

36.1 35.1 <35.0

246 242 202

淡粉红 青紫 青紫稍转淡粉

注:1.实验过程中造成家兔失血较多,可能对平均动脉压的测定值产生影响;

2. 由于实验操作等各方面原因,使得本组右侧颈外静脉导管插管失败,故本组数据并未得到。参考班级其他实验组中心静脉压数据进行讨论分析;

3.在截图过程中,可能造成实验数据变化在图线上显示不明显。 4.在测抢救后家兔肛温过程中,家兔排出大量透明尿液。

2.放血前、放血后及抢救后,家兔血压曲线、呼吸曲线及心电波形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实验讨论】

1. 当血压降至40mmHg以后,停止放血,可以观察到血压有所回升,为什么?

停止放血之后,机体处于休克代偿期,血量可适当恢复,心率加快,血压有所回升。其机制为: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①使大多数器官的阻力血管收缩,在心输出量减少的情况下,来维持动脉血压接近正常值。调节各器官的血流量分布来维持脑和心脏的供血;②容量血管收缩,使回心血量不致下降太多,维持一定的心输出量;④心率明显加快。

(2)毛细血管处组织液重吸收增加: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比值增大,故组织液的回流多于生成,使血浆量有所恢复,血液被稀释。

(3)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生成增加,通过缩血管作用既促进肾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有利于血量的恢复。 2. 失血性休克时各观察指标变化的机制是什么? (1)呼吸变化的机制:

①大量失血,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外周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 管内气体交换加强,血氧分压降低,使颈动脉体缺氧性兴奋,呼吸频率加快。

②大量失血后,肺动脉压降低,通气血流比值降低,肺泡无效腔增大,使肺代偿性通气减弱。

综合考虑:大量失血时,神经-体液调节较为敏感,主要是交感神经起作用,引起呼吸的加深加快。

- 3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