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元素观、结构观、守恒观”培养研究000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元素观、结构观、守恒观”培养研究00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4章化学教学中影响“三观”形成的因素

4.1影响“三观”形成的内在因素

4.1.1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带着个人的情绪色彩主动地认识化学事物及其变化规律,从中获得相关的化学经验和理性认知的一种积极的科学认识倾向。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三观”的前提是,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体系。然而兴趣的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结果的好坏与学习的兴趣密切相关。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大多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是化学变化的奇异现象和身边的化学现象,然而这种兴趣会随着课程的难度加深以及思维活动的增多之后,而逐步对化学产生厌倦,最终导致由最初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欲演变为对化学事实知识的死记硬背,使建立“三观”观念变为无稽之谈,并从此失去了探索自然科学世界的奥秘之门。

由此可见,学生对化学产生永久性的浓厚兴趣,就必须运用化学学科特有的化学思维和视角,去唤醒学生头脑中对未知物质的探索原动力即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接受探索和思考的痛苦,力求取得超越具体事实知识以外的抽象思维,到达“三观”观念层次的认识。

4.1.2中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中学生的认知驱动力是指学生以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而引起的内部学习动机。认知驱动力是从个体好奇和好胜心理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是潜伏在个体头脑中的与生俱来的学习动机。

一般来说,学生对事物产生好奇就会自主的进行探索、操作、应付和追求环境刺激等活动,从而产生求知欲。由于此种好奇缺乏特定的内容和方向,导致不具有真实的动机性质。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初期,就让学生感受到好奇能够带来新的知识、新的信息、解决新的问题等等好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在新的学习中使认知达到更高的层面。反之,就会逐渐削弱学生的认知驱动力,化学学习就会成为一种无意义的单纯的任务,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会因此逐渐退化。

12

由此可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三观”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解决一些具有一定层次、梯度的问题,使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获得满足感,这样才能不断保护和强化他们的认知内驱力,逐步形成的思维方式、化学思想建立起“三观”意识。

4.1.3中学生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思维方式从其属性的角度来看,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他们认识客观事物最普遍运用的方式。形象思维是根据直观具体的客观事物,通过自身的想象和联想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抽象思维是凭借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而做出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的思维活动。学习的本质就是高强度的思维劳动,因此要求学生必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并且能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将形象思维的充实、具体、生动形象与抽象思维的条理、理论、规律相结合,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抽象和概况之后,才能真正掌握物质的根本属性及变化规律,才能对化学学科形成正确的化学“ 三观”观念。

4.2影响“三观”形成的外在外素

4.2.1 课本中内容的呈现方式

中学生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是由化学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直接转化而来,因此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状况和学习热情,间接对学生的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化学“三观”的建立也产生重大影响。化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科学探究,而教材又是化学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所以拥有适合探究的化学教学内容的教材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材注重知识的逻辑性直接以结论的形式展现出来,丢失了情境教学和活动栏目等教学环节的设置,造成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机械和被动的学习现象。然而,以观念为本的教材的呈现方式应是:(1)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尽可能的联系起来,创造出真实又充满乐趣的情境教学,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化学和运用化学;(2)以多样化的教学板块来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学习得多元化的学习方式。(3)以探究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重点,展开一系列围绕探究活动的

13

问题揭秘活动。让学生在随着知识量增长的同时,伴随着探究欲、探究能力以及多角度看待问题等多方面得到完善。

由此可见,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要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和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相互“交流”功能,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认知过程,并且驱动学生向高水平的思维活动靠近,正真认识科学的本质从中不断获得化学观念的倾注。

4.2.2化学课堂的开放性程度

传统的化学教学属于封闭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缺乏心灵空间和知识空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教师的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灌输知识的对象,知识的唯一来源则是教材和辅导资料,整个教学环节仅是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的过程,导致学生难以对知识的深一步探究与体验,使得学生的学习过于表层话,难以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如今教学中提倡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并重。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之间的心灵空间的交融,让课堂变得更为开放,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活动的平台。在开放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能够与社会生活情景相容,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探索、交流和讨论中得到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从而对知识拥有深层次的理解,对“ 三观”做出进一步靠拢。

4.2.3教师对“三观”的认识清晰度

观念为本的教学中,教师的个人科学素养主导并影响着整个教学的展开,这就必须要求教师对教材的观念性理解,教师头脑中拥有清晰的、高层次的化学“三观”观念。为了达到能从具体事实的“位、构、性”中抽象出化学“三观”观念并进行观念为本的教学,教师应更先一步对化学知识拥有整体的、概括性认识,让学生将事实知识作为学习的工具,经过提问、探究、讨论等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后,取得超越具体事实知识的思维成果。因此,在进行“三观”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教师自己先对化学观念达到深层次的认识。

14

第5章“三观”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

5.1在初中培养中学生“三观”的可行性分析

初中化学课程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对于培养学生的“三观”观念这方面,要求似乎太高,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三观”观念,这样才能在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与时俱进。在初中培养中学生的“三观”观念,才有可能解决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

1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