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考古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夏商周考古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夏商周考古

又一次重点发掘(H18,1997),淳化史家源&赵家庄,耀县丁家沟&北村,泾阳高家堡,西安老牛坡,扶风壹家堡,宝鸡晁峪&石咀头,调查和试掘,发现先周遗存,墓葬居多。 三、关于先周文化讨论的几种主要意见 面貌: 1. 2.

多种文化因素相互融合而成,上限不超过殷墟二期。 (1)、可分为郑家坡∽北吕类型、石咀头·晁峪∽刘家∽斗鸡

台类型,为这两种文化类型融合的结晶。

(2)、分五种类型:碾子坡类型(早期)、石咀头∽晁峪类型、刘家类型、斗鸡台类型、郑家坡类型,上限约相当于殷墟三期,或者不超过殷墟二期后段。

3.郑家坡非先周文化遗存,碾子坡为最早,上限约为殷墟二期。联裆鬲、分档鬲;分档鬲又称高领袋足鬲。

4.先周文化是斗鸡台“瓦鬲墓”初期的高领袋足鬲为代表的文化遗存。以联裆鬲为代表的郑家坡非先周文化。

5.先周文化是以郑家坡为代表,上限约相当于二里头晚期至二里岗下层。以刘家墓葬为代表乃是姜戎文化。 四、关于先周文化渊源的几种主要意见。 1.

来自殷墟的商文化和光社文化(山西)分化出来的姬周文化以

及来自辛店、寺洼的姜戎文化等融合而成。 2.

来源于客省庄二期,或客省庄二期文化双庵类型(关中西部,

岐山)。受相邻文化影响。

王山先生版权所有

17

夏商周考古

3. 4. 5.

来源于辛店文化,联裆鬲的源头可能于寺洼联裆鬲有关。 来源于寺洼文化。

不是来自客省庄二期、辛店、寺洼、光社、商文化,或认为不

是源自其中某一种文化;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小结。 1.

定义。西周建立前,姬姓周族的文化,而非先周时期意义上的

文化,不包括姬周以外之文化。 2.

世袭、总纪年。《史记.周本纪》:后稷——不chu(穴头下一

出)——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耳旁加俞)——公非——高(匡内填辛)——亚(匡内填辛)——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太王)——季历(王季)——昌(文王)。史家多以30年为一代,武王前,可能约为450年,比商少。后稷约相当于二里岗上层或稍偏早。有说法为后稷当为夏初之人,因弃曾为舜之农官,并为大禹治水做过后勤,故世系有缺环,可能在后稷至不chu,因不chu为夏末之人;不chu至鞠也有缺环。 3.

关于西周立国之前的几次迁徙活动。约有四次。第一次“不

chu窜戎狄”。第二次,“公刘迁豳”,第三次,古公亶父迁岐。第四次,文王邑丰。第一次,不chu为夏农官,故“窜”乃是夏亡所至,并未带族人,不属迁徙。第二次乃是因为外族扩张而逼迫北迁,关中西部当时商人实力强大。第三次,受北方戎狄侵扰而被迫南迁。二、三次带领族人。第四次是由于政治中心的东移所至,此次是主动的。主要活动在后三次。

王山先生版权所有

18

夏商周考古

4. 商周关系。“友好往来”只是表面现象,对立为主。武丁时期,

受商王命,犬侯等族多次伐周;古公亶父时,周人对商族势力剪除,“剪商”;纣王囚文王。 5.

周名称由来。《史记》记载,“周”名称是古公亶父迁周后有的。

但武丁时卜辞里,就有“周”的存在,此“周”即彼“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若成立,则“周”名出现不迟于武丁时期。 6.

姬姜关系。周族姬姓,《国语.帝语》:“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

姜水成,成尔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姜归于戎、羌,炎帝族一支。二族关系极密切,皆为婚姻关系。后稷母亲即为姜姓有邰氏。古公亶父妃子即太姜。武王建国,周人多次取姜姓女子为妻。武王妃子王姜,此后每一代王都取姜姓女子为妃。 7.

关于周文化起源地。渭河下游关中西部,极符合古文献所指地

望,目前考古学资料比较支持。

第四讲、西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

一、 资料依据:遗址资料、墓葬资料、文字资料(主要依据金文)。 沣西,解放前到现在。 周原。 洛阳,20世纪7、8时年代后获得大批资料。 三门峡虢国墓地,西周中期——春秋早期。 宝鸡“yu(弓鱼)国”墓地。 琉璃河燕国墓地,70年代——90年代收获较多,城址。

二、分期与年代。 3期。 早期:武王克商——昭王,前11世纪中叶——前10世纪中叶;中期:穆王——夷王,前10世纪中叶——前

王山先生版权所有

19

夏商周考古

9世纪中叶;晚期:厉王——幽王,前9世纪中叶——前8世纪中叶。 三、文化特征: (一)、早期:

1.陶器:瘪裆鬲,三足内部向里凹。双立耳罐。簋。粗柄豆。三足瓮。尊。罐。灰陶为主,有相当数量磨光红陶和黑陶。 绳纹为主,有云雷纹、S形纹、重圈纹。

2.铜器。 标准器(依据铭文),武王:天亡簋、利簋——记载武王征商时之天象;成王时:何尊、保卣、献侯鼎、保尊;康王:盂鼎、小禹鼎、宜侯ze簋、旋鼎;昭王:令簋、令方彝、小臣宅簋。 鼎、鬲、yan、簋、觚、盂、爵、角、jia、觥、觯、尊、卣、方彝、lei、壶、盘、盉、禁、铙等。 鼎:直耳立于口沿之上,多为柱足,浅腹;早期偏后时期,腹下部稍向外鼓。 簋:双耳、无盖,方座簋、四耳簋为新器形故数量不多。兵器:戈、戟、短剑。 戈短弧。 戟:钩戟盛行。 纹饰繁缛,饕餮纹常见,夔纹盛行,凤鸟纹流行。 3.文字:金文,字体多用肥笔,波磔明显。长篇铭文出现。 (二)、中期:沣西早期遗址中的一部分,沣东中期,沣西墓葬第二期。

1.陶器:瘪裆鬲几乎不见,总体鼓腹、浑圆、器形变高,口沿较宽。豆柄变细。簋腹变深,圈足加高。盂开始流行。罐表面有的装饰有弦线和泥饼。纹饰与早期相同。

2.铜器:标准器:穆王:长xin簋、班簋、丰尊、丰卣等;恭王、懿王:史墙盘、九年卫鼎、元年hu鼎、十三年xing壶;孝王、夷王:

王山先生版权所有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