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元素观、结构观、守恒观 ”培养研究000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元素观、结构观、守恒观 ”培养研究00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核心概念

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核素、同位素等等。 (2)基本理解

? 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特定的符号和名称,有限的

元素之间的相互组合构成了纷繁芜杂的物质世界。

? 现有的100多种元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不同元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表

现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 从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化学性质)首先取决于其元素

组成,其次取决于元素在物质中所处的价态。

? 虽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其性质未必相同,可以体现出结构是影响物质性

质的另一重要因素。

3.1.2结构观

[11]

结构观是指人们对物质的宏观性质与物质的结构之间更深层次的认识, 反映了从物质的本质属性方面入手,在深层次探索物质之间的转化与联系的思维活动方式。 (1)核心概念

晶体结构与其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等 (2)基本理解

? 原子的结构决定原子的性质,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又可以反推其化学结构。 ? 物质的化学结构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在空间的排列顺序以及其之间的相互作

用。

? 在结构观的引领下,探求物质的结构、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因果关系、建

立不同结构物质的相互转化与联系、制取目标结构与功能的新型物质等都是化学的核心内容。

3.1.2守恒观

守恒观是指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看法,表现为自觉的从分子、原子、元素的层面探索各种物质变化的思维习惯和意识。 (1)核心概念

物质之间的反应满足元素守恒、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物料守恒等等

8

(2)基本理解

?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在整个过程中元素的种

类、原子数目没有改变,宏观表现为反应前后总的质量不变。

? 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即旧键的断裂所消耗的能量和新键的生成

所释放的能量之间的转化。

? 在中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物质的“位构性”研究,掌握

研究的方法与技巧,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三观”。并且在教学中将化学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化学的神奇。

3.2“三观”的三大特征

3.2.1内容的概括性

中学阶段所形成的“三观”是指学生对化学概括和总体认识的过程。化学观念并不是知识的简单组合,而是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对化学概念和知识进行类比、整合、总结和反思之后所提炼出来总观性的认识。学生透过物质的“位、构、性”,进行反复的科学探究掌握了化学学科的化学思想和核心内容,“三观”作为抽象思维活动的结构,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例如元素观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大量有关元素的基础事实知识之后,再通过自身的感性经验的运用,对知识点进行比较、归纳、整合等反思性思维活动之后,从中抽象和概括出具有普遍使用性的认识。

3.2.2观念的层次性

“三观”是学生经过思维活动后的产物,也是自身认识的成果,故其层次性和完善度也就和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相关经验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说,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形成的“三观”也就不同,同一个观念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其所涵盖的丰富度也有一定的层次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化学的角度去考察身边的物质的“位、构、性”的思维习惯。

3.2.3社会的共有性

社会共有性是一般知识的社会属性,是指知识在一定条件下被社会成员所理

[12]解和认可,成为全体成员宝贵的财富。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生活和发展社会的

有用人才,知识的共有性应转化为个人属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

9

科学素养,并且让化学学科不断的到传承以及创新。“三观”是个人对未知世界的感性认识的结果,但并不随个人的意志所转移,存在于思维以外的“自由之物”。“三观”属于共有的财富,学生只要具备有相应的知识体系,通过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和自身经验总结就可以将社会的共有性观念转化为自身经验形态的观念 。

3.3“三观”的建构价值

3.3.1“三观”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课程,在组织化学概念教学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才能在培养学生化学“三观”的思维方法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从物质的“位、构 、性”三方面着手,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概括的出化学的概念和化学原理,进而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说,当学生遇到未知的物质时,能够条件反射的运用化学角度的思想与方法来研究其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出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的真理,认识客观存在的辩证的途径。[13]”学生通过从物质的本质属性出发,研究其组成、性质和用途,习得物质的事实知识从而形成基本的化学概念和知识体系,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得出了正确的化学思维方法从而便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学习中运用自如。

3.3.2“三观”的培养有利于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的认识

经过对物质的研究使得物质世界变得更加条理性和有序性。在初中化学中物质可以有以下分类:

10

图2.物质的分类

在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可以发生一定的转化,正是有了这些反应才让化学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利用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研究其性质以及制备和鉴别。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学生对物质世界有清晰和有序的认识。如学生建立起了元素观,在他的头脑中就会呈现出用有限的化学元素绘制成庞大的有序的物质世界的画面。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只注重学习简单的事实性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通过核心元素而建立相关物质之间的联系这一方面。当学生遇到未知物质时,能够自主的进行分类,以及根据其“位、构”能自觉的对该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物质进行有序的学习和探究。

1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